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艾德莱斯绸的传承及推广营销策略研究
【摘要】 新疆和田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南道的枢纽重镇,也是重要的丝绸集散地,西域三大丝都之一,而丝绸就是声名远扬的艾德莱斯绸。本文主要挖掘艾德莱斯绸这项民间工艺品的文化魅力,分析其目前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保护与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基于新时代、新科技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提出相应的推广与营销策略,实现艾德莱斯绸的数字化、产品化、娱乐化,从而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具有认知度与知名度,促进当地居民的产业发展。
【关键词】 艾德莱斯绸;民间工艺品;传承与推广;营销策略
一、艾德莱斯绸概述
艾德莱斯绸被誉为“和田三宝”之一,是南疆地区女性喜爱用于制作服装的土产丝绸,和田市吉亚乡是艾德莱斯绸的主要产地之一。艾德莱斯的意思是“扎染”,也就是古老的扎经染色工艺,纯手工制作,是一种有着近2000年历史的手工丝织品,色彩绚丽、图案丰富、品类繁多、工艺精湛,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21世纪最后的手工业”,是“丝绸之路上的活化石”。
二、艾德莱斯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
享有“艾德莱斯绸之乡”美誉的洛浦县吉亚乡,是艾德莱斯绸的发源地和主要的生产基地,在当地主要以小规模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为主,但受政府的鼓励与扶持,也已经开始初步产业化,涌现了许多制作艾德莱斯绸的企业、公司、合作社。据最新报道显示,现注册的企业、合作社等足有50多家,其中形成规模的有10家,生产专业户达2300余户,年生产量也达到了50万匹以上,最具代表性、规模最大的是和田市吉亚丽人艾特莱丝绸有限公司。
2.制作工艺
艾德莱斯绸是采用古老的扎染技艺制造的,手工制作工艺据匠人介绍则分为28道工序,首先将蚕茧煮沸抽丝、并丝、卷线;接着经过扎染、图案设计、捆扎;最后分线、上机、织绸,制成成品,制作工艺极为繁复。纯手工制作的情况下,一个月只能制作一匹,生产效率较低因而价格较高。
3.销售情况
和田市吉亚乡的艾德莱斯绸对外销售主要是以面料为主,对内销售主要是以丝绸制成品为主。全乡艾德莱斯绸订单销售只占约10%左右,其中国外市场约占5%左右,其余门店游客消费约占50%左右,本地购买约占40%。全乡年生产丝绸50余万匹,产值创收1亿多元,丝绸纺织户年均收入为2万~3.5万元,为当地8000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
(二)存在问题
1.产品创新不足
目前艾德莱斯绸产品主要以服饰为主,而且主要的营销对象为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女性,传承中的产品样式陈旧,图案及纹样设计主要以色彩艳丽为主,与现代大众喜爱的简约风偏差较大,缺少时代元素。同时艾德莱斯绸对其衍生品的设计与创新较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市场占有率。
2.推广力度小、阻碍市场扩展
艾德莱斯绸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虽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沉淀,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宣传体系,主要附加旅游元素以及会展宣传为主,对互联网模式下的短视频、微信公众号、小红书、娱乐传媒等载体的应用较少,因此艾德莱斯绸在新疆以外的知名度以及认知度较低,很少有人知晓,导致消费者认知也普遍低下,市场定位也比较小众。
3.营销模式单一
和田市吉亚乡在政府的支持下,近几年在逐渐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销售量以及居民营业收入也在逐渐增加,但是主要的收入还是以线下店铺以及游客购买为主,营销方式极为单一,对新时代背景下强有力的互联网营销模式应用不足,缺乏新型网络经营体系。
三、艾德莱斯绸的保护传承策略
(一)加大政策支持
当地政府应加强对艾德莱斯绸的保护措施,可考虑采取加大对艾德莱斯绸传承的政府津贴、奖励补助以及设备补助等扶持政策,强化现代科技水平的融入,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形成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乡村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品牌,形成特色化的品牌效应,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水平。
