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储望华钢琴曲《红星闪闪放光彩》演奏技巧分析
摘要:《红星闪闪放光彩》这首歌曲通过储望华独特的改变风格进行改编而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钢琴曲。其改编的目的是通过不断传唱和演奏我国经典红色革命歌曲,从而进行宣传与发扬光大,大力弘扬与传承红色革命的文化,让更多人的去关注与传承,将这红色经典得到更好的发扬。本文将从储望华的生平,乐曲的曲式结构、演奏技巧、情感处理等进行分析;通过对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更好的弘扬传统爱国主义教育,从而让更多的人们了解红军精神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使得红军精神能够永世流传。
关键词:《红星闪闪放光彩》;储望华;演奏分析
一、作曲家及创作背景
1941年9月21日储望华在湖南蓝田世代书香的家庭中出生,储望华父母是高级知识分子,曾在英伦留学,储望华父母非常注重知识的培养。即使家中全无任何音乐环境背景,仍然阻挡不了他对音乐的兴趣。
储望华于1974年将傅庚辰作曲的电影《闪闪红星》的插曲《红星歌》进行创作改编,最终钢琴独奏曲《红星闪闪放光彩》诞生。《红星闪闪放光彩》和《红星歌》两首歌曲属于一代人的美好回忆,至今吟唱起来依然热血沸腾,都是向伟大的中国人民共和国致敬,向伟大的中国军人致敬。在钢琴独奏曲《红星闪闪放光彩》改编时对原曲《红星歌》保留原有的东西,并增添独特的装饰音色彩等色彩进行改编。
二、《红星闪闪放光彩》的曲式结构与演奏技巧分析
此作品共有159小节,共分为五个大段落,全曲结构采用单三部曲式结构。储望华钢琴改编曲《红星闪闪放光彩》既保留了原歌曲的特点,又增添了丰富的中国元素,使得作品的演奏效果需要斗志昂扬、具有战争精神的气势,旋律运用变奏曲的发展手法,旋律展开、扩充节奏的变型,旋律活泼、和声明朗,使乐句与乐句之间充满了旋律的歌唱性,深受观众的喜爱。
(一)引子
引子部分共分为13小节,演奏速度自由,双手在高音区演奏,就像明亮的红星在遥远的天空一样,为整首曲子埋下了伏笔。第8小节在延音踏板的帮助下犹如雨声清脆的清晨,双手奏出的轻跳音,跳音的短促,宛如在清晨一颗颗小雨滴落下的声音,给人一种清晨的朦胧。
第12到13小节是进入主题的小过渡,随后左手的旋律逐渐加音直到和弦进行到属和弦并落在右手上,为后面主题有着先现作用,由左右手的跳音将情绪带入主题。
(二)呈示段 A段音乐
第一乐段A是乐思的呈示,从乐曲的14到62小节。主题旋律的第一次陈述,从乐曲的14到37小节。歌曲A段处理运用了起承转合的四句式结构(a+b+c+d)处理。主旋律在高音区陈述,级进二度上行发展后级进二度下行的变化,使音乐更加生机勃勃。既有高音区的小连奏,又有低音区的跳音断奏,旋律带给我们坚定不移的肯定。左手采用频繁的三度、四度的单音跳音为伴奏肢体,就像红军训练时的兴奋,仰首挺胸的走进操场,兴奋的心情。
主题旋律第二次陈述时,从乐曲的38到61小节,音区移低八度,运用了第一段的变奏发展手法,左手的伴奏为一个八度内的单音断奏肢体。主题旋律在中音区,且交替演奏由右手转为左手,旋律持续8小节出现在左手后再次转回右手,整体乐思进一步加强。仿佛使人看到一群红星队里面的小小红军正从远处向我们走来,他们年纪虽小,但心中却怀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那就是穿上军装、打败敌人、解放全中国的坚定信仰。
(三)对比段B段音乐
第二部分对比段即B段,从乐曲的62到111小节。延续第一段的发展基础,继续运用起承转合的四乐句结构,从短促、轻快的跳音转到流畅的连奏旋律,伴奏的形式从跳音开始转为琶音式分解和弦和琶音的连奏,旋律音区从高音区转入中、低声部,乐句从A段的4小节转为B段的8小节,力度上从呈示段中弱(mp)到对比段中强(mf)转变,B段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
