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川西地区红色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现状研究》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文化和器物文化,有着丰厚的养分,更是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红色产品作为旅游产业链上的核心环节,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川西地区是红军长征的重要途经地,也是很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研究川西的红色文化,深度调研川西地区的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研究其红色元素内在的文化意义与内在价值,对于川西地区的红色旅游产品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关键词:川西地区;旅游;红色文化;产品。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充分体现。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弘扬、创新红色文化,增强红色文化的感召力、吸引力、生命力,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的精神诉求。近年来,红色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消费风尚,很多的革命老区和革命历史事件发生地,都成为了很多旅游者的选择地。川西地区具备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浓郁的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再加上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能充分满足旅游者多元化的需求,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1 川西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概述
川西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异常丰富,内容形式多种多样。川西地区是红军长征最重要的途经地,是红军活动时间最长的一段历程,红军在四川省活动前后长达20个月,是红军长征部队到达最全,活动时间最长,行径地域最广的地区。因而,在当地留下了大量的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红色事迹,红色文物等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这其中有一昼夜徒步行军二百四十里的奇迹,有飞夺泸定桥的壮烈战斗,有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险路程。就拿甘孜州来说,甘孜州共18个县,就有16个县都有红军长征的足迹。从1935年开始,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先后进入甘孜州,活动期长达15个月,包括贺龙、朱德在内的开国十大元帅中,就有9人长征时到过甘孜,留下了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甘孜会师,建立波巴政府等伟大的革命事迹和长征历史上非常关键的革命事件。甘孜州部分区县至今还保留了很多革命时期的遗址,充分体现了当地人民与共产党人的情谊与价值认同。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既是四川文化旅游中的重要的文旅要素,也是川西地区的地标性文化符号。
2 川西地区红色文化的特征
川西地区的红色文化有独具一格的特征,与国内其他一些革命老区,红色文化遗址不同,川西地区的红色文化与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紧密相连,是与当地的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是深入人心的 。另一方面,川西地区的风景区众多,是很多旅行者的向往之地,而这些迤逦风光的地域往往也是红色文化分布的区域,是重合的,是一致的。
2.1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气息
川西地区主要生活着藏族、羌族等,也是唯一的羌族聚居地,这些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独特而悠久的文化和习俗。在红军长征时期,红军战士们与当地的藏族、羌族等少数民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很多的红色遗迹就存在于当地的一些藏式、羌式建筑中,或是喇嘛寺庙内,如朱德与五世格达活佛就曾经多次在白利寺友好交谈,建立了很深的情谊,现今,在甘孜县的入口仍然屹立着朱德与五世格达活佛的雕像,重现了当年的友好情谊。
2.2红色文化与自然旅游资源相互依托
川西地区包括了四川阿坝州和甘孜州等地区,自然风景优美动人,有极具盛名的九寨沟、黄龙、卧龙等自然保护区;四姑娘山、海螺沟、毕棚沟等风景区;康定、色达、稻城等网红打卡地,整体来说,自然景观融“险、峻、奇、伟、秀”于一体,雪山、冰川、草地、彩池、彩林,层次丰富而鲜明。是众多旅行者的目的地,而川西地区的红色文化印记大多数也分布在很多知名旅游景区的周围,如著名的磨西会议遗址就处在海螺沟的入口处,磨西古镇本身也是一个旅游景区,磨西会议纪念馆就位于磨西古镇的中心,红色文化与自然旅游资源相辅相成,相互依托,也是川西地区红色文化的一大特征。
3川西地区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现状
笔者几次深入川西地区进行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调研,发现很多红色景区已经有了一些红色创意产品,综合来看,较为以往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从产品形式上看,还较为单一。从产品的材质上看,也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究其原因,有具体有三点。
3.1同质化严重,未与地域文化相结合。
据笔者调研,目前的红色文化产品主要集中在旅游纪念品的板块,在不同的景区、历史纪念馆等都能看到产品类型、创意趋同的文创产品,例如印章、雕像、筷子、书签、红包这类并不具有当地特定文化或精神意义的纪念品。产品开发未做到对特定的红色旅游景区进行深入分析,未将特有的红色文化与地域文化相融合,从而形成了同质化严重,“泛红色”的文创产品的现象。(图一)
3.2对红色产品形态挖掘不足,缺少叙述故事的设计。
出于成本考虑,市面上大多数红色文创产品往往是将红色元素稍作修改或直接印在产品上。此类文创产品在开发的过程中不仅没有深刻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更无法充分展示当地红色资源的内在精神意义,甚至由于红色元素的使用过于肤浅反而模糊了红色文创产品的形象。部分产品选材粗糙,包装廉价,对消费者缺乏吸引力。
3.3表达方式滞后,不能满足现代的应用场景与审美需求。
部分红色文创产品开发者对于创新性、时代性认识不足,导致产品在设计理念、工艺、材质方面十分滞后,常出现照搬当年原物的文创产品,其所展现出的实用性、工艺水平、质量要求等方面都无法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另外,红色文化的代入感和体验感不足是止步新生消费力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更具代入感和创新性的文创产品将成为新时代红色文创产品发展的必然趋势。
4 结语
本课题从川西地区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现状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川西地区红色文化与长征精神的深入了解与分析,对红色文化的应用意义、应用方案与应用原则加以分析,调研并解析现有的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尝试在以后的设计实践中去运用。对川西地区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的研究,有助于促进红色景区的旅游产品艺术性、文化性、多样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四川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红军长征在四川》编写组.红军长征在四川〔M〕.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
[2]郑涵,张莹.文化创意产业读本[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3]孟兆怀 :《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第1辑》[M],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3年版。
[4]黄英 , 四川省政协办公厅 ,四川省旅游局:《寰宇震撼的红色征程》[M] , 成都 ,四川出版集团 ,天地出版社 2007 年版。
作者简介:何婷(1980—),女,博士(在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创产品设计、地域文化研究、旅游产品设计
基金项目:四川旅游学院校级科研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文化产品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21SCTUSK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