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道德经》文学评论点文献综述:基于国内外研究文献计量可视化图表分析
摘要:《道德经》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哲学著作和道家经典。在汉学研究中《道德经》也一直处于核心的重要地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热情不减。本文以1991年-2021年近30年中国知网收录的4771篇关于《道德经》的期刊论文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知网、Web of Science、EBSCO为研究工具,通过知网的可视化分析工具、Web of Science和EBSCO的分析检索结果工具,对国内外《道德经》文学评论点的发展状况、研究热点及发展演化历程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研究指出,目前各相关文献呈现出比较多元化的研究态势,研究热点在于《道德经》政治思想、文化内涵、道家思想在各领域的应用、哲学思想、文本翻译、重点词句内涵等方面。今后研究可以拓展文本分析角度,如增加《道德经》核心关键词的研究,加强多角度协同研究,推进《道德经》的历史文化传播。
关键词:《道德经》;文学评论点;计量分析;
一、 引言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哲学著作和道家经典。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的《道德经》,虽只有区区五千余字,却让古往今来的中外读者慨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其蕴涵的哲学思想和精神智慧对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道德经》所蕴涵的哲学、宗教、精神、思想、语言、文化之谜,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想像、填充和阐释空间。在汉学研究中《道德经》也一直处于核心的重要地位,国内外学者研究热情不减。
二、 研究工具和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工具为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EBSCO。通过查询与《道德经》相关的期刊论文条目,利用各平台的分析检索结果工具或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检索结果进行计量总结分析。检索字目及布尔运算符为“道德经or 《老子》”,检索结果年限为1991年-2021年。研究数据的分析主要以分析中国知网收录的4771篇关于《道德经》的期刊论文为主,对近30年国内外相关期刊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对国内外《道德经》文学评论点的发展状况、研究热点及发展演化历程进行总结呈现。
三、《道德经》研究发展趋势
通过计量可视化分析图对《道德经》近30年文献发表数量、研究趋势进行分析,对相关文献的研究主题和次要主题进行归纳总结,呈现近30年学者对《道德经》文学评论点的研究倾向。
3.1 《道德经》相关期刊文献研究趋势
知网文献检索查询结果表明,1991年-2021年间,与《道德经》研究相关的中外文献总数为4771篇,其中中文文献4633篇,外文文献138篇。从知网计量可视化分析图可以看出1991年-2016年与《道德经》文学研究相关的中文文献发文量大体呈现上升趋势,2016年-2021年相关发文量呈下降趋势,其中2016年发文量最高。同时,从1992年开始就陆续有《道德经》文本研究的文献发表,发表量大致呈现上升趋势,且2021年的发表数量最高。
对比知网发文量可以大致得出以下结论: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研究中国文化典籍《道德经》,相关文献发文数量也在不断上升。相比而言,近五年来《道德经》文学研究中文文献发文量有所下降,而外文文献的发行量正不断上升,间接表明关注中国文学典籍的外国学者在不断增多,中国文学典籍的对外传播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3.2 《道德经》相关期刊文献文学评论点研究趋势
作为我国哲学经典著作的《道德经》一直以来都是中外学者的热门研究对象。中外学者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等不同层面鉴赏道家文化的奥秘。为了进一步研究学者对《道德经》文学评论点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倾向,下文将通过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EBSCO三大文献网站中对相关文献检索结果研究主题和次要主题的量化可视化分析图,对《道德经》文学研究点进行量化分析。
从计量可视化数据可得,排名前十的文本研究主题为:《道德经》、“道”、《道德经》英译、《老子》、老子思想、上善若水、译者主体性、思想研究、哲学思想、和谐思想;排名前十的文本研究次要主题为:《道德经》、“道”、老子思想、《老子》、老子哲学、翻译策略、《道德经》英译、不言之教、统治者、无为而无不为。
知网计量可视化数据表明国外文献有关《道德经》文本研究的主题主要涉及道家思想、中国哲学、历史诠释学、“圣人”、“自然”、“道”、道教伦理、“无”、“非”等。国外语言主要涉及英语和韩语。其中研究道家思想及道教中的圣人思想、政治思想的国外文献占大多数。
Web of Science可视化柱状图显示出相关文献的主题主要有:哲学、宗教、文学、教育、人文学科、语言学、亚洲研究、历史、社会科学、生理学等。