(二)提高群众保护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前辈们几千年智慧结晶,是中华文明延绵传承的生动见证,我们不仅应该守卫这精神财富,更应该传承其文化魅力。然而,现代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以及保护传承意识并不强,对此应该提高群众的保护意识。以艾德莱斯绸为例,可以令非遗进校园,将非遗课程开设至每个阶段,从小培养学生的文化保护意识。同时也可以开设艾德莱斯绸设计大赛,引进人才将非遗推广出去。以此在培养本土人才的同时鼓励城市人才下乡、外地人才流入,实现当地的人才振兴,从而带动产业发展。
(三)加大内容创新
经相关报道发现,目前艾德莱斯绸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其制作工艺以及图案形成上,而对其纹饰的创新以及产品的剖析甚少,因此可加大对其产成品的创新。令可艾德莱斯绸与现代化服装、装饰等风格相结合,例如将艾德莱斯绸图案融入西装、刺绣、旗袍等,或者将其图案与陶瓷制品、动漫手办等相结合,形成双重文化的结合,为艾德莱斯绸注入新鲜血液,增强其生命力,从而扩大其营销市场,提高当地的产量,增加居民营业收入。
(四)互联网模式下的传承与保护
基于新时代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于艾德莱斯绸可紧紧抓住这项载体,利用互联网更好对这项民间工艺品进行传承与传播。通过相关报道显示,目前艾德莱斯绸的传承基本是以口口相传的方式,比较单一,对此可利用互联网平台令艾德莱斯绸出圈,让民众以近距离的视角了解艾德莱斯绸的制作工艺。同时可以把传承人培养成“网红”,实现在线教学,直播教学的模式,全方位地呈现艾德莱斯绸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实现网络化传承、数字化传播,拓展这项民间手工艺品在全国的认知度,扩大中华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四、艾德莱斯绸的推广与营销策略
(一)推广策略
1.文化推广
艾德莱斯绸在我国新疆地区有着近2000年的历史,在古代丝绸之路的影响下,新疆交汇了各个国家地区的文化,例如印度、波斯等文化。这些文化与新疆本地民族文化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了独特而又丰富的民族文化,其中艾德莱斯绸则就是“丝绸之路上的活化石”。针对艾德莱斯绸的文化推广,可采取“高校+文化企业+传承人”的协同推广模式,将艾德莱斯绸与产业、高校、传承人有机结合,实现传统工艺品的学术研究,邀请其传承人在各大高校开办形式多样的讲座、社团等,宣传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2.图案推广
艾德莱斯绸不同于传统丝绸的特点是:先在经纱上对图案、配色做好布局,再分次扎结染色。根根纺线经过刺槐、茜草、靛蓝、核桃皮、红柳花等植物染料的渗润,所构成的图案轮廓会自然形成色晕,各种颜色大胆浓烈、参差错落、疏密有致,十分经典。因此在推广艾德莱斯绸产品的同时,可先将其独特的图案纹样推广出去,只选取小面积图案点缀在我们必不可缺的生活用品上。例如把图案印在我们穿的T恤上,简约又高级,并且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其次可以把图案印在纸巾包装、手提袋、产品贴纸、杯壁、雨伞上等等,借此使艾德莱斯绸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以此来逐渐扩大艾德莱斯绸在生活中的影响,使人们主动去了解艾德莱斯绸。
3.产品推广
基于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艾德莱斯绸的产品推广可以借助此载体,通过短视频发布一些相关产品的制作过程,同时可将特色展品在小红书、微信视频号、抖音等平台进行讲解与展示,与知名网络推广红人合作,形成寄拍推广,使艾德莱斯绸产品走向大众生活。 其次在一些商秀的活动中,可以免费为模特提供衣服,让更多的人知道艾德莱斯绸,提高知名度。
(二)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
新时代的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产品的美观性、独特性。因此,首先可对艾德莱斯绸进行产品定位,分析出艾德莱斯绸产品的市场偏向性,在原有产品生产上,增加专业化的技术研发投入生产出质量上乘的产品。其次,设计出艾德莱斯绸的专属Logo,并将其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加入到产品和包装上,给产品打上独特印记。最后,可优化产品的销售服务和售后服务体系,例如:产品运送可中免运费、定期退换、产品免费清洗、提供网上联机服务、享受远距离售后服务等,以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
