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中国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美学意蕴与艺术表达

李雪媛
  
一起文学
2022年15期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铜陵 244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艺术歌曲在中国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为了加深对中国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理解,本文对中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美学意蕴与艺术表达进行了探析。从诗词的韵律美、伴奏的意蕴美与旋律的情感美三方面对中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美学意蕴进行了分析,然后从曲式的结构、调式与调性、钢琴伴奏织体与艺术功能四方面对钢琴伴奏的艺术表达进行了分析,对提升国民对于中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艺术的欣赏水平有一定的推动。

关键词: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美学意蕴;艺术表达;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Art song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China for a hundred years. In order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piano accompaniment of Chinese art song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esthetic implication and artistic expression of piano accompaniment of Chinese art song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esthetic implication of piano accompaniment of Chinese art songs from three aspects: the beauty of rhyme, the beauty of accompaniment implication and the beauty of melody emotion, and then analyzes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of piano accompaniment from the aspects of musical structure, mode tonality, piano accompaniment texture and artistic function, It will promote the appreciation of piano accompaniment of Chinese art songs.

Key words: art songs; piano accompaniment; aesthetic implication; artistic expression;

0引言

中国艺术歌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随着研究学者对该项研究的关注,也增加了人们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与此同时中国艺术歌曲通过长时间的发展,不断涌现出更多的优秀曲目。在此期间,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离不开钢琴的伴奏这一表现手段,其在中国艺术歌曲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我国艺术歌曲的演唱过程中,钢琴伴奏不仅仅是辅助衬托的作用,而始终与歌曲的旋律相联系。两者之间没有所谓的优先次序和相辅相成,他们的地位相对平等,在歌唱和弹奏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歌唱家与钢琴家的默契配合,才能更加完美的将艺术整体展现给广大听众。为了使钢琴伴奏的作用更加突出,加深人们对于艺术歌曲的了解,此文对中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美学意蕴与艺术表达进行探析。

1 中国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美学意蕴

1.1诗词的韵律美

音乐与文学素来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从我国最早的乐府诗歌总集《诗经》,再到青主根据苏轼诗歌创作的艺术歌曲《大江东去》,中国艺术歌曲包含丰富的文学意向,既是文学艺术又是音乐艺术。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文学意蕴,为人们带来了较好的视听效果[1]。在艺术歌曲创作过程中需要尊重音乐的表现形式,保证歌词、曲调等的和谐统一,使歌词的音调合乎情理。

唐诗人白居易在谈诗的时候曾经说过:韵律协调,语言流畅,音色优美,更容易打动人心。为此中国古代的诗歌更坚持这一理念[2],保证歌曲的音准美,并通过朗诵的方式不断调节音高和音长。在传统诗歌中,长音给人一种舒服,平静,充满活力的感觉,短音则显得急促,易怒,可以根据故事情节,语言意境,段落情绪等进行组织。这一组成结构,主要包括节奏(歌词中的片断结构)、声调朗读的优先顺序、有规律的停顿和句子同一字数的推进、节奏(句子语法上的四声韵的统一),以及对某事物进行具体描述时,把语言的含义和语调结合,可以加深对情感的表达。

1.2伴奏的意蕴美

伴奏是中国艺术歌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国内外的一些作品中,一些歌手由于自身生理条件、特定区域演唱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对情感表达与想象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能将歌词蕴含的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然而针对这一情况,良好的伴奏则能够对歌曲有效衬托和引导。在伴奏的引导下,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使作品圆满完成。因此现代编曲家会将更多元素纳入到创作之中,通过不同因素的配合充分发挥钢琴伴奏的艺术魅力,并通过钢琴作品的创设情境,增加歌曲的情感色彩。

1.3旋律的情感美

音乐是由音符构成的,声乐与语言艺术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能直接表达真实的思想[3],也不能描述事物的情感。声乐是一门时间的艺术,善于表达变化的情绪,如下图所示:

变化情绪表达内容包括喜、怒、悲,节奏,放松,和谐,复调,音色,力度,速度,任何语言艺术都无法与之相比。

表面上看,声音和音乐比文字更能打动人心,假如《松花江上》这首歌不唱词,只听曲调,人们就不会像歌词所描绘的那样有一种真切的实感。但随着乐曲旋律的上下起伏,乐曲中第一个句子的主旨音出现后,就会留下一种凄凉的感觉,再通过循环反复的咏唱展开,歌词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叙述性,使歌曲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这是只歌词或者曲调单独出现所不能达到的。所以,音乐主题的选择对于歌曲和旋律的创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歌声是歌曲的灵魂,是歌声深层的、有个性的音乐伴奏或主题,对歌曲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比如歌曲《流水》,其部分琴谱如图2所示。

该歌曲民族五音旋律清新悠扬,具有浓厚的地域风格和色彩,旋律的音阶结构具有特色。调子自然简单,旋律中切分音段的操作恰到好处,再通过歌词活灵活现地展现云南山区的自然风貌,山峦、梯田、明月,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久久难忘[4]。只有歌词的文学内涵与声音、音乐意象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将整个艺术意象融为一体。

艺术性歌曲中,旋律遵循歌词既定的意象,在文学研究中需要把握声音和音乐的内涵,并按照声音和音乐独特的路径,动态地、有说服力地渲染,使歌曲中的意象更加丰富,具有深刻的文学研究意义。歌声、乐曲的旋律必须服从既定的文学内容,以文学意象作为主导因素加以表现和深化。在把握文学意象的客观存在时,作曲家必须在语言的规律性和规律性中寻求声音和音乐的表达。所以作曲家必须从歌曲和歌词的具体生活意象入手,吸取生活中丰富的音调,并加以提炼[5]。唱腔的音调是唱腔中节奏与唱腔之间内在联系的桥梁,是真正的音乐音色的原始形态,其中语言的音调最为重要。1929年王光祈在论文《中国诗歌曲之轻重律》中指出,中国语言在阴,阳,上,去四声中有一定的音调,如平仄有节奏的长短,声音的轻重。生动的声音,如欢呼、叹息、哭泣和哀求,都存在于音乐中。比如艺术歌曲《那就是我》,通过“我”和家乡的化身“母亲”这两个艺术形象,感人至深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这首歌语言含蓄,情调深沉,引人入胜。

创作时,作曲家几乎全用朗诵的方式来朗诵这一段,用清晰的词句来演唱,感情真挚,感人,使之成为独唱的最佳选择。创作时,为了挖掘歌词中隐含的音乐感,作曲家将歌词中的文学意象转化为声音意象。在某一部分要完全放弃用声音表达的音调节奏,可以达到很好的演唱效果[6]。

只有认识到歌词与曲调在意象表达上的矛盾性,才能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服从与互补关系,把矛和盾统一起来,并在实践中加以控制。由于歌曲中的语音语调和声部仅仅能够表现出旋律的一个很粗略的轮廓,在演唱的歌曲中,无论是在节奏还是在旋律中,都有明确的词义书写[7]。如《我爱你中国》中,作曲家并非完全忠于朗诵的音调,而是在节奏的推进和安排方面,运用了表现意义的手法,取得了出色的演奏和演唱效果,使词义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词句中无法形容的词,都是通过音乐表达出来的,它还可以表现出音乐本身的美,使音乐与音调在矛盾与对立中达到和谐统一,到达一种新的美好境界。

2中国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艺术表达

对于艺术类歌曲来说,钢琴伴奏能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在描绘背景、创造意境、渲染气氛等方面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在伴奏中,将再创作与表演有机统一起来[8]。钢琴伴奏的情感表达,有助于激发歌唱者在歌曲中想要表达的情感,可以使艺术歌曲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衬托出艺术歌曲的魅力,将其思想内涵更加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所以说,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与其他艺术风格不同。音乐艺术歌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钢琴伴奏也就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作品。艺术类歌曲旋律感强,旋律易于在钢琴的伴奏下展现出一种完整的艺术情结,起到共同表现诗歌的意义。所以,艺术类歌曲的歌词内涵深厚,旋律优美,配以精湛的钢琴伴奏,使艺术类歌曲散发出夺目的光彩[9]。