EBSCO检索结果统计表中主要标题的罗列和Web of Science的柱状图有一些重合部分,如心理学、哲学、宗教等。还有一些道家思想比较热门的词汇,例如玄学、精神等。 但表格中也出现了其它行业领域比较专业的词汇,像大分子物质、冥想、显微术(原子力)、自然分娩、聚合物、医药、单分子成像等。因此,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国外《道德经》研究文献偏应用型,即将道家或老子的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各领域,比如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人口学等,其中应用到医学的文献占多数。
四、计量可视化图表成果汇总
通过上述对涉及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EBSCO三大文献网站中有关《道德经》文学研究文献检索结果计量可视化分析图表的总结论述,可以汇总出以下两方面的综述成果:
一、从研究趋势上看,国内外研究《道德经》的学者不断增多,研究趋向较为明显。随着中华文化典籍外译项目的不断推进,国外学者也逐渐开始仔细探讨中国的古典哲学、文化、思想。尤其近几年,外文有关《道德经》研究的文献不断增加,由此可见我国哲学名著《道德经》在国外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
二、从研究主题上看,涉及《道德经》文学研究的中文文献大多注重道家之“道”的研究;探析道家老子思想、哲学思想;解读《道德经》中特色文化负载词的韵味;诠释《道德经》中“圣人”思想的精髓并将其应用到治国理政。而相关外文文献的重心偏向与道家思想的运用,且运用领域涉及范围较广,其中医学和教育学领域尤为突出。
五、结合计量可视化图表成果分析《道德经》国内外研究现状
基于上述研究成果,阅览各论文标题和摘要后对《道德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做出以下分析综述:
宏观上看,相关学者对原文本的研究集中于从其政治思想、文化内涵、教育领域应用、哲学思想、文本翻译等角度出发,探索《道德经》的智慧。
政治思想方面,学者曾考察其与“取天下”的联系;联系当今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道德经》思想的缩影;从生态美学思想和美学思想洞悉这一文学经典给我们的启示;分析其“无为”思想、阴阳五行思想 、理想人格的建构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思考和借鉴意义;还有学者将中西方文学作品进行对比研究,得出时空对话的奥秘。相比而言,国外学者更多的是研究道家的智慧和圣人的智慧。
文化领域方面成果大多是中文文献,主要研究《道德经》中涉及到的文化内涵,提及文化传播思想。
教育领域应用方面,中外学者着眼于《道德经》的教育智慧、人生智慧、生态文明智慧等,其中外国学者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倾向尤为突出,不仅重视老子思想在教育人生领域的应用,更将其影响力应用到其他领域,例如设施管理、医疗领域、社会学领域、心理学领域、社会学领域、人口学领域等,通过《道德经》的教育思想提升现代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
哲学思想方面的文献占比尤为明显。作为中国哲学著作,《道德经》的哲学内涵向来都是中外学者研究的对象。学者们曾探讨老子哲学的中心价值、其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其生命哲学的思考、《老子》中的女性哲学等。通过研究《道德经》的历史性体会其隐含的哲学思想内涵。
文本翻译方面主要涉及翻译文本的评论、翻译文本的批评、译介和译本传播等方向。学者们对翻译文本的评论角度有翻译的多样性、诗学特色、文化软实力、翻译风格研究、文化负载词、实现化、示例化和个体化三维翻译模型、生态翻译视角、三美论视角等。也有文献专门研究《道德经》在西方世界传播的历史进程和英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微观而言,对《道德经》字词的研究文献占大头,尤其是中文文献。例如“道”、“知”、“观”、“中”、“玄”、“自然”、“反”、“一”、“自然”、“无”等,通过探究这些词的含义来解析老子的思维及其现实意义,揭示其文化底蕴和美学思想。同时也有大量文献对《道德经》的关键语句(例如:“有生于无”、“道可道,非常道”)进行探究。其次是对文本修辞特征,特别是隐喻表达的赏析。
六、总结
上述研究成果表明,目前《道德经》中外文学研究正不断推进,中外文文献发表量不断增多,说明有更多的国外学者关注我国历史文化和哲学文化。学者应保持对我国古代经典古籍研究的大量输出,推进文化古籍的外译项目。
各相关文献呈现出比较多元化的研究态势,研究热点在于对《道德经》政治思想、文化内涵、道家思想在各领域的应用、哲学思想、文本翻译、重点词句内涵等方面。今后研究可以拓展文本分析角度,如增加《道德经》核心关键词的研究,加强多角度协同研究,推进《道德经》的历史文化传播。
参考文献
[1] 李东.释“道”——最早《道德经》英语全译本注释研究[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8(03):44-48.
[2]王丽君. 《道德经》理雅各译本、林语堂译本对比研究[D].山西大学,2018.
[3]刘园晨,辛红娟.《道德经》英译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国内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0(01):177-189.
[4]肖志兵,孙芳.亚瑟·韦利英译《道德经》之“德”[J].译苑新谭,2015(00):208-214.
[5]杨慧林.怎一个“道”字了得——《道德经》之“道”的翻译个案[J].中国文化研究,2009(03):192-196.
[6] 张帆.《道德经》中“道”与“德”的哲学阐释及其英译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5,32(04):57-59.
[7]张萍.《道德经》中修辞格的翻译方式——以许渊冲的译本为例[J].海外英语,2019(19):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