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李思洁 赵丙艳
  
一起文学
2022年6期
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 上海 201306

摘要:随着大数据网络时代的来临,人类已经快速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为大学生在自身眼界、专业所学、创业机会方面带来了诸多机遇,但同时也在其专业储备、自身资源及创新创业基本认识方面发起了诸多挑战。因此,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从搭建创新创业网络教育平台和拓宽创新创业实践渠道等举措出发,为处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营造更优良的的创新创业环境。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机遇;挑战

一.“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性

1.拓展自身眼界

随着中央及各地方教育部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愈发重视,多项具有权威性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高校用各种鼓励措施引导学生参赛,当下大学生开发项目参加该类比赛已成为常态。理论与实践的的融洽结合使得大学生在更深层次的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学习能力、对新事物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在赛制的不断晋升和选拔中,优秀的学生群体之间的相互碰撞使得各自的潜能得以拓宽,“优中取优”的模式让大学生的能力提升的同时也拓展了自身眼界。[ ]

2.实践专业所学

“互联网+”的环境为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味追求理论知识精通的人才类别已经逐渐不被大时代所推崇。当下社会环境需要的是既能触类旁通又能创新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需要大学生群体需要在实践的打磨中不断完善自己,努力将平时课堂中所学应用到落地项目中,通过专业知识思考如何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更高效的开展工作,拓宽创业渠道,丰富创业内容。同时,实践中学习到的不足也能反过来让大学生们更高效的开展理论知识的研讨,两者相互促进与融洽结合,使得人才的培养更加切实有效。

3.创造创业机会

随着现如今社会的新兴发展,大学生创业已经不再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话题。多地高校涌现的“创新创业潮”也大幅度提升了中国的创业率。类如优秀创业者进校园宣讲的主题活动和国家出台相关鼓励政策的两者辅佐,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了许多新的机遇。同时,当下企业也为在大学有过创业经历的应届毕业生提出了诸多聘用优惠更充足了当下大学生的创业信心。因此,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创业机会迎来了大幅度提升。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挑战

1.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学科技能掌握不精

当下大学生群体仍处于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积累阶段,虽有一定的基本知识储备,但对于创新创业这种需要多学科交叉思维的内容来说,平时所学远不及此。以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例,在创新创业项目策划的过程中,需要分析本行业和其他行业的多家企业的财务数据用以竞争分析,但是目前本科课程中学习到的财务知识对于财务报表分析的实际应用而言还存在诸多不足。因此,专业水平的有待提高成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初期阶段的一个限制因素。

2.自身拥有资源有限,创业启动资金匮乏

一个创业项目从开发到落地,其中经历的不只有新奇的创新亮点和突破的技术壁垒,周边资源和运营资金也同样重要。大学生目前处于大学这个环境单纯的象牙塔中,身边可以依靠的资源无非专业老师和亲戚同学,但这样的帮助对于一个创新创业产业的孵化远远不够;同时,现阶段大学生创业资金能依靠的主要有三种渠道: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国家政策资助。但这三种形式却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缺陷。首先,大学生作为当下没有经济独立的群体,不一定具备申请相关银行贷款的资质和条件;其次,当下国家的资助政策仍没有十分具体的实施方案,且存在与当地实际情况不贴合、申请流程复杂繁琐、资金提取阻碍繁多等问题;最后,目前家庭困难的大学生群体数不容忽视,对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但又怀揣着创业梦想的大学生们来说,仅凭借家庭获取的经济帮助非常有限。因此,缺乏充足的项目资源和创业资金,即便是再好的创新点子和创业理想,最终也是一纸空谈。

3.高校相关课程较少,缺乏对创新创业内容的基本认识

当前,虽然各高校都有相当一部分鼓励学生们创新创业的学科竞赛,但是相关的配套课程却开设较少,即便开设也是停留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层面,并没有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无法将课堂与实际真正融合。[ ]因此,很多大学生虽然在进校后听闻过相关创新创业的竞赛或活动,但是由于缺少对该类活动竞赛的正确认知,错失了最好的时机和资源,等即将毕业时再谈及才后悔莫及。

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改进措施

1.立足“互联网+”大环境搭建创新创业网络教育平台

为了适应当下复杂多变的创业形势,学校必须要从“互联网+”这个社会大环境出发,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根据创新创业的要求优化课程,整合师资队伍和教育资源,在客观条件上提高学校环境对创新创业课程培养的重视程度,融合社会现状,把最新的创新创业信息传递给大学生。同时也可以将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积极主动地向“互联网+”靠拢,例如在相关新媒体平台上发布最新的创新创业相关资讯,潜移默化的让大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互联网+”为他们的带来的环境变革和时代影响。

2.引进遴选工作,拓宽创新创业实践渠道

在大学生群体当中,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对创新创业活动有十足经验的学生,他们有的在相关竞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有的凭借自身的资源已经在大学生创业领域小有成就。因此,教师可以组织这些兴趣相投的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同时积极发挥学生干部、党员和高年级同学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其他对于创新创业还未具备完整能力的学生形成“老带新、新老结合”的长效机制[ ],形成一个相互鼓舞和帮扶的创新创业活动团队。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不同专业来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在这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通过积极肯定、并鼓励其继续发扬的方式,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形成示范和引领作用。

3.展开校企合作,创建实践平台

各高校凭借各身资源都在一定程度上与一定企业保持着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高校应不断巩固这般关系,协同互联网企业一起为学生创建一个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就业机会和线下孵化场所。[ ]与此同时,各高校也可以通过开展如同“企业进校园”类的创业培训讲座,强化当下流行的“老带新”“学徒制”的实习就业机制,让学生们在校园内也可以了解到当下企业选拔人才的最新遴选标准和考核模式,了解目前市场上企业真实的商业模式及行业机遇与挑战,探索各专业与“互联网+”的结合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洽结合,达到知行合一。

4.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科研基金审批制度,调整使用流程及范围

当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资金的主要来源于政府指导下的商业银行贷款和在校大学生项目使用基金。前者存在较高的申请门槛而不一般不作为大学生们的第一选择;而对于后者而言,各个学校的相关部门应该不定时对专项项目基金的使用情况与进展进行定时的审核督查,最大限度的保证创新创业基金使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做到专款专用,使得项目的进展切实有效。

基金项目:2021年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李思洁(2001/08/23),籍贯(江西省九江市),上海电机学院本科生。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