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思政课视域下应急安全类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提升的教育路径研究
【摘 要】应急安全类专业学生在未来肩负着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文件等作为指导,以应急安全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提出将主渠道与主阵地相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线上和线下相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三融合模式,探索提升应急安全类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路径,为培养高素质应急安全技术技能型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应急安全类专业;思政课;职业道德;教育路径;
1 提升应急安全类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1.1 应急安全类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仪式上讲话中指出:“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是党中央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立足我国国情和灾害事故特点、构建新时代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举措,对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应急安全专业学生在未来担负着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使命。应急安全类高校是培养学生成国家紧缺的高素质、高政治觉悟的新时代应急救援人才的主阵地,任重道远。培养应急救援人才,首要要求就是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成为自觉学习消防救援英雄、崇尚英雄、争做英雄,培养一大批听党指挥、作风优良、技能过硬、能够勇担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使命的纪律严明的应急接班人。所以必须要加强应急安全类高校学生职业道德的提升教育,这是应急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1.2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的需要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政课改革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应急安全专业学生在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成为高素质应急安全技术技能型人才,肩负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任,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思政课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和育人效果,让学生牢记习总书记训词内容,坚定跟党走,增强使命担当,从而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2 提升应急安全类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路径
2.1 发挥思政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发挥“主渠道”作用,在课程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理论层面要增加有关应急消防救援英雄模范榜样案例的内容,努力寻找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疑惑,激发学生学习英雄模范的情感和意愿,引导学生向英雄模范学习,牢记习总书记训词的谆谆教诲,坚定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理想信念;高校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以系部班级为单位通过组织主题班会、座谈会、报告会、讲座等,做好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鼓励辅导员多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师,支持思政课教师兼职做班主任的方式,把思想政治理论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还可以将学工处、学院团委包括青马工程团队通过带头示范,组织多样的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活动,建设好应急安全校园文化,包括校歌、校风和学风口号等,陶冶学生思想情操,提高学生政治觉悟,培养职业精神。
2.2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实践教学相融合
思政课并不只有单纯讲理论一种方式,要突出它的实践精神,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统一,要使理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习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已经认识到的规律来办,在实践中再加深对规律的认识,而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走向社会、深入基层,用双眼见证百态人生,锤炼意志品质,肩负起保卫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使命担当。例如,组织学生到消防队参加社会实践与消防员一起参加救火救援训练、到蓝天救援队学习海上救援技术、参与社区抗洪救灾工作等,还可以利用暑假时间组织带领学生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由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专业老师共同带队参观当地革命旧址,进行党史知识宣讲和安全理论知识宣讲、进行消防应急技能普及、防溺水安全知识讲解,组织溺水后的应急救援演练,展示溺水后的救援方法等。通过社会实践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在实践中感知民情,增强职业自信和职业认同,坚定职业理想。
2.3 发挥思政课教学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作用
上好思政课必须靠改革创新,过去思政课教学主要方式就是在课堂上。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拓展思政课教学的空间和时间,实现了学生在哪里,课程教学就延伸到哪里。线上教学可以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侧重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预习,学生利用超星学习通等平台在课前观看教师上传的消防救援英雄模范案例视频和教学课件等学习资源,提前了解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完成教师课前布置的学习任务。课中侧重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线上教学实时互动,学生可以分组讨论、投票、辩论、发弹幕、比如可以在学习通上发布小组讨论“如果你是一名消防员,在明知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还要不要去救人?”学生们通过讨论的方式进一步深入思考如果自己作为一名消防员到底应该怎么选择。课后侧重巩固知识,教师在学习通上传本节课的知识测验和材料分析,教师布置作业可以让学生课后拍摄帮助帮扶助人的抖音视频上传到学习通上,教师可以更直观的批改线上作业检验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在课程评价方面,建立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考评新机制,建立“过程型”考核评价,在课堂上通过组织关于应急救援方面的辩论赛、知识抢答、红歌赛、学生讲思政课等形式,将平时成绩分数在线上记录,采取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各占比百分之50的方式,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评估。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思政课传统优势同现代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充分发挥高校丰富教育资源优势,学生可以在丰富的网上案例和生动的课堂互动中不断提升社会责任感,在未来成为勇担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使命的应急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