只有将二者紧密且完美地结合起来,艺术歌曲才能展现出生机和活力。以艺术歌曲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艺术和西方艺术的结合是钢琴伴奏的一个显著特点。当代作家在创作之时大多会将西方音乐的创作方法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从古典音乐学派到浪漫主义时期的创作风格,从印象主义音乐风格到融入中国音乐风格,都使现代钢琴伴奏散发出不一样的色彩[10]。

2.1曲式结构的多元化

曲式结构是歌曲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创作者通常根据演奏内容决定伴奏的形式。中国艺术歌曲的多样性,客观上导致了伴奏形式的多样化。一般的曲式结构主要包含如下内容:

如赵元任的《听雨》采用了典型的单声部结构,内容简单,改动较少,从一开始就反复使用八度音调来描述雨滴声,充分地表达了主角的孤独以及雨夜乡愁带来的寂寞。其结构虽简单,却十分贴近主题,以少胜多,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11]。

陆在易的《我爱大地》采用单声部和双声部结构,运用调式将歌曲的情感推进,并分别在前奏、间奏和终曲中设置呼应点,利用两段对比,将歌曲的情感发展推向最精彩的部分。

石万春的《心路历程》采用了三部曲的音乐结构。分解后的三和弦,目的是达到连续的音效,以表达对周总理的怀念之情。在第二部分中,采用了振动和弦的组合形式,反映了情绪的渐进变化,达到再现阶段。与第一段的伴奏形式一样,和声更加饱满有力,通过逐步推进使得感情表达达到高潮。

2.2调式调性的多元化

艺术类歌曲发源于欧洲,其创作技巧以欧洲大调以及和音系统为基础,但为了让中国观众更好地欣赏和接受艺术歌曲,在尊重艺术歌曲创作规律的前提下,中国钢琴伴奏创作者不是照搬西方大调和音系统,而是对其进行了部分调整,使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12]。如赵元任的《上山》,曲调从“降B大调-g小调-降B大调-G大调-e小调-B大调”,节奏由四两拍变为八十六拍,形成主调不回归的特殊处理,并非作者卖弄创作技巧的手段之一,而是对中国化色调色彩的积极尝试[13]。

在赵元任先生谈到自己不回到原调而改调为高半音的原因时,他认为,通过这种曲调变换能够将歌曲内容更好的展现,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上山之后看见日出的喜悦。

又如著名作曲家陆在一的《我爱这片土地》中,各个曲调进行了多次转换,并采用了快六声部和上声部旋律的转换,充分表现出了作者的情感,从而获得了全新艺术效果。由此能够看出,在中国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调性较强,这种方式能够更好的展现演唱风格。

2.3多元化的钢琴伴奏织体

钢琴织体伴奏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即使面对相同的旋律,不同的织体伴奏形式也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14]。所以,钢琴伴奏创作者往往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最合适的织体,使之在塑造音乐形象、营造音乐氛围等方面起到突出作用。当前作品中,和声织体,复调织体,多声部织体等类型广泛出现在其中,以期提升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效果。

赵元任的《秋种》以描写自然之声为主旨,伴奏部分,作者用右手切分音来表达远近钟的微弱声响,后来又用声调急速下降的方式描述萧萧的秋风。上半音阶描述了秋左边的弦纹贯穿始终,描绘时钟时,纹理更像是时钟的余音;当描述风声时,纹理就像是一片落叶;当描述落叶时,纹理就像不管旋律部分如何变化,伴奏织体总是能够恰当地融合,实现对情感变化的充分表达[15]。

如尚德义《我心中的祖国》中最精彩的部分,为了更好地满足歌曲情感表达的需要,分别用了两个、三个、四个织体。三音部织体,右手用八度以上的上弦旋律,右手用八度以上的上弦旋律,左手用和弦的下弦旋律,中段用和弦旋律。织体上的四部曲,旋律的延伸音调,将左右两手分成两组,通过声音和织体变化的结合,充分表达作品的情感,提高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

