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机现状研究

陈澜
  
一起文学
2022年14期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遵义 贵州 563000

摘要:高职教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个普遍现象,为了探明原因,对学习者进行了学情状况的调研,了解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混合式教学+分层递进集中演练”相关理论,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力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动力,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学生; 学习动机; 混合式教学+分层递进集中演练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1]。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决定学习质量。

2021年4月12日,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传达了习近平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指出,加强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建设,优化完善教材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习惯的养成。因此,培育工匠精神是新时代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对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2]。而课堂教学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也是职业教育最为关注的问题。

与职业教育课堂教学重要性相对应的却是高职学生课堂学习现状堪忧,课堂上睡觉、打游戏的现象比比皆是[3]。为了研究“学困”背后的原因,本文将以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研究为例,阐明学困背后的真相;再从“混合式教学[4]+分层递进集中演练[5]”相关理论出发,提出解决方案,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

一、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

经过调查发现,只有17.87%的学生有清晰且长远的职业目标;38.4%的学生比较茫然,不知道做什么才有意义,不知道该如何努力;54.8%的学生反应,想学好,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学好;73.7%的学生认为,影响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是对知识感兴趣的程度;57.3%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学习上,缺少独立性和自觉性;65.1%学生认为阻碍学习的主要因素是时间管理不好;72.6%的学生认为,通过明确学习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可以提高学习动力和学习质量。

上述研究结果显示,缺乏职业兴趣和职业目标,是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主要原因,他们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学习的意义在哪里?而学习没有方法、时间规划能力弱,是学习主要的阻碍因素。

“混合式教学+分层递进集中演练”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以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基础,进行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三个层次的能力集中演练;对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终身学习能力、刻苦专研精神、责任担当的职业素养、创新创造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混合式教学+分层递进集中演练”教学模式

(一)教学过程(以药学专业药理学为例)

1.课前: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相应的岗位(社会药店、医院药房、药品销售)进行分组,每组4-6人(小组长1名),每个岗位为一个项目组(项目组长1名)。教师根据岗位需求,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项目组,需要拟定不同的知识学习任务、技能演练任务、素质培养任务,再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向学生发布任务。学生收到任务通知后,由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一起进行线上学习,并制作课中分享汇报PPT;以项目组为单位,项目组长负责统筹规划,通过多种形式(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辩论赛等)完成技能演练和素质培养任务;项目组长通过小组长督促项目成员学习和任务完成情况,以保证课前任务的参与度和完成质量。

2.课中:小组成员PPT汇报知识学习的情况及存在问题→老师针对学生学习情况总结梳理重难点知识→各项目组进行技能和素质演练→各项目组长汇报并总结任务完成情况(重点是学到了什么、存在问题、改进措施)→老师总结学生学习和演练的整体情况,并安排下次任务。

3.课后:学生通过课后习题、画逻辑图等方式,巩固学习重难点知识;撰写课中汇报和演练的心得体会(老师拟定提纲);鼓励学生参与系部或学校组织的各种技能活动和社会服务。

(二)评价体系

1.短期评价:应用实验法对比对照组与试验组在期末考试成绩和线上完成课程任务中的差异;通过课堂观察评价表对比对照组与试验组在课中学生参与度、互动性、愉悦性的差异;通过调查问卷、学生在校基本情况记录表、谈心谈话等方式,对比对照组与试验组学生,在感受职业兴趣、学习动力、责任担当、职业素养、创新创造能力上的差异。

2.长期评价:通过就业率、专升本率、岗位胜任力、社会评价对两组同学进行长期追踪评价。

综上所述,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采用“混合式教学+分层递进集中演练”教学模式,以学生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可以增加学生的职业目标感和职业兴趣;以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基础,进行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三个层次的能力集中演练,可以更好的把所学知识内化吸收;切实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让学生通过高职教育,成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连仙枝,姬爱国. 高职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以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18-19.

[2]黄春梅.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18(14).

[3]孙远强. 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 教法与学法,2020,41(26):54-57.

[4]刘菲菲. 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实施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X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数据分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19(26):43-47.

[5]宋秋前.关于分层递进教学的教学论[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17(3):46-4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