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大湘西手工技艺类非遗数字化展示与传播路径研究
——以湘西苗银为例
摘要:湘西拥有多姿多彩的文化历史,苗族银饰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是湘西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由于社会的飞跃变化,苗族银饰技艺面临着断代、失传的危机。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为加强非遗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以湘西苗银为例,通过分析其在数字化领域的传播方法,形成适合大湘西地区手工技艺类非遗数字化展示与传播的新路径。
关键词:手工技艺;苗银;数字化
将湘西苗银技艺利用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是将传统非遗利用新时代网络技术进行新型的传播展示,让传统苗银与其制作用全新的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 让大众对于苗银技艺不止局限于“听说过”、“有这样的一种东西”,而是让众人都对此项技艺都有深刻的了解且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从而进而让湘西苗族银饰的技艺得到更好的发展与传承。
一、苗族银器制作技艺
苗族银饰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劳作中发明创造的独特民间技艺。苗族银饰大体分为三大类:大件银饰、中件银饰、小件银饰。小件银饰的需求量大,佩戴普遍,制造技艺相对较易,如指环、耳环、银纽等。中件银饰做工精细、类别复杂、流行面广,如胸牌、银铃、素银项圈等。大件银饰的制作最为精美,工艺复杂,技艺要求极高,花工时很多。需要老练银匠利用几十上百种大小不一,品种不同的工具制成。苗银制作的手法也有许多种,从最开始的图纸制作、图纸拷贝、原银冶炼、浇注冷却、锻打挤压、图案勾线、烤胶。到最终的银饰塑形、锯边、主体焊接、拉丝、编花、练珠、装饰焊接、打磨抛光。这些技艺都很考验每一位苗银工匠的手法与经验。
二、湘西苗银与数字媒体结合的优势
1、苗族银饰本身自带的优势
苗族银饰本就有很好的故事性。无论是衣饰、帽饰、头饰或者首饰,都会有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图案如花卉、蝴蝶、鸟儿等,而这些花纹装饰也有着许许多多的传说故事如《苗族古歌》中蝴蝶妈妈的神话传说,苗族有一句俗话“鸟儿美在羽毛,苗女美在银饰”,银饰对苗族人民来说,意味着吉祥、幸福、美丽、财富。而这些故事与其蕴含的美好向往就为苗族银饰技艺与数字媒体结合提供了很好的融合契机。
而苗族银饰制作的多种复杂的技艺与其多种独特的制作工具,以及苗银工匠在一代一代传承中所展现的“工匠精神”也为数字化展示传播提供了很好的声势。
2、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与技术提供的支持
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艺术形式,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 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方面。它是一门以艺术为主、技术为辅,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新兴产业。
数字媒体与苗族银饰技艺的融合发展,不仅对苗族银饰技艺的传承和传播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也为其提供了多元的发展平台。数字媒体的媒体形态多为微博、短视频以及众多的直播平台等,然而传统手工艺转型就需要再次媒体形态的结合下进行 。数字媒体的传播具有速度快传播广的优质特性,而这些特性恰恰也是当下苗族银饰技艺传播所需要的因素。
三、湘西苗银数字化展示与传播的案例
1、影视方面
IP在动漫、电影等文化作品的传播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不仅成为文化产业经济的重要的一部分,也成为价值理念传播的重要载体。业内人士指出,“在各种文化IP中,优秀的IP最能够跨越国家、民族和文化的鸿沟,被全球消费者所认可”。非遗文化的影视化就是需要打造一个优秀的IP,而一个优秀IP的基本就是需要一个优秀且有底蕴的故事性,而苗族银饰在它本身所表现的图案花纹上都蕴含着很优秀的神话故事故。以这些苗族银饰制型上锁体现的神话故事为蓝本,加以优秀的剧情细节掌握、精彩其世界观就能很好的扣人心弦,使得人们自然而然的去主动去关注这个新IP研究其中的来源,从而对苗族银饰产生兴趣,进而进一步的去关注苗族银饰技艺。
除了直接为苗族银饰技艺打造一个影视文化IP之外另一个方法就是在各个影视剧中添加元素,让传统文化技艺在影视中“活”起来,例如在影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无论虎贲军、神武军、还是龙武军、右晓卫,皆使用扎片甲作为基本元素,这一点也吸引了众多人来研究扎片甲的制作方式,更有甚者在网络上购买扎片甲作为收藏。苗族银饰技艺也可以利用这一方法推广传播。让其出现在众多影视剧中对人们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除了娱乐性影视的推广,以纪录片的形式推广对苗族银饰技艺的推广毫无疑问是最能展现其文化内涵与制作技艺的丰富性以及科学性,更能直白的向观众介绍苗族银饰制作各类的技巧。更能表达苗银工匠的所表现出的匠心,将苗银匠人制造苗族银饰的过程与其艰辛。
2、互动产品方面
制作关于苗族银饰的电子互动绘本,内容以苗族银饰之上的花卉、蝴蝶、鸟雀的神话故事为基本打造让人们了解苗族银饰当中的蕴含象征,也可以以苗族银饰的制造过程与制造工艺为主线,让人们了解苗族银饰技艺的制作手法。而电子互动绘本运用范围极其广泛,可运用于商场、博物馆、学校等各类公共场所当中。而博物馆与学校则是苗族银饰制作技艺推广展示的最优场所,目前学校授课任然以传统的纸质课本为主,而电子互动绘本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新的知识获取方式,而关于苗族银饰的电子绘本展示也为苗银提供了展示路径,也能引起学生们对苗族银饰技艺的关注,为苗族银饰注入新鲜血液。
总结:
虽然在当今时代的风潮下传统苗族银饰技艺的传承与推广虽然说在内外因素下逐渐式微,但是也是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也能延伸出许多新型展示与传播,与数字媒体结合后苗族银饰技艺依然可以散发无限光彩吸引无数人的青睐。而苗族银饰技艺与数字媒体技术融合之后使得其技艺得到了极大的传承性,也可以获得了经济效益,一定程度上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贡献。但是苗族银饰技艺的数字媒体化传播最根本的好处是发展了苗银这一传统艺术的传播与推广,解决了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保护与发展的问题。使非物质文化在社会中得到弘扬与传承。
参考文献:
[1]符菱雁,魏东.非遗传承与数字媒体艺术的有效融合[J].四川戏剧,2021(10):126-128.
[2]黄小成,邰光忠.数字媒体时代非遗传承农民发展研究——以苗银为例[J].河北农机,2021(10):123-124.DOI:10.15989/j.cnki.hbnjzzs.2021.10.063.
[3]徐诗卉. 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城乡规划实践中的应用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9.DOI:10.27135/d.cnki.ghudu.2019.002320.
[4]宋佳欣. 新媒体背景下动画对凤翔泥塑传播的影响与应用[D].成都大学,2021.DOI:10.27917/d.cnki.gcxdy.2021.000121.
作者简介:
李常荣(学号:2000181118),男,怀化学院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
陈灵曦,女,讲师,怀化学院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师,主要从事少数民族数字非遗和数字媒体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