2.4多元化的艺术功能

创作中国艺术歌曲时,创作者可根据歌曲本身的内容和情感,巧妙地运用钢琴伴奏,使创作意图得到充分表达。《雪中的快乐》是徐志摩的一首与之同名的诗歌,这首歌曲为使听众心情如雪,作者在伴奏部分连续使用十六个音符。目的是表达雪花轻盈与优雅的感觉,随着音符的弹奏以及歌词的配合,雪花飘落的情景便浮现在眼前。

又如黄自的《春英曲》,这首歌曲主要展现了一种少女对远方情人向往的感觉,在配乐部分,主要通过小节的引子勾勒旋律,并采用了三连音的形式对雨声进行了描绘,更好地体现了主角的情感,使旋律与伴奏的完美结合。随着主角心境的变化,伴奏部分也发生了变化,采用了六音的形式,展现了主角初露头角的心境,这一变化贯穿于整个作品。还存在对比和依赖性,因为旋律和伴奏的音效不同,所以在组合的过程中存在着对比,但是这种对比并不重要,它是相互依赖的。如黄友娣根据白居易《秋花秋蝶》所写作品,该歌的旋律部分十分柔和而宽广,伴奏部分显示出与旋律完全不同的风格,整个伴奏部分是轻快而活泼的。换句话来说,旋律部分连贯,伴奏部分跳跃,对比之下,呈现出“秋色紫气,东西飞扬”之美。

3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文化的高速发展,本文从中国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美学内涵与艺术表现出发,试图拓宽中国现代文化的整体探寻之路,加深对中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理解,以此培养学生的艺术理论素养,艺术指导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靳晓莉. 从艺术歌曲的角度谈音乐与文学的关系[J]. 文教资料, 2008(12):74-75+59.

[2] 孟卓, 徐敦广. 中国艺术歌曲概念界定与形态特征[J]. 学术交流, 2018(4):160-165.

[3] 华璐. 艺术歌曲《兰花花》中的钢琴伴奏[J]. 音乐创作, 2018(7):182-184.

[4] 杨丹旎. 试论中国民歌与艺术歌曲的融合[J]. 音乐创作, 2019(1):87-93.

[5] 薄莉力. 陆在易艺术歌曲《彩云与鲜花》的创作特征研究[J]. 音乐创作, 2018(6):105-106.

[6] 杜恩云. 论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美学特征[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36(1):103-105.

[7] 顾耿中. 论歌曲作品中音乐形象的塑造[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4):146-150.

[8] 李玉峰. 中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多元化特征分析[J]. 大舞台, 2014, (06):158.

[9] 闵小敏, 董智渊. 模仿,提炼,融合:现代钢琴艺术创作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解析[J]. 贵州民族研究, 2019, 40(1):93-97.

[10] 孙涛.钢琴伴奏的艺术价值及角色定位——以艺术歌曲的伴奏为例[J]. 黑河学院学报,2020,11(11):163-165.

[11] 赵元任.中文的声调、语调、吟唱、吟诵、朗诵、按声调谱曲的作品和不按声调谱曲的作品[J]. 中国音乐, 1987( 07) : 3.

[12] 王雪菲.表演服装创意设计与钢琴演奏的融合——评《服装与表演艺术》[J]. 印染助剂, 2019(12):71-71.

[13] 李玉峰. 中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多元化特征分析[J]. 大舞台, 2014, (06):157.

[14] 刘阿冷. 声乐钢琴艺术指导对歌剧排练中钢琴缩谱的分析与处理——以《阿依达》选段《可恨的情敌,她逃走了》为例[J]. 音乐创作, 2018(7):168-170.

[15] 杜佳倪. 钢琴演奏在茶艺表演中的情感表达研究[J]. 福建茶叶, 2018, 40(6):128-129.

项目:2021年度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质量文化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优化研究(2021jyxm1573);2021年铜陵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研一般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声乐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tlpt2021TG001)

作者简介:李雪媛 ;(1989年1月) ; 女;汉族;江苏泗阳;大学本科;助教;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