2.价格策略
自新时代以来,虽然我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中产阶层人数不断壮大,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但是由于当地的生产原丝不充足,需从江浙一带进购,从而导致艾德莱斯绸的生产成本偏高,不由得提高其销售价格。针对此方面,一方面可积极争取政府扶持政策,自建养蚕种桑基地,实现当地资源的就地转换,减少原材料投资成本。另一方面可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价位表,将产品按价位分成不同等级,例如:高端私人定制,中等质量优且价格合理,低价小商品等,以此吸引不同消费人群,使艾德莱斯绸产品更具市场竞争优势。同时针对门店可办理品牌的专享会员优惠,鼓励多购,量大从优。
3.渠道策略
根据相关报道显示,目前艾德莱斯绸的销售渠道主要以线下门店为主,对新时代互联网资源的运用极少,因此可鼓励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线上主要建立公司特有网页,在网上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设立销售点,同时可采取直播带货、在淘宝、京东、唯品会等购物平台开设店铺等方式进行售卖。线下则以分销为主,直销为辅。分销可实行微商O2O模式,根据不同地域设置多级代理商进行销售。直销则可开设线下门店、设立专柜。将艾德莱斯绸店铺植入万达、沃尔玛等主口碑好的企业,提高艾德莱斯绸的大众好感度。
4.促销策略
在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促销成为了人们可接受的快速销售方式。为实现盈利最大化,可以从短期策略与长期策略两方面着手:短期以品牌打折、抽奖促销、节日礼物套装等方式进行特价销售,吸引消费者购买,增加品牌影响力;长期则通过拼单、积分促销、有买有送等方式回馈新老顾客,以此拥有艾德莱斯绸产品的忠实用户。
五、总结
艾德莱斯绸作为一种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疆地区有着独特的文化使命,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其被誉为“和田三宝”之一,带动着和田地区居民的产业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改善民生生活,因此更应该注重这项民间工艺品的保护与传承,遵守“内容为王”的基本原则,利用数字化时代突出非遗文化的精髓,吸引更多的技术人才,提高大众对艾德莱斯绸的认知度,推动当地的产业链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参考文献】
[1]赵刚.浅谈艾德莱斯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2):161-162.
[2]毛雅坤,胡玉康.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产品的传承与推广策略研究——以和田吉亚乡艾德莱斯绸为例[J].西北美术,2017(02):108-112.
[3]曾宪庆,尹晓东.和田桑蚕及丝绸产业发展的探讨分析[J].专题与论述,2020(07):122-123.
[4]齐妙青,潘志刚.浅析推动新疆艾德莱斯绸产业健康发展的思考[J].专题与论述,2020(08):99-100.
[5]李楠,张毅.用于现代服饰品的艾德莱斯绸纹饰图案创新设计[J].丝绸,2019,56(10):67-73.
[6]赵罡,李楠,张毅.艾德莱斯绸纹饰图案及其在现代女装中的应用[J].设计与产品,2021,58(04):120-125.
[7]苏峥.非遗进校园,文化润童心,教育展新颜——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 [J].国民族博览,2021,08(16):112-114.
[8]张雪丽,黄平.基于非遗扎染技艺的艾德莱斯绸旅游文创产品现状分析[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4):72-78.
[9] 陈泽潭,刘瑞.艾德莱斯绸扎经绞染的工艺改进[J].染整技术,2017,39(10):17-20.
[10]程应奋.艾德莱斯绸的工艺特点及发展方向研究[J].检验·科技,2016.
基金:2022年西北民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X202210742348)。
作者简介:马燕,女,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