
- 收藏
- 加入书签
《水浒传》中林冲形象的塑造及其悲剧意义
摘 要:林冲是《水浒传》中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代表,亦是施耐庵笔下最为悲情的英雄。身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的他,原本有着安稳的生活,然而却因不经意间妻子与高衙内的“一面之缘”,就此改变了人生的命运。在施耐庵的笔下,林冲是忍者与反抗者的矛盾统一体,而这两种形象转变的背后却是其悲剧人生的写照。林冲的悲剧有着鲜明的时代性,《水浒传》通过对林冲形象的塑造,深刻地揭示了北宋末年社会的黑暗和朝廷的腐败。
关键词:水浒传;林冲;形象塑造;悲剧意义;
Abstract: Lin Chong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being forced into Liangshan in "Water Margin", and also the most tragic hero in Shi Nai'an's writings. As the instructor of the 800,000 Imperial Army in Tokyo, he originally had a stable life, but his life changed because of the "one-sided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 wife and Gao Yanei. In Shi Nai'an's writings, Lin Chong is a contradictory unity of ninjas and rebels, but behi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se two images is the portrayal of his tragic life. Lin Chong's tragedy has a distinct epochal character. Through the shaping of Lin Chong's image, "Water Margin" profoundly reveals the darkness of society and the corruption of the imperial court in the late Northern Song Dynasty.
Key words: Water Margin; Lin Chong; image building; tragic meaning;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第一回时说道:“开书未写一百八人,而先写高俅者。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生也;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施耐庵这样有意的改动,即是将梁山起义的矛头直指北宋的朝廷统治者。作者通过对悲惨现实的描绘和悲剧人物的塑造,将对劳苦大众的怜悯和同情真切地表现了出来。林冲即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悲惨的“世界”之中,尽管他将身段降到了最低,然亦受上层盘剥;即便他处处忍让,亦免不了被侵害杀戮,统治阶级内部的公人尚且如此,由此能够感受到作者笔下那些劳苦大众的悲惨命运和那个时代的黑暗。
一、林冲形象的塑造
1、随遇而安的“忍者”
施耐庵在塑造林冲这个人物的过程中,对其的设定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家中有一位贤惠美貌的妻子。小说中对林冲安稳生活的设定,即是在将其引入到悲剧性的情节当中。
(一)儿女情长的牵绊
因为生得一副美丽的样貌,所以林冲的妻子在岳庙请愿时引得高衙内调戏,这是林冲悲剧命运的开始,也是林冲与高俅冲突爆发的直接导火索。听闻娘子被人调戏,林冲心中燃起了一团熊熊怒火。然而在见到调戏妻子的歹人时,林冲竟一时不知所措。碍于顶头上司高俅,林冲暂时忍下了心中的怒火。林冲这边暂时放松了警惕,高衙内那边却又密谋起了新的奸计。不巧的是,高衙内的两次调戏都没有得逞,而随着高俅的粉墨登场,林冲正在向着英雄末路的方向发展。“误入白虎堂”使林冲终于落入到了高俅预先设计的陷阱之中,林冲侥幸被刺配沧州。闻听刺配沧州的判决之后,林冲自知此去遥遥无期,家中的妻子无法顾及,于时他忍痛写下了休书。即便他对妻子有着难以割舍的依恋,可生死难保无奈忍痛割舍下了这缠绵的儿女情长。如林冲所料,此去沧州又是一路凶险,高俅对其的迫害还在继续。
(二)虎落平阳的隐忍
刺配沧州的途中,高俅又使押送的差役暗中加害,他们用滚烫的热汤给林冲“泡脚”,使林冲不能正常行走,后又在野猪林中缚住林冲意欲杀害。面对差役的暗害,林冲没有一丝防备。幸而有鲁智深在危急关头及时出现,林冲这才捡回一条命。获救之后,林冲并没有手刃加害自己的差役,这次他将这笔帐算到了高俅的头上。这是林冲的第三次“忍”,尽管这次他们侵害的是自己的生命,但是林冲并没有以牙还牙。他有着自己的打算,他知道杀死了两名差役,自己必定陷入到更为严峻的动荡之中,眼下囚徒的结局已定,维持这样一种安稳的状态是林冲所乐意接受的。但在当时那个时代条件下,这样简单的要求竟是那么奢侈。刺配沧州,林冲以为可以安心地做一名囚徒,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平静海面下的暗流涌动正在向他涌来,忍无可忍的反抗一触即发。
