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中语文“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教学研究
摘要:《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具体指的是结合中国语文特点,立足高中生学习语文的规律,紧紧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研讨等方式进行语文实践,充分发挥语文育人功能的同时,加深语文改革层次,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更好转变。“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就是其中的第八个任务群,其核心为“传统文化传承和理解”,但在教学实践中,该任务群还有诸多问题,基于此,文章就高中语文“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的设施策略展开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
前言:《标准》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了重点强调。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逐渐加深入人心,高中语文课程的传统“模块——专题”、“一课一篇”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转变,通过设置18个学习任务群,旨在推动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进一步落实。“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就是其中之一,主要是为了丰富学生文言文阅读经验,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将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出去。
1.创设真实情境
《标准》明确提出:“以学生的发展要求为依据,以学习任务群为核心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实现广泛、深度学习。”学习任务群教学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了关注重点,运用多种教学资源打造生动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真实可感的情境中,进行个性化表达[1]。在传统文化经典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关键在于所创设的情境一定要形象生动,只有这样,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被激发。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课文内容为依据,运用不同的方式创设情境,加深学生感悟的同时,增进对古诗文的了解。
朗读是古诗词教学中的主要方式之一。诗词朗诵的形式有多种,如齐读、配乐演读等等,教师需紧紧围绕诗词内容,选择合适的音乐,同时加上生动的图片,或者配以具有感染力语言的讲解,让学生融入到情境中,深刻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情感。以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分组读等,帮助学生体会古诗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在初读时,将侧重点放在对音韵美的品味上,让学生体会杂言古诗参差错落之美。然后再次阅读,此次重点为感受诗歌的内容美,在阅读的同时,想象作者笔下的天姥山是怎样的神秘美妙、雄峻巍峨。最后,结合时代背景,读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所体现出的对现实的不满、对权贵的蔑视以及傲岸不屈的精神。层层深入,让学生对诗人情感的感受更具直观性,不仅如此,还能使学生形成对诗词背后传统文化历史的深刻理解。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角色扮演。以课文内容为核心,创设情境,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并扮演,并且教师要鼓励他们将自己的理解加入进去,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具全面性,而且还能有效加深他们对其中情感的领悟。如教学《孔雀东南飞》,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阅读并创编剧本,在具体的台词方面,学生可以在课本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最后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课文中人物情感的变化,进而大大提升学习古诗文的兴趣程度。
2.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是学习任务群教学的最大特点,通过对学习任务的合理使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主动参与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2]。因此,在高中语文“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推动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让他们通过主动学习、探索学习任务,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进而喜欢并乐于学习语文,为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
学生通过参与传统文化学习任务,不仅古诗文阅读经验更加丰富,掌握了更多相关写作手法,而且还学习到了很多人生道理,这既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极为有利,也能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激发出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从而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喜爱程度,树立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因此,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关键,而不是简单对教学内容的讲解,不仅如此,学习重点也不再是以往对知识的掌握,取而代之的是能力的形成、发展,让学生在任务群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自主运用,主动完成任务,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的任务驱动侧重点在于对文言、文章、文化的结合,改变以往静态的问题思考,用动态的学习任务作为替代[3]。在学习任务群开展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任务的创设,想要通过任务,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自主学习中,首先就是用生动有趣且具有操作性的学习任务将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呈现出来,引发好奇心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以教学《氓》这一课为例,这篇课文节选自《诗经》,为此,在教学正式开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诗经》中与爱情有关的诗,并说一说自己对爱情的看法。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向往爱情的年纪,除了《诗经》中的爱情诗以外,其他爱情文学作品也有所涉猎,这个任务不仅能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而且符合学生憧憬爱情的心理,从而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当学生阐述了自己对爱情的看法后,紧接着引入对《氓》的学习,并要求学生对比其他爱情诗,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结束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而语文教育的主要责任就是在让学生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加深对民族思想文化的感受。国家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重要内容,并从对课程理念的界定、学习任务群的设置等方面都体现出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底的要旨。这一方面能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奠定基础。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高中教师要采取相应措施,增加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同时,促进文化自信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张芷荃. 高中语文“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研究[D].吉林外国语大学,2022.
[2]徐孟君. 统编版高中语文“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21.
[3]程征.高中语文“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实施策略研究[J].作文,2021(40):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