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时代青年责任担当意识培养研究

周建兰
  
一起文学
2022年15期
长沙医学院

摘 要: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新时代青年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就得有使命责任担当意识。本文指出了目前青年使命责任淡薄存在的问题,针对性阐述了新时代青年使命责任意识的培养途径,当代青年责任担当意识的培育需要从思政教育、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在实践中培养青年使命担当意识。

关键词:青年;责任担当意识;培养

当代青年肩负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完成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责任和使命,要求他们有自觉的责任担当意识和能力。习总书记多次出席青年活动,与青年谈心,给青年回信,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及与青年责任担当相关的重要话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又对新时代青年责任担当提出新要求。

青年作为时代新人的主体,是社会中最活跃、最积极、最具有潜力的先进群体,是推进新时代发展的重要力量,其社会责任直接关系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以及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激烈碰撞,严重影响到新时代青年的社会责。加强社会责任教育已经成为促进新时代青年自觉担当社会责任,融入追寻伟大“中国梦”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

二、新时代青年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青年富有无限的活力与创造力,他们对新事物饱有充沛的热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总体来看,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的主流是积极的,是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然而,当前复杂的思想冲击着尚处于价值观不稳定期的部分青年,社会责任出现不同程度的弱化倾向。

( 一) 社会责任情感淡漠

在复杂的社会中,崇高的理想信念是青年坚定思想,对抗消极,充分担当社会责任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别有用心的个别组织和境外势力,鼓吹“民主与自由”,蛊惑、教唆青年。这些现象,对思想尚未成熟的青年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使少数青年的理想信念趋于动摇,表明少数青年对坚定理想信念缺少强大的意志力,导致部分青年对祖国认同感降低,致使青年的社会责任情感不强。

社会责任意识弱化。有些少青年把正面积极向上的励志和努力,以消极的功利思想解读青年的整体进步,进而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造成对自身成为时代新人和担当社会责任缺少信心。

( 三) 泛滥的娱乐化现象导致新时代青年责任意识淡薄

“佛系文化”是比较典型的漠视理想、社会责任淡化、集体观念扭曲的表现。这种肆意传播功利思想、违背核心价值观、强调个人利益本位的行为,凸显出了泛娱乐思潮之下社会文化和精神领域的浮躁与喧嚣,不利于青年社会责任的形成和发展。

( 四) 能力不足导致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意志薄弱

担当社会责任的意志,是青年将社会责任认知转化为社会责任实践的精神维系,具有自主性、坚韧性和自律性的鲜明特点,是一种个人行为,又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然而,担当社会责任的意志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在现实生活中,部分青年养尊处优,意志力薄弱,缺少吃苦精神和抗挫折、抗压的能力,做事往往虎头蛇尾、无疾而终。

三、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路径

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教育,要遵循青年的发展规律,把青年培养成有社会责任的人。

(一)发挥高校教育主渠道作用,加强青年责任担当教育

高校是大学生接受专业化教育的主渠道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养应该充分发挥高校作用,将培养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养是一个理论认识到实践认识的过程,需要高校把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相结合。

课程育人是高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其实就是理论教育。学校要把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结合,形成大思政,形成育人合力,充分运用课堂教学课程,加强青年责任担当意识培养。

实践育人是高校进行责任担当意识教育的必要补充。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不仅仅是理论教育,更应该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行为。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阵地,应该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大学生责任担当精神培养提供更多实践平台,做到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相结合,做稳做实。高校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优势,借助社团、班级等组织多种实践活动,如三下乡、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等。

(二)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是民族发展、国家繁荣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因此必须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的志向,明确政治方向。高校应与时俱进、不断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时代主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深入、生动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使大学生能够自觉将个人梦与中国们相结合,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培养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高校可结合当前国内外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与时俱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创新教育方法。随着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胜利,可紧密结合抗疫对大学生开展党领导下我国制度优势爱国教育等,引导大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

(三)加强责任使命教育

培养大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责任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重要环节,青年大学生作为时代发展的主力军,得具备使命责任感。通过进一步提升思政课育人功能,加强对大学生大学生责任使命的培养。

这就要求高校,一方面,要不断深化与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思政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坚持立德树人,进一步提升思政课育人功能。另一方面要注重提升思政课教师使命责任意识。只有具有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意识的教师,才能才能教出负责任的学生。

(四)加强道德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个人品德修养习总书记关于青年责任担当的重要论述要求青年要不断锤炼品德修为。

因此,高校要根据习近平总记的指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高校应“立德 先立师”,高度重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其次,要将道德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就要求高校对于大学生的道德养成不能仅仅 局限于思政课堂,要打破长期以来思政课与专业课相互 隔绝的状态,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相得益 彰,构筑“三全”育人的大格局,以此培养青年大学生良好的个人品德。

作者:周建兰 副教授 长沙医学院  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用于湖南省教育厅课题结题,编号:19C0233,项目名称:习近平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重要论述研究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