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研究
——以成都市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为例
摘要:社会组织作为现代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和作用已是重中之重。本文以成都市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的实践出发,探讨社会组织如何有效参与社区治理,希望促进社会组织自身良性发展,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帮助政府更好的理解社会组织的存在,同时与社会组织一起有效率的服务公众。
关键词:社会组织 城市社区 社区治理
一 研究背景
从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到十九届四中全会把社会组织纳入现代化治理体系之中,并且明确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共同体之一,社会组织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在社区治理中,社会组织更是一股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成都市作为国内首个设立社区发展委员会的城市,在2017年正式设立市委城乡社区发展委员会,2019年出台《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2018-2035年)》,不断推动城乡社区治理,从各种形式上加以转变,扭转传统固定的管理模式逐渐向新型现代化治理转变,在社区组织参与治理这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以成都市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为例,探讨在社区治理过程中社会组织如何有效发挥作用。
二 文献回顾
(一)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原因研究。
社会组织之所以应该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有学者认为主要基于民主的考量(参与式治理能够弱化人们对权力中心的疏离感,增强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度)、政府治理转型的需要(参与式治理有助于解决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公共治理困境)以及培育社会资本的需要(参与式治理有助于增强社会的凝聚力)[3]。
(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目的研究。
有学者认为参与式治理在强调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参与公共事务的同时,目的在于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市场、公众多元主体参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构建研究[5]。有学者认为在转变政府观念的基础上,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社会组织进行科学分类,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强化对公益社会组织的扶持,以期其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6]。
(三)对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时与其他主体关系的研究
有学者认为在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处理上,社会组织主要起辅助作用,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政府,政府对社会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宏观调控,只是在具体社会公共事务的处理上政府有选择地退出以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7]。也有学者认为在社区治理中,社会组织是社区多元治理的主体之一,在我国已进入到更深层次、更大空间和更广泛领域进行变革的社会背景下,要实现社会调控目标,促进社会稳定、健康发展必须使社会组织的地位与其他治理主体相当[8]。
三 成都市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在社区治理中的探索
(一)机构简介
成都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于2009年成立,成立之初便专注于城市社区发展,以“协力构建更具幸福感的社区”为使命,通过参与式的方法培育社区社会资本,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目前,该组织在职员工230余人,专业背景涵盖社会工作、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公共管理、艺术类等多个领域。经过多年发展,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已成长为一个立足于城市根在社区,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涵盖公共服务、社区发展、家庭综合支持、咨询评估四大业务板块的成都市在地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的引领者和实践者。
公共服务板块主要承接政府下沉公共服务事项,补充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供给不足,涵盖了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维护、住房保障、劳动就业、文化教育、老龄工作等139项基本公共服务;社区发展板块主要包括社区互助、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环保等业务方向,打造出义仓、社区故事馆、友邻学院、城市农耕等品牌项目;家庭综合支持板块以个案管理、儿童福利以及创就业服务等业务方向,打造出关爱援助、儿童之家、学校社工、云创青年等品牌项目;咨询评估业务板块主要以能力提升与顾问咨询为核心,组织培育及能力建设为路径,承接政府、基金会等枢纽型支持业务,主要服务包括调查研究、能力建设、项目评估、组织培育、社区规划、顾问咨询等[4]。
(二)爱有戏发展中心的社区治理实践
1 建立普遍信任的邻里关系和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形成良性互动的社会网络。
爱有戏深知社区治理的第一难关是培育与居民的信任。所以通过其独创的“内外结合、集散管理、陪伴发展、分层激励”模式进行社区志愿服务IP打造和志愿服务倡导与传播。针对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疏离、社区公共生活匮乏”的社会问题,依托“行动研究+课程赋能+联合行动”的模式,搭建参与式互助体系,实施义仓计划;并且针对邻里关系疏离的现状,通过邀请社区的儿童及家长以“你好,邻居”公益挑战赛的形式,敲开9户陌生陌生邻居家的门募集一勺米,同时并邀请邻居参与分食百家粥公益活动。让每位生活在社区的居民都能感受到义仓带给大家的爱和温暖,感受到浓浓的邻里深情。考虑到每个小区里都有一些贫困家庭,特地打造了义仓小站,它接收非现金的小额捐赠。爱心家庭可以选择一个月捐赠一袋米,一桶油,一支牙膏,一袋盐,半小时时间等等。接受物资资助的受助家庭可以通过时间的捐赠成为义仓的志愿者,因此义仓中没有绝对的受助与施助,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参与社区建设。针对社区空巢、独居、高龄、残障老人缺少关怀的需求,通过“一个观众的剧场”动员社区志愿者,以文艺服务和支持陪伴的形式,缓解老人的孤独寂寞,促进老人与社会的联结,推动邻里互助及养老发展,每个人都是社区共同体的一员。
社会关系网络是由一系列社会关系及其相互交织而产生的,在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中,邻居是所有参与者共同的身份,邻居间各项集体活动的开展促进了社区居民间邻里关系,强化了社会信任,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资本,居民幸福感的提到水到渠成。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社会组织能够成为政府和居民之间沟通的桥梁,成为社区居民的代理者和政府管理社区共同的合作者;另一方面,社会组织的志愿性、组织性特征表明社区公民是主动参与的,且有自己严格的组织系统。社会组织可以让社区成员参与进来,不断增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形成社区成员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良好氛围,调动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建立社区自助和互助系统和社区支持网络
2综合利用社区公共空间,以最小成本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社区运营的一大困境既无法兼顾资金与服务的平衡。但爱有戏创新结合社区公共空间中项目与服务的平衡,促进社区资产的积累与增值,从而终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以邻里月台”、和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为主。
