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如何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落地生根”
摘要: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推进城市化的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促使许多农村居民纷纷奔赴城市,那些传统文化也就随着时间流失,逐步被大众遗忘,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宣传,并将其根植于群众的文化活动中,不但能够有效的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文化素质,提升整体社会素养,同时也能让传统文化再次焕发出生机。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群众文化生活;落地生根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当代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群众文化基础也应运而生,群众文化的构建不但能够有效地引导优秀、健康的文化在基层群众中的推广,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群众的整体素养,也能够奠定我国的基本文化基础,有效地输出华夏文明的优秀文化,打造文“软实力”,更好的保护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但如何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焕发生机,根植于群众文化互相成就,是当前群众文化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将深入分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落地生根”的路径。
一、群众文化概述
(一)概念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
群众文化的主体为群众,群众为主要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则为文化相关产物,且内容较为广泛,包含多类文化内容和文化活动,除此之外,群众文化也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含了相关的活动、工作、事业和队伍四方面内容[1]。
(二)重要意义
人类社会在发展进程中,需要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共同作用,物质财富主要指社会的进步、稳定的生产力等等,而精神财富则使人们对于精神需求上的满足,这种满足主要来源于文化活动,因此,构建优秀的群众文化基础,能够有效的引导社会发展,输出正确的社会风气,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同时也能给与大众精神上的满足,我国的群众文化工作相关部门,都是由政府主导的公益部门,旨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创造美好和谐的社会。
(三)社会功能
群众文化活动具有调节精神、宣传教化、普及知识及团结民众力量的社会功能,精神文化是人类所必须的思想基础,但很多人受限于资金和环境等问题,特别是相对偏远的地区,缺乏探寻文化精神的基础,而政府针对群众文化的公益服务,能够帮助全体大众平等的获取文化乐趣,不但能够起到宣传教化、促进社会风气和谐发展的作用,同时也能有效的拉近基层群众的距离,团结民众力量,打造更好的社会氛围。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与群众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一)为群众文化提供优质的文化根基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加大对于基础教育的传播力度,力求提高整体国民素养,扫除文盲,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可以说,国家及政府对于社会及群众在文化引导上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而当前我国的社会文化,需要向着更加优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避免受到不文明文化的影响,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推动我国不断发展,而群众文化基于传统文化的高品质内容至上,也能为群众带来高品质的文化体验[2]。
(二)保护、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致力于对工业化、现代化及城市化的发展,力求在经济上大步前行,奠定稳定的经济基础,也让群众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之相对的,是许多传统文化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逐步被人们遗忘,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是群众的文化认可,更是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因此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而让传统文化深入到群众当中,才能使传统文化获得新的生机。
(三)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我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群众根基,且不同的地域拥有不同的传统文化底蕴,这些传统文化历经多时,早已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对于文化的认同,因此,传统文化融入到群众文化当中,能够更好的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鼓励群众热情参与,也能让群众文化的相关工作更好的在基层进行推广,让群众文化这一理念更好的扎根于基层中,不断完善发展,最终成为受到认可的社会基础之一。
(四)打造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当代社会的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信息在传递上更为便捷、快速,也进一步的扩大了信息的应用价值,文化输出不但能够体现地区和国家的精神风貌,更能够形成有力的文化软实力,输出国家的正面形象,同时构建相关的文化体系,获取经济效益,我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底蕴,因此更应当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为日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3]。
(五)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除了经济基础,还有文化基础,经济基础缔造物质环境,而文化基础则缔造整体的社会风气,这种社会风气对于社会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涉及到大众们生活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而良好的社会风气,也能有效的推动国家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有效地传播正确的社会风气,根植于群众文化当中,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六)满足群众对于文化需求的高标准
精神文化需求,是人类必备的精神需求,也是人类文明文化发展至今的基础,我国人口数量庞大,大众对于文化的需求是非常热烈的,但受限于环境等问题,通常缺少获取多元化文化的能力,特别是许多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需要一定的入门门槛,而根植于群众文化,就可以确保大众能够用最便利的方式获取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满足群众对于文化需求的高标准,填补大众的精神世界,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4]。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落地生根”的路径
(一)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由于时代变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存在交流上的差异,需要进行改进,才能更好的融入现代文化,被大众所接受,因此,群众文化在文化发展上,首先要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提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撷取重要的文化基础,再根据相关内容进行创新与融合,更好的融入到现代文化当中,也更容易进行推广,在群众中引起反响,例如我国当前的汉服文化等,只有跟随时代脚步,才能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动力。
(二)建设相关的文化场所
相关部门应当积极构建群众文化活动场所,置办相关的活动设备,一方面,这些场所和设备要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场所不能远离人群,要让群众感觉到便利,但往往活动场所需要大面积的适用范围,这也就造成了选址上的矛盾,可以将不同的场所进行细分,甚至是简单化,例如露天的影院和戏台等,不但能够有效的满足大众需求,更能降低成本,结余资金,同时也能提供更多元化的传统文化作为群众文化活动。
(三)推进数字化的建设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经时间的沉淀,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在这些文化的背后,有着荡气回肠的故事,但是在群众文化活动当中,难以精准的对大众进行文化内涵的讲述,因此,可以推进数字化的建设,一方面,能够为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群众文化服务,另一方面,也能够让群众方便了解文化背后的故事,让文化内涵更好的融入到基层群众当中,丰富群众的文化知识,除此之外,数字化的建设也能有效的起到宣传作用,利于相关活动的展开。
(四)积极开展文化活动
传统文化在推广上需要大量的表演和交流,才能进一步的让大众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有效的调动大众的积极性,因此,相关部门应当积极的开展传统文化相关的群众文化活动,举办送票、送书等活动,号召大众积极参与,让大众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5]。
(五)提升服务体验
群众文化服务作为一类公益服务项目,服务品质对工作效果有直接影响,提供更好的服务,也能让乡村居民更好的接收群众文化,打消疑虑与顾忌,更好的投入到群众文化活动当中,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尽力提升服务体验,加强服务质量,从对文化的选择和撷取上,到最终举办活动深入基层,要让群众感觉到国家公益的力量与关怀。
结语:综上所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但具有优秀的文化内涵与文化精神,更能够起到促进社会和谐、提高整体民众素养的作用,因此,要通过现代化文化改进、数字化建设等方式,融入现代化的群众文化工作当中,更好的在基层进行推广,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桂均.群众文化建设中对传统民俗文化的渗透分析[J].文化产业,2022(19):73-75.
[2]于媛媛.群众文化工作中传统文化的融合研究[J].文化产业,2022(16):79-81.
[3]陈晓,陈谦.创新群众文化服务,打造群众文化品牌[J].文化产业,2022(16):163-165.
[4]张昊德.基于群众文化建设的传统民俗文化渗透[J].中国文艺家,2022(06):169-171.
[5]尹升艳.群众文化建设中对传统民俗文化的渗透分析[J].大众文艺,2022(0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