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时代动漫文化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研究综述

陈古新 冯淑敏 偶冉
  
一起文学
2022年4期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宜宾 644000

摘  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以及移动互联网自媒体的迅猛发展,动漫文化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读图时代”,动漫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形态,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广受欢迎,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梳理动漫文化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提炼动漫文化中潜藏的价值元素,探究新时代动漫文化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机理、原则和意义,进而为提出相关有效建议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动漫文化;“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研究综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动漫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形态,由于其角色形象、场景设计、音乐配音等方面的优势,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有着较大的“市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探究动漫文化现实性的发展,并将其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中,是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爱国情感的有效途径,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大有裨益。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主渠道,将动漫文化引入思政课堂,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思政课的活跃度和实效性。在动漫课程中,提炼思政元素,将有效丰富课堂教育教学,助力“课程思政”,提高“三全育人”成效。

1.新时代动漫文化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研究背景

1.1国内外研究现状

学术界从动漫文化的历史起源、基本概念、主要载体、主要特征、主要功能等方面开展了比较丰富的研究。由于国情等因素,国外学者很少专门提及动漫文化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但是却非常重视动漫文化的作用。如约翰·汤林森(1999)在《文化帝国主义》认为动漫文化具有文化吸引力,指出动漫文化具有塑造国家形象和传递价值观的作用。多夫曼(1971)在《如何解读唐老鸭:迪斯尼卡通片的帝国主义意识形态》中认为迪斯尼卡通王国包含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英雄主义向全世界扩大。

在知网,以“篇名”和“并含”为条件,以“动漫文化”为检索词,检索出401篇文章(30篇硕士论文),其中105篇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相关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有240篇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的成果,占全部研究成果的59.85%。以“动漫”并含“思想政治教”为检索词,检索出34篇文章(11篇硕士论文)。在超星和读秀,以“动漫文化”为检索词,检索出47本著作,有12本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的成果,其中重点专题研究“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的有3本,分别是《文化策略、亚意识形态与动漫产业》《动漫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动漫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且全部发表于党的十八大以后。

综上所述,结合论文和著作发表的时间,此类研究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相关论文数量越来越多,但研究“动漫文化”“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的专著较少。二是越来越多的哲学社科研究中心或者高校重视动漫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相关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

1.2新时代动漫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难点分析和趋势

1.2.1研究难点

从课程本身看,实际应用效果不佳。动漫文化的“课程思政”从价值理念上比较缺乏转化认同,动漫文化融合“课程思政”及“思政课程”的优质教学素材未能充分开发和运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不佳。如何深度挖掘思政元素与动漫文化的融合和转化,有待更多的探索。

从教师群体看,缺乏科学方法引导。动漫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落实到具体课程授课时缺乏科学方法引导。田凤秋(2021)研究发现目前动漫教学与思政内容存在简单叠加现象,缺少充分的调查研究。也有学者认为存在过分注重优化教学形式而违背初衷的现象,甚至形成刻意化、刻板化教学。

从学生个体看,思政动能比较欠缺。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较为重要,但是目前的教育模式较为单一,理论性较强的同时,学习动力略显不足。王利华(2021)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着眼内在生成的“课程思政”,认为“大学生在异文化存在的空间下建构自己的‘主体性’”[2],认为要从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等方面,科学发掘动漫剧本的功能。可见,需要动漫专业“课程思政”革新式发展与“思政课程”协同互融,从而激发学生关于动漫专业的学习热情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2.2研究趋势

第一,协同联动常态化。思政课和动漫课不是互相封闭的,而是协同发展的。动漫课程中涉及到红色动漫制作,为提高红色动漫整体效果,必须充分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党史党建、国学传统、音乐艺术等专业教师力量。而相关的红色动漫视频,也是思政课堂的有益素材。协同备课、共同开发、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第二,红色动漫井喷化。《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讲述了一群兔子的艰苦奋斗史,把种花家建设成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东方巨人。《长征先锋》《四海今歌赵一曼》《红色江山之黄麻烽火》等不仅是优秀的动漫课程素材,更是有益的思政育人素材。这些红色动漫吸引了大批动漫爱好者,起到了很好的育人作用。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红色动漫作品,不仅承载着峥嵘岁月的记忆,而且又起到了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助力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新高潮。

2.新时代动漫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逻辑机理

动漫文化蕴藏着丰富的育人资源,深刻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能量场和青年大学生的“三观”塑造。蕴含动漫文化元素的动漫课程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二者并非是各自单独运转的教育“分系统”。石书臣(2017)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向’就是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行’就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3]。动漫文化内容上蕴含家国情怀道德、心理疏导调适、亲情友情爱情等元素,符合“读图时代”青年大学生的信息获取和“解码”特征,可以潜移默化地开展价值引领、情感关怀,有效消除“话语鸿沟”,是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创新的有机互融点。陈古新(2021)认为动漫文化作为“介质”的课程思政与课程思政二者密切关联,有机互融,在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创新方面,具有理论指导同源、发展目标同向、育人过程同行的内在逻辑。

3.新时代动漫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原则

3.1 坚持先进性与目标性相统一的原则

学术界认为新时代动漫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以先进科学的教学方式来育人。思政课教师要时刻关注最前沿的理论热点和知识信息,选好具有契合教学主题且有教育意义的动漫视频。动漫课程教师也要提炼思政元素,传递家国情怀、遵纪守法、艰苦朴素、勤劳勇敢、爱岗敬业等优良美德。作为育人的不同课程,动漫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在课程设计、教学语言和育人元素等方面都要有一定的育人目标指向性。

