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铁路客运站应急疏散能力分析

李凡
  
一起文学
2022年14期
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安阳综合段安阳车站 河南 安阳455000

摘要:铁路客运站作为多种交通方式相衔接的现代化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不但每天需要接发大量旅客,而且拥有十分复杂的站内结构,一旦发生事故,必然会对疏散工作造成极大影响。本文在对各种疏散方法进行借鉴的同时,分析了影响车站应急疏散能力的各类因素,提出了关于大型铁路客运站改进应急疏散能力及管理水平的建议措施,希望能够带来借鉴。

关键词:铁路;客运站;应急疏散能力

1应急疏散中旅客行为的特殊性

1.1规避行为

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出于自我保护的原因,每个人都希望用自己最快的速度脱离危险境地,并且离事件发生地点越近的旅客就越有这样的欲望。规避行为一般按照到达此地的路径原路返回,旅客在来的时候对客运站的环境具有一定的了解,对环境越了解越能清晰地知道最短路径的位置。但是最短路径可能是花费时间最短的道路,但却不一定适合突发事件中对其进行疏散,甚至会使其身处险境。

1.2恐慌行为

一旦在公共场合中发生灾害性事件就会使旅客产生恐慌情绪,进而影响旅客行为发生变化,这样的变化也会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传播,表现出的异常行为特性,会影响人员安全疏散[1]。

1.3原路返回行为

一些旅客由于对所处车站的具体情况比较陌生,因此在面临突发事件时,就会比较依赖自己知道的或者惯用的疏散路线,出发的旅客就会按照自己来时路线的逆路线进行返回,这种路线和原来的路线相逆,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通道的拥堵程度。

1.4折返行为

在疏散过程中,有一部分旅客会出现折返行为,与疏散人流方向相反,返回疏散的出发地,主要原因可能是为了寻找走散的亲人或者旅伴,或者去寻找丢失的行李物品,还有一部分人员可能是为了参加救灾工作。

2旅客应急疏散影响因素

2.1乘客基本属性因素

作为人类的一种身份,旅客一般具有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其中年龄、性格以及习惯等因素都会是其基本属性。一是年龄不同会极大影响个人的行进速度。一般青壮年的行进速度较快,而老人和儿童最慢。在进行疏散时,老人和儿童必然会滞后于整体的行进速度,而在人群中受到伤害。因此对于30~40岁的人群而言,其顺利逃生的概率比较高,而老人和儿童的概率最低。二是性别差异会对逃生行为产生比较大的影响。由于男性的性格特点更多理性沉着,因此即便遇到突发情况,也能够避免过于慌张,甚至能够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帮助他人逃生,主动参与到引导群众疏散的过程中。三是旅客的具体身体状况会影响其在突发事件中的反应程度。如一些旅客因身体状况无法在疏散过程中凭借自己的力量顺利逃生,因此,需要车站内工作人员重点关注,提供相应服务,确保这类人群的人身安全不会受到威胁[2]。

2.2心理因素的影响

人的心理活动复杂多变,尤其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综观整个疏散过程,旅客基本经历了以下心理变化。一是冲动和侥幸。强烈的求生欲望使旅客心理压力陡增,进而做出一些非常危险的举动。环境因素会制约其行为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此时就会出现冲动的想法,冲动的想法会导致侥幸心理,侥幸心理加强了冲动的欲望,在疏散时会采取一些无法预知后果的行为。二是从众心理。一些人会从模仿他人的行为中获得安全感,特别是在发生灾害的时候,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正确且可以模仿的,这种盲目性会造成错误的行为在人群中扩散。三是恐惧和惊慌。身处突发事件中时,一些旅客会回想起以往新闻中类似的事件,并将其消极的后果代入自身,使其认为自身的生命一定会受到严重的威胁,从而产生恐惧和惊慌。

2.3引导因素的影响

主要分为静态引导和动态引导两种。静态引导主要指应急疏散指示标志信息,这些引导标志具有醒目性和易辨别性,但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安装,才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发挥其应有的疏散指示功能。动态引导指现场广播和工作人员的引导,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强制性,使得相关人员能够统一有效行动[3]。

3提高大型铁路客运站应急疏散能力的建议

3.1针对疏散能力不足的建议措施

当疏散流量不低于通行能力最大值,亦或是和跨线设备能力不符时,便会出现能力不足的情况。第一,按照疏散流量来进行候车室空间资源的分配工作,让旅客从其他出口疏散,而不是都挤在最近出口处。第二,优化疏散方案。在站台疏散旅客时,按照计算的疏散结果,如果依旧让旅客的疏散路径为站台→地下出站通道,那么不但会花费更多时间,而且会令地下出站通道承担更大压力。此时建议旅客选择高架→广场这一疏散路径。

3.2针对设备设施的建议措施

如果未合理设置通道障碍物与连接设备,就会影响疏散效果。第一,将通道障碍物移走或引导旅客绕行。第二,在各通道连接处加大活动面积,实现对疏散人流的缓冲。第三,用软隔离设备替换部分硬隔离设备,既能实现物理间隔,又能达到自然衔接的目的。第四,及时关闭自动扶梯,加大对楼梯的安全管理力度,做好疏散人流引导工作。

3.3针对流线交叉的建议措施

旅客密度会影响流线交叉情况,具体而言,两者成正相关关系。如果旅客密度很低,那么就可以直接忽略这一影响。第一,优化服务设施布局,引导流线走向,尽可能避免流线交叉冲突。第二,限制旅客密度。如高峰时让远远没到发车时间的旅客在站外等候进站,如此候车室的旅客密度就能得到控制。而售票厅要对旅客密度进行控制,就需要利用分段放行这一措施。第三,做好疏散引导工作,统一疏散方向,尽量避免出现对流情况。

3.4针对工作人员的建议措施

在应急疏散中,工作人员不但需要对应急预案内容足够熟悉,还需要恪尽职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做好如下工作:第一,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使工作人员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在疏散工作中做好指挥员和引导者的工作。第二,必须做好钥匙管理工作,统一锁具,固定钥匙放置位置,使疏散通道的锁可以第一时间打开。第三,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和疏散培训。在演练中检验预案的有效性,使工作人员对应急预案、岗位职责等内容更加熟悉,学习应急疏散知识,从而更有利于开展疏散工作。第四,优化完善疏散预案,使预案更加合理科学。第五,强化工作人员和站内广播引导。使疏散人员拥有稳定情绪,维持良好的疏散秩序,避免出现踩踏等问题。第六,做好设备巡检工作,保证各类探测系统正常,一旦出现火情等情况,能够及时报警,以便尽快开展疏散工作。

结束语

铁路已日益成为我国重要交通运输工具,旅客对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服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铁路客运站实现高度的集聚功能,乘客的数量和集散程度大幅度增加,所以对于乘客来说,乘车的安全性更加备受重视。在以上条件的要求下,大型铁路客运站必须及时制定有效的应急疏散方案,提升应急疏散能力,在发生突发事件后确保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刘珊.铁路客运站火灾疏散仿真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9.DOI:10.26990/d.cnki.gsltc.2019.000212.

[2]白元.铁路客运站疏散安全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以乌鲁木齐站为例[J].安全,2019,40(04):12-15.DOI:10.19737/j.cnki.issn1002-3631.2019.04.003.

[3]白元.铁路客运站人员疏散安全风险模拟研究[J].安全,2019,40(01):20-23.DOI:10.19737/j.cnki.issn1002-3631.2019.01.00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