邻里月台核心功能是整合社会资源参与社区发展治理,解决社区发展治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创业集市、创业沙龙、技能培训、场地支持、创客团队孵化、岗位推荐、就业援助服务等项目吸引社会力量特别是中青年人群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综合文化发展中心通过举办各种公益活动老培育社区,在半年内就开展活动530场,累计参与15000余人次;其中,商业团队和社群提供的公益活动为410次,累计参与达12000人次,约占80%;培育支持60余个社群、社群社会组织。通过整合、开发各类资源从而提升社区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组织实现了收支平衡,并且给居民提供了各类所需服务,从而促进居民的个人发展。
3 培育共同社区文化,构建社区共同体理念
在今天经济快速发展,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淡漠,社区文化也快速消逝着。文化是根,但随着文化的消亡,其对人的约束和影响,逐渐式微,社区发展因此面临非常复杂的问题。
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为了更好的推动人与人、人与社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反思与讨论,通过打造口述历史、社区影像、社区戏剧等品牌项目建设和营造良好的社区生活共同体。具体而言关注个体记忆、社区地情文化、历史文化等,通过收集社区的生命故事与 生活故事,了解社区中的人文环境。通过参与式方法,与社区影像爱好者协作,发现、记录社区文化素材,并以展览、作品集或影视艺术创作等形式进行再生产,丰富社区文化形式与内容,让社区居民了解、关注并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戏剧以故事为核心,将戏剧方法应用于社区不同场景中,居民通过戏剧互动重建邻里关系,也通过共创输出戏剧作品。
在社区文化品牌的营造下,居民拥有了归属感,推高对自己小区文化的认同,更加愿意去积极建设自己的小区。
四、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启示
(一)政府应重视社会组织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成都市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的组织壮大离不开政策的培育。完善的法规政策,是保障社会组织能够顺利运行的基础与前提,能够确保各项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增强工作开展的制度化与规范化[18]。但目前社会组织面临的困境为缺乏对资金来源管理、社会组织法律地位、监督管理和职能范围等方面的重视,导致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中面临较大阻碍,所以需要各地方根据自身实际健全相应的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发展的配套性政策。
(二)避免过度干涉,政府还权于社会组织
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首先要转变传统观念,深刻认识社会组织在现代社区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和积极作用,逐步适应社区结构变化和居民持续公共服务需求,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注重政府管理,发挥市场和社会在现代社区治理中主体作用,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促进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政府部门应明确权限区分,为社会组织提供充足的自由空间,提高社区治理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三)加强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独特作用
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基础在于社会组织的自身发展,关键在于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提升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利用登记、审计、年检等多种手段推动社会组织建立健全组织规章制度,使社会组织依靠科学的制度来管人管事,依照制度开展日常活动,不断提高社会组织的自律水平和整体素质,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同时通过建立社会组织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机制来推动居民对社区治理的参与[4]。
参考文献
[1]孟晓玲,冯燕梅.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模式、困境与路径[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1,34(03):109-118.DOI:10.19331/j.cnki.jxufe.2021.03.011.
[2]杨素云.社会组织与当代中国社会组织法制建设[J].江苏社会科学,2003(05):105-110.DOI:10.13858/j.cnki.cn32-1312/c.2003.05.019.
[3]陈剩勇,赵光勇.“参与式治理”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9(08):75-82.
[4]杨婷,刘飞.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探索——以四川省成都市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为例[J].社会治理,2019(02):58-63.DOI:10.16775/j.cnki.10-1285/d.2019.02.019.
[5]肖林.“‘社区’研究”与“社区研究”——近年来我国城市社区研究述评[J].社会学研究,2011,26(04):185-208+246.DOI:10.19934/j.cnki.shxyj.2011.04.012.
[6]黄晓春.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与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2015(09):146-164+206-207.
[7]李迎生,方舒,卫小将,王娅郦,李文静.社会工作介入社会管理研究——基于北京等地的经验[J].社会工作,2013(01):3-55+152.
[8]马全中.中国社区治理研究:近期回顾与评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02):93-104.DOI:10.14100/j.cnki.65-1039/g4.2017.02.012.
[9]谈小燕.以社区为本的参与式治理:制度主义视角下的城市基层治理创新[J].新视野,2020(03):80-87.
[10]刘帅顺,张汝立.嵌入式治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一个解释框架[J].理论月刊,2020(05):122-131.DOI:10.14180/j.cnki.1004-0544.2020.05.013.
[11]李培志.引导与自觉: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分析[J].中州学刊,2019(06):79-85.
[12]方亚琴,申会霞.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J].城市问题,2019(03):77-83.DOI:10.13239/j.bjsshkxy.cswt.190310.
[13]王名,张雪.双向嵌入: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自主性的一个分析框架[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02):49-57.
[14]宋雄伟.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制度环境与行动策略[J].江苏社会科学,2019(02):155-164.DOI:10.13858/j.cnki.cn32-1312/c.2019.02.018.
[15]尹广文.项目制运作:社会组织参与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的路径选择[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19(03):127-133.DOI:10.16273/j.cnki.53-1134/d.2017.03.022.
[16]马立,曹锦清.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自治困境与优化路径——来自上海的城市社区治理经验[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02):1-7.DOI:10.16822/j.cnki.hitskb.2017.02.001.
[17]尹广文.官民二重性: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困境分析[J].宁夏社会科学,2016(01):107-111.
[18]潘修华,龚颖杰.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探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9(04):79-84.
[19]王栋.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结构、效应及构建路径[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24(04):35-41.DOI:10.13975/j.cnki.gdxz.2012.0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