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乡村振兴背景下关于西部地区农牧业发展对策的思考

李彬 徐利锋 陶永红
  
一起文学
2022年14期
1 阿拉善左旗农牧局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750300 2 阿拉善左旗宗别立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750300 3 阿拉善左旗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750300

摘要:从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其自地理位置特殊,因此当前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单是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更要重视西部区域农牧区的经济发展。论文主要针对我国西部地区农牧区的发展状况,就农村综合生产力、竞争力及其适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速度等展开分析。并指出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西部地区农牧业的新发展方向,要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政策措施,更加注重培育发展农牧区的新型人力资源,在科学技术创造方面更加积极主动,促进西部地区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背景;西部地区农牧业发展;策略

1、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实际目标往往带有综合性和战略性性质,那就是全面推动中国乡村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突破传统思维的桎梏,即农村经济发展,为重塑新型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现提出以下意见[1]。

2、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

乡村振兴战略一共包含了五个部分的基本要求,分别为:"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部分的要求,涵盖了农村经济社区的各个方面。我们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3、西部地区农牧业发展现状

3.1农牧业综合生产力有待增强

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农牧业的发展模式已从重视生产品数量向强调质量发展[2]。但西部地区的农牧业发展还面临着诸多约束因素,诸如,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缺乏、信息相对闭塞、人才技术力量薄弱以及农牧民的思想观念等。所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西部地区发展农牧业应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基本原则,主攻于提升农牧生产的品质,聚焦聚力结构调整、优势转化,深化农牧企利益联结机制,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发展。

3.2农牧业竞争力有待提升

当前我国农牧业需要做好相应的改造,以内蒙古为例,需要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重点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种植业重点发展高产、优质、专用玉米和绿色有机杂粮杂豆,大力发展以城郊村、城边村、公路干线沿线村屯为主的设施农业,大力发展以肉牛、奶牛、肉羊、生猪和禽类(肉鸭、羽鹅)为主的畜牧业。大力发展农牧业产业化,建设绿色产品基地,创建名优农畜产品品牌。因此西部地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已逐步建立了特色产业布局体系。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大环境下,西部地区农牧区必须稳抓发展机遇,提升本地区的农牧业实力,形成自己特色农业产品与畜牧产业,使自己的农业产品形成产业链,争取更多区域协同,协作共赢。

4、西部地区农牧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

4.1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纳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仍是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同时也要求我们不断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好减贫工作,持续激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完善农业扶贫农牧民聚居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让扶贫农牧民发展长久稳定的增收产业,让农业贫困户能够有长期稳定的经济收入,从而早日脱贫致富,避免返贫[3]。

4.2促进农牧区产业融合

充分利用农业本土资源优势、本土人才优势,大力挖掘、培育、扶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实现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和鼓励农牧民转移转产从事二、三产业。加大对农业合作社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以进一步增强他们的业务能力与经商能力,并引导更多的本地农牧民加入到生产经营合作当中,提高本地农牧居民收入。建设邮政服务、供销、商业互联互通,进一步优化市区内从县到乡再到农户的信息配送系统,打造具有中国西部地区地域特点的“网上天路”。

4.3持续培养乡村人才

城市人口的流动很大,在此背景下农村就更需要寻找新经济发展机会,因此抓住机会就要着重进一步发展这样的三种人力资源。一是培育新型农业技术人才。把农牧民培育为热爱生产劳动、懂科学、懂技术、会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牧民。二是让更多的农业技术人员回到本土工作。吸引大学生、退伍和进城服务的农民工回乡创业,通过划拨农业经费鼓励支持科学技术创新项目。三是吸引都市技术人才和企业进农村并加以蓬勃发展,可以为农牧民提供新的机遇、新的技能、新的思维和管理方法,使他们更有利用地方的机遇快速发展自身的能力[4]。

4.4大力发展农业科技

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农牧技术相比较以往出现了许多的巨大变化,这些改变也使农牧民的生存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改善。与此同时,对各个主要粮县的农业灌溉技术基本实现了全面覆盖。尽管种植业发展速度较快,但相比于东中区域差异还是比较明显,我国西部地区需要根据农牧技术发展的不足之处制定改进对策,以进一步提升农牧机械化工作技术水平,并发展符合地方实际的农业灌溉技术。同时需要对肥料、农药、农膜、种子技术等加以完善,采用更加绿色的方式生产,以遵循农业可持续性发展。不断培养优质种子,采取自己栽培与引种有机地结合的方法寻找比较适应本地气候的优良品种,提高农作物生长的生产[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从农村的全面振兴内涵入手,着力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宗旨、发展思想与内生力量,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策略,充分表明农村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是重点也是难点。因此,需要充分抓住发展机会、积极迎接新挑战,尤其是在我国西部区域,其现代化发展已成为我国中西部区域发展平衡的重点内容。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必要的资金保障,同时培育切实为农牧区提供服务的基层人才,引导广大农牧民把地方特色农牧业生产经营走出去,建立自身的品牌优势和产业链,使更多的农牧民过上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 张思远,刘俊丽,冯丹妮. 乡村振兴背景下关于西部地区农牧业发展对策的思考[J]. 区域治理,2019(38):45-47.

[2] 申淙,杨智. 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发展瓶颈及对策分析——以临夏回族自治州X镇为例[J]. 农业展望,2012,8(9):40-44.

[3] 何争流. 试论我国西部藏族地区科教兴国与发展工农牧业的关系及对策[J]. 青海统计,2004, (7):9-11.

[4] 萨如拉,斯日吉模楞. 西部民族地区农牧业供应链金融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 供应链管理,2020,1(2):96-104.

[5] 郭晓杰. 西北地区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对策-以锡林浩特市为例[J]. 经营与管理,2013(5):117-12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