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双师教学”背景下的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黄敏
  
一起文学
2022年7期
马山岭南中学 广西 马山530699

摘要:农村地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往往体现在教学工作的各个维度,对学生道德素质养成具有突出影响。有鉴于此,进一步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法研讨,无疑将对农村初中学科教学产生积极影响。本文以此为切入点,结合“双师教学”的模式运用,重点探讨了农村初中开展道德与法治实效性教学的思路和举措,结合个人体验阐述了深化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几点策略,希望为教学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师教学;道德与法治;农村初中;道德素质;线上线下

随着农村地区办学条件的有效改善,新时期农村初中学科教学工作正在发生显著变化。但整体来看,受困于师资力量薄弱、基础条件不足及学校投入支撑不足等问题的限制,初中部分学科教学工作仍然面临一些困难。比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的匮乏,使得学科教学吸引力下滑,学生们的积极性严重不足。为此,要围绕道德与法治学科特性制定针对性解决对策,提升教学有效性,为初中生道德素质的培育提供支持。尤其是基于“双师教学”的要求,增强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辐射力与内在品质,对初中生的健康发展具有显著影响,相关议题要引起足够重视。

一、“双师教学”模式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功能

所谓“双师教学”,通常指的是双重师资力量与资源的配置、融合。“双师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教学工作中十分常见的一类方法,在基层教学工作中具有显著作用。在此次研究工作中,“双师教学”代指广西南宁地区互联网教学资源、教育信息化2.0相关教育资源与线下教学资源的有效统筹。

实际上,借助网络空间和现实教学空间中的“双师教学”资源,教师能够集成多个渠道的教学素材与要素,进而增强教学的一体化水平,为教学质量提升创造条件。尤其是依托现代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平台,农村地区的初中学校也可以实现“双师教学”资源的利用,这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深化大有裨益。一方面,“双师教学”平台与资源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提供了更丰富的素材选项,使得课堂教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极大丰富了学科教学的形式与内涵;另一方面,“双师教学”下互联网资源、网络技术、信息化素材的运用,极大增强了学生们的兴趣与积极性,对初中生道德素质、法治观念、思想情感的有效成长具有助推作用。比如,通过多媒体情境的演示和模拟,学生们能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体会学法、懂法与守法的必要性,逐步形成法治理念,增强个人道德素养与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可以说,“双师教学”下的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具备突出的实效性与功能性,能够将教学举措直接作用于广大初中生,对教学深化与初中生道德素养培育具有显著增强作用。

二、“双师教学”背景下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策略

依托“双师教学”的平台与应用模式,农村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能够突出实效性与功能性,这对于初中生道德和法治素质的提高十分重要,也将有力推进道德与法治教学走深走实。为此,要合理运用“双师教学”模式,增强学科教学一体化质量。

(一)开发互联网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素材

在新时期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双师教学”的运用要体现在教学的细节中,直接作用于广大学生,促进学生思维改进、能力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把握线上素材与线下资源融合的切入点,有效开发互联网上的网络技术资源,为道德与法治教学开辟全新路径。教师要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特色,引入互联网模式与资源,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让学生们自觉参与到立体化学习中。要围绕学生们的身心特点,细化教学路径,借助“线上资源开发+线下教学优化”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开放式课堂,促进学生道德素质、法治观念与思想情感的有效成长。

如,在《法律保障生活》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搜集、归纳互联网上的优秀课件与视频课文内容,结合本课的知识点摘取其中的精华片段以供教学时使用。另外,教师也可以从南宁市本地的优秀“直播课程”、“大师课堂”等内容中进行要素筛查,对本课相关的网络资源进行有效开发,精心制作教案与教学活动计划。通过对互联网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够实现网络化教学素材的落地,使之与现实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充实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础,为教师开始精细化授课提供更多选择。此外,互联网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调动了初中生的兴趣,对学生更好地深入学习具有牵引和促进作用。

(二)开展教师实践培养,增强“双师教学”能力

从推进“双师教学”的角度入手,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开展要秉持一体化理念,增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实现课程教学的全面发展。初中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推进“双师教学”的必要性,并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制定实践培养计划,引导本学科教师参与培训、再学习及相关课外实践活动,切实增强业务素质,为教学深化提供支撑。比如,南宁市的部分农村初中教师可以在疫情期间集中观看、观摩、学习优秀教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件与视频课程,在集中统一观摩的过程中感受其中的妙处,同时对个人教学的方法、举措进行反思。

此外,学校也可以以道德与法治教师集中培训培养为契机,运用线上线下统筹的方式,开展针对教师的有效培养,增强教师的信息化意识与应用能力,实现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深入发展提供支持。比如,对本校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秀案例进行互联网化推广,增强学科教师的主动性,实现“双师教学”的快速推进,促进教学技法的改进,实现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师业务能力的持续进步。

(三)充分发掘本地资源,构建高质量课堂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依托就是课堂教学的深化,这也是初中生道德与法治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侧重点。要把握“双师教学”的运用逻辑,从网络教学素材发掘和线下教学模式入手,搭建高效能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尤其是依托现有的互联网渠道和模块,丰富本地资源与教学素材的应用形式,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供支撑,给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更多元的选择,促进教学工作的有效提升。比如,综合利用南宁地区壮族传统文化与要素,制作优质的互联网教学课件,壮大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源库,为初中教学工作提供有效支持,实现教师素质的提高。

此外,要搜集、整理本地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直播素材和相关资源,抽取其中的可用素材、要素,为教学工作提供依据,确保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具吸引力,实现学生课堂学习水平的提升。如,在《国家取得成就》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截取互联网中本地农村发展变化的相关素材,结合身边发生的村容村貌的变化,形成强烈的线上线下对比,增强学生们的理解深度,使之感受我们国家快速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可以说,围绕“双师教学”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模式的优化,要以学生体验为载体,优化教学举措,真正构建高质量、高效能的课堂环境。

三、结语

总的来看,在“双师教学”背景下推进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要秉持“立德树人”基本方针,以高效课堂构建为依托,促进教学实现有效发展。要统筹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与要素,丰富教学形式与内涵,促进学生道德素养、法治观念与情感能力的有效提高。要推进教师技能的有效培养,为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创新提供支撑,实现学科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李艳.浅谈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究 [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1):9.

[2] 于在兴.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J].写真地理,2020,(18):241.

[3] 刘春梅.农村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预习习惯的相关问题分析 [J].文渊(高中版),2020,(1):55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