2、忍无可忍的反抗者
在发配沧州之前,林冲生活在一个相对安逸的环境中,而当自己深处厄运的漩涡之中时,他万分忍耐以求换来暂时的安稳。但是他步步地退让和忍耐,却将自己逼入到了更为困厄的境地,以至将他骨子里的反抗之火彻底点燃。
(一)手刃仇敌
在到达沧州牢营未得知陆谦阴谋之前,林冲还是以一种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适应着新的囚徒的身份。在从李小二的口中得知陆谦等人的阴谋之后,林冲心中的那团怒火才又一次被点燃。从林冲得知陆谦等人暗害的消息后,故事的情节发展瞬间紧张起来,而随着林冲几天探寻无果,紧张的气氛又一次归入平静,而林冲的生活仿佛也归于平静。牢营突然指派的差事,如平静湖面泛起的涟漪,昭示着平静湖面之下巨大的凶险。在林冲满心欢喜地去草料场“就任”的同时,陆谦等人的毒计正在实行。积蓄很久的大雪救了林冲一命,林冲在古庙中喝酒吃肉时,草料场的火光使陆谦等人的毒计大白于林冲眼前。此时,林冲心中的怒火如那草料场中燃起的大火一样爆发了出来。在草料场四起火光的映照下,林冲终于手刃了仇敌,自此他彻底与当初那个自己竭力维护的统治阶级决裂。
(二)火并王伦
草料场手刃仇敌后,林冲彻底地站到了朝廷的对立面,在柴进和朱贵的引荐下,林冲走上了梁山。林冲以为有柴进等的引荐,梁山定会收留自己。怎料嫉贤妒能的王伦重重阻拦,幸而有宋万等其他首领的支持,王伦才以“投名状”相妥协。在梁山安顿下来以后,林冲继续着他教头般的身份,过着安身立命的安稳生活。直到晁盖等人因劫掠生辰纲暂避梁山之时,林冲暂时的安稳生活再次被打破。面对晁盖等人想要入伙梁山的请求,王伦又说起了婉拒林冲的“官话”,林冲在眉宇之间表达了不满。一场林冲与王伦之间的冲突一触即发,终于在吴用的“挑拨”下,林冲火并了王伦。火并王伦看似是林冲个人的泄愤,实则是林冲向以高俅为代表的阿谀奉承、谄媚君上的腐朽朝廷的宣战,同样也是自己与昔日屡遭压迫忍耐的旧生命的彻底告别。
二、林冲形象塑造的悲剧意义
1、“忍者”:被统治阶级的奴性
在施耐庵的笔下,林冲的忍者形象塑造得极为鲜明。尽管林冲一忍再忍的背后是他对安稳生活状态的维护,但归根到底源自于其性格中的奴性。自西汉董仲舒将儒家思想引入到皇权统治后,肩负国家社稷、服务帝王黎民就成了有志之士的一种共同信仰。伴随着皇权的日益强化,依附于统治阶级的官员,其身上的奴性也在不断地强化。从原本的为生民立命变成了为皇权委身,小说中统治阶级内部最大的毒瘤——高俅,即是靠着蹴鞠赢得了徽宗皇帝的信赖,爬到了太尉的任上。从这些理政的官员到所属的部下,唯上级马首是瞻已经成了一种不成文的规定,所以林冲对妻子受到调戏一直唯唯诺诺,不怕现官就怕现管,一味地忍耐服从是林冲骨子里奴性的直接表现。然而林冲毕竟还有着一颗建功立业的心,尽管他深刻地明白他所处的环境腌臜不堪,但是他想要安稳的生活和获得仕进的机会,不得不忍辱负重。然而他的忍并没有换来上级的罢休,反而是变本加厉的迫害。
2、反抗者:被统治阶级的无奈
向一直以来依靠的统治阶级表达反抗,固然是已经到达了无可生存的地步。草料场手刃仇敌之前,林冲对这个自己一直依靠的统治阶级还留有一丝幻想。可当他知道,统治阶级内部全然已经没有了自己的容身之所,万般无奈之下他才下定了反抗的决心。对于林冲来说,自草料场一场厮杀以后,已是骑虎难下,他的反抗注定是悲惨的结局。梁山建功立业之时,自己当初忍辱负重保全的妻子早已死去;征方腊回朝即将封侯之时,途中染上风瘫病故于六合寺。生在北宋末年这样黑暗动荡的年代,委曲求全地生活无法换得生存,被逼到了反抗的境地,可反抗的结局就是自己想要的结果吗?显然不是。重又换得统治阶级的承认,又一次在统治阶级的压迫下生存,如此反反复复,下层劳苦大众似乎永远难逃被压迫的命运。小说对林冲忍者和反抗者形象的塑造,深刻地揭示了当时那个时代的黑暗和腐败。
三、结语
林冲是《水浒传》中悲剧色彩最为浓厚的英雄,从随遇而安的忍者到忍无可忍的反抗者,形象转变的背后是命运的使然,亦是那个时代劳苦大众的苦难缩影。作者对林冲悲剧性形象的塑造深刻地揭示了北宋末年“乱自上起”的罪恶之源,并由衷地表达了对处在水深火热煎熬中的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
参考文献
[1][明]施耐庵著;金圣叹评点.金圣叹批评第五才子书水浒传[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2]鲁迅.文学与出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
[3]张梦阳.悟性与奴性-鲁迅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国民性”[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
[4][明]洪楩等编.京本通俗小说·清平山堂话本·大宋宣和遗事[M].长沙:岳麓书社.1993.
[5][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3.
[6]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