从第62到76小节的休止符大多数在乐句的开始,预示着需要在休止符上“吸气”,为弹奏做准备的同时还能突出低音,这巧妙之处在‘此时无声胜有声’,连音线的作用使乐曲始终连贯着。第78至92小节是B段的第三、四句乐句,主旋律转回右手演奏,同时左手伴奏音型三连音是持续不断,三连音给我们层层递进的感觉。表现了人们盼红军到来的迫切心情,但愿可以跟着毛主席、跟着党迎接胜利的振奋心情。
B段中的第二部分是第94至111小节,是A乐段变化再现中的缩减再现,是主题旋律的第三次陈述,演奏手法采用了不同的调性、不同的节奏,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以展开的形式再次强化主题。通过节奏的转换、进行曲风格、柱式和弦织体的变化,表示充满了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幸福生活即将到来的坚定信念。旋律依然为C大调上,力度为强(f)音乐再现时只重复了起承转合的四个乐句,最后一句运用了扩充手法2小节,为后半部分做准备。
(四)再现A段音乐
第三部分的对比再现A段,从乐曲的112到154小节。主题旋律使用和弦密集的旋律中还有节奏加花,是主题音乐的变化再现,曲作家分别用了不同的调性、不同的节奏对主题音乐进行改编,表现内容有高音区的分解和弦的悠扬的曲调风格、柱式和弦的进行曲风格。左手旋律使用单音跳音、音程跳音和七和弦大跳交替进行,多处使用五度、八度音程,使曲子即有伴奏低音稳定又上下拉宽的作用。
乐曲的第一次重复在第112到130小节是变奏重复一次,是主题旋律的第四次陈述,重复时回到主调G大调,左手再现八分音符的跳音、中间以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填充、旋律多用重复音和均分节奏,这些变化使音乐富有悠扬的曲调风格,带给我们自由、无拘无束的无限想象。第131到第154小节是A乐段再现时的第三次变奏,是主题旋律的第五次陈述,完整地呈现了A段的六个乐句,在宏大、宽广的气氛中展现出大合唱雄壮有力的音乐风格。
(五)尾声
第四部分结尾,从乐曲的第155到159小节。运用了高八度演奏结尾,就像遥远的星星一样,即闪闪发光又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希望,正如闪闪的红星给你指明前进的方向。最后意犹未尽的回忆着过去,怀恋着过去的时光,在过去的回忆与将来的希望中结束。
三、结 语
储望华先生改编的钢琴独奏曲《红星闪闪放光彩》给予了我们精神信仰,耳熟能详的旋律应该被传承永流传。了解储望华先生的作品特征,发现储望华先生在演奏和创作风格上,非常注重东方民族风韵风格,首先别致的清新的音调、韵律,充满着“东方的感觉”。通过简单了解歌曲特征,分析歌曲在钢琴中的运用及发展,提高人们对革命歌曲的认识和关注,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发扬红军精神。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极大的作用,为更多的学者能进一步了解和深入研究,为传承与发展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汪佼.华侨音乐家储望华钢琴作品探析[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2(5):2-2
[2]慈爱民,刘文韬.军旅音乐家傅庚辰和他创作的红色旋律[J].炎黄春秋, 2018(12):93-97.
[3]刘楠.储望华钢琴音乐创作特色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4]李虻.钢琴曲《红星闪闪放光彩》赏析[J].琴童, 2015(2):2-2.
[5]李文红.浅析由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改编的两首钢琴作品[J]2011:05-05
作者简介:罗荛莹,生于1997年,女,硕士研究生,专业:声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