3.2 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

推进新时代动漫文化融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创新,要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基础,夯实动漫文化在“课程思政”发展中的原则底线。李璐,邱先慧(2021)认为,要坚持“政治思维、科学思维、问题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4]。吴寒斌,高虹(2020)认为,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要做到“道术一体、德得相通、顺势而为”[5],这对动漫文化融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创新很有启发意义。推进新时代动漫文化融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创新互融,并非在思政课每节课中都要有动漫内容的贯穿,而是要结合青年学生的兴趣点,将理论内容更生动的体现出来。在动漫课程中,也并非是把思政课程中的基本内容机械地重复讲解,而是要灵活贯穿。

4.新时代动漫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4.1 从机遇方面看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6]。学者们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9年11月印发实施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教育部在2020年5月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认为新时代动漫文化和“课程思政”的发展迎来了“春天”。赵鸣歧(2018)学者着眼庞大的青年人受众群体,从文化安全和文化育人的高度来研究动漫文化融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创新,认为要构建思政课、综合素养课、专业课相互协同、同向同行的课程体系[7]。也有学者认为要挖掘地方红色文化,制作红色动漫,传承红色基因,带动区域红色研学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

4.2 从挑战方面看

第一,动漫作品质量良莠不齐。学术界普遍认识到动漫文化市场供给良莠不齐,充斥一些低俗、暴恐、色情的动漫,这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王玉洁(2021)认为二次元文化容易“对大学生的娱乐、社交、认知和行为等方面造成消极影响”[8],更需要进一步净化动漫文化生态环境。以动漫文化为介质,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创新,任重道远。以《作物生产高新技术》为例,目前相关的主题动漫并不多,且质量参差不齐,宣传教育的效果并不是非常好。

第二,优质主题动漫数量不多。由于制作动漫的时间长、投入大,收益较慢,富含家国情怀、古今历史、民族风情、地方特色、乡土气息的优质主题动漫作品产出速度较慢,无法满足广大师生对日益增长的对优质动漫的需求。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创新的视角来看,涉及的优质动漫案例,往往显得“老旧”而“滞后”,充满红色主题色彩和乡村振兴气息的优质作品,虽有增长趋势,但是依然较少。罗琦,何卫(2020)认为要通过“基因式”将价值观与人生观渗透到教学当中。例如苟劲松、谭书晴(2020)从“动画角色形象同质化严重、作品内容人文思想淡薄、创作者人文素养缺乏”[9]等方面论述了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5.新时代动漫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意义

5.1从理论意义看

在“大思政”的大背景下,将动漫文化作为“介质”,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互融,有利于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境界。面临“两个大局”,着眼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保障文化安全的高度,胸怀国之大者,增强“动漫担当”,有利于促进红色基因与动漫文化良性互动、推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互融、强化价值引领与寓教于乐科学协同,有利于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通过动漫文化渗透。王利华,周山东(2017)从“情感—心理场”“信息—文化场”“环境—制度场”视角认为,可以通过创作或者欣赏红色动漫作品,可以引导学生感悟红色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核并“内化为艰苦奋斗的意志”[10]。

4.2从实践意义看

将动漫文化作为“介质”,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互融,有助于学生在解读动漫艺术过程中真品味带有中国范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使动漫文化在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过程中开启去表面化和形式化,切实提高动漫课堂和思政课堂的营养度、活跃度和实效度。郭丽萍(2021)认为将主旋律文化元素融入高校动画专业教学,可以促进动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实现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提高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实效”[11]。马莹莹(2021)结合《动画概论》,从“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创新与实践、提升课程思政和教研能力”[12]几方面论述了开展德育的具体探索。有学者从动漫文化自信的角度阐述,认为我国的动漫文化发展受到国内外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当前国内动漫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要增强动漫文化自信,使主流价值观与动漫文化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5]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王利华.“动画剧本创作”课程思政:从外在要求转向内在生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29.

[3]石书臣.同向同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7(7).

[4]李璐,邱先慧.创新思政教育方法的思维原则[J]. 人民论坛,2021(3):105-107.

[6]吴寒斌,高虹.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文化理念与基本原则[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0):152-155.

[7]赵鸣歧. 高校专业类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原则、任务与标准[J]. 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5):86-90.

[8]王玉洁.二次元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21.3(26):32.

[9] 苟劲松,谭书晴.动画角色设计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8:58.

[10]王利华,周山东.动漫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11]郭丽萍.“课程思政”背景下主旋律文化 融入高校动画专业教学的策略研究[J]. 大学2021(41):147.

[12]马莹莹. 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动漫专业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以“动画概论”课程为例[J].科教文汇,2021(21):71-73.

项目基金:本文是四川省动漫研究中心2020年一般课题《动漫文化融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创新——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为视野》(DM202022)、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2020年自筹课题《新时代乡村振兴视野下四川红色文旅产业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宜宾为例》(LY20-48)、四川省教育厅2021年四川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专项)项目《基于红色虚拟现实场馆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与应用》(SZQ2021-2-004)、宜宾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院级科研项目《新时代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品牌研究——以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1RWZD-03)、宜宾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教研教改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农学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研究——以<作物生产高新技术>为例》(ybzyjg2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