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课程思政视域下《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的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这一课程在教学中存在边缘化现象,一些学校在人才培养中对此门课程并不重视,而这必然会导致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偏低,在将来步入社会之后无法做到严格律己,甚至会违反财经纪律。本文基于课程思政视域下对《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几点可行性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教学改革;有效策略
近年来我国会计职务犯罪率逐渐提升,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这些问题的存在要引发相关教育者的反思,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加强对财会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及职业道德教育,并要采取有效手段,切实将其落实到位。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与思政教育可使这一专业学生树立起道德是非观,能在今后工作过程中遵纪守法,避免出现违法乱纪现象。
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简介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这一课程不但包括财经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还包含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两者均建立在财会知识之上,财经法规是我国司法机关针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所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为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其对财会人员工作有着规范性作用。
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各大院校也在积极实施教育改革政策,在《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中融入了思想政治教育,但在实践中依然存在较多不足之处。首先,思政教育存在着流于形式的现象,教学建设中会将重心放在专业知识的讲解,也会结合财经热点新闻来教学,对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却较为忽视,这一问题存在必然会导致学生缺乏相应法律法规意识,在将来步入社会后也会因各种因素影响出现贪污钱款的不良现象。其次,在《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教学中存在着模式单一的问题。因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较深,教师也会选择较为保险的教学模式,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财经专业知识讲解,或是会将职业道德相关政策文件内容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理解,且此种现象在我国非常普遍化,这也说明了这一课程教学现阶段依然停留在理论教学阶段。此外,考核体系过于单一。思政教学在这一课程中的融入有着重要意义,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各院校在思政教学成果考核时存在体系单一的问题,多是按照书面考试方法,并将最终成绩以及学生出勤率作为考核依据,但此种考核方法无法将思政教育成果有效反映出来。
三、《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思政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在《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中融入思政教学,可实现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使思政教育能真正融入到专业教学和实践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心,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道德观、价值观、职业观,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有利于贯彻会计专业育德目标
会计专业德育目标是要培养具有正确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能严于律己,遵守财经法律法规的会计人才。思政教育目标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目标之间有一定契合点,均是培养具有正确三观,职业道德素养高的会计人才。所以说,课程思政在这一课程中的渗透有利于贯彻会计专业育德目标。
(三)有利于推进学科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
通过融入课程思政在推进本学科建设改革创新的同时,可创建良好的校园氛围,以此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就是在校内各个学科共同的目标理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的不断强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因此,相关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课程思政在这一课程中融入的重要性。
四、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改革传统教学手段和方式
新课改背景下,我国各院校都在积极改革传统教学,而这一财经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理论知识偏多,导致一些学生实际学习兴趣并不高,因此教师要尝试改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自主性,进而获得良好教学成效。应根据所在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相应教学模式选择,如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来开展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获得良好成效。此外还可采取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开展教学、同时要注重实践教学活动开展,以此来培养学生应用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为执行者,其综合素养会对职业道德教育、思政教育成效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各职业院校要从师资方面着手,财经法规与会计道德课程教学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掌握财经方面基础知识,并能对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了解,使其在将来步入社会之后能对自身财会工作行为和思想进行规范。而想要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教师自身需具备较强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素养,因此各学校应结合教师实际情况和需求开展相关培训,并将思政教育纳入考核范围之外,还要将其作为教师评职称、加薪的标准,以此来激发教师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
(三)完善道德考评机制,优化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设计目的是为了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扎实理论知识、较高道德修养的财会专业人才,构建道德考评体系来切实落实新课改相关要求,要在学生考核范围纳入思想道德以及职业道德,除了通过考试形式之外,还应进行德育量化考核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将量化考核结果放在重要位置,以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德育量化考核是指在展开思政教育的同时,借助疏导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这种方式不但能使学生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规范自身行为,还能使其言行一致,提升思想道德,养成良好习惯,能将思政教学内涵切实落实到学习和生活中,为这类专业学生将来步入社会从业奠定良好道德基础。
结语
在教育教学中课程思政蕴含着重要指导价值,将其融入教育教学中可使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得以提升,尤其是思政课程在《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中的渗透,可将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并使其在掌握基础知识同时逐渐具备较强法律道德意识,树立正确三观,能在今后职业中将会计行为转为良好职业道德习惯,在未来走到更远更稳。
参考文献
[1]张星文,陆翠丽.《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思政教学探讨[J].教育现代化,2022,9(16):30-32,50.
[2] 蒋晓改,袁军伟.《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商业会计,2022(7):109-112.
[3]肖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实践[J].数码世界,202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