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金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创新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楼源
  
一起文学
2022年17期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省义乌市 322000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然而,省域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发展存在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尤以浙中城市群为甚,具体表现为杭甬双城两枝独秀,浙中板块支撑不足。目前,关于(金华)区域经济的产业创新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围绕数字核心产业创新和业态涌现的机制研究仍有较大争议。为此,本研究基于控制论、系统论、动力学、协同学,结合PFI理论框架和动态能力理论视角,形成经典理论下的新鲜事物研究,充分讨论了金华地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创新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能够弥补当前数字核心产业创新理论研究的不足。

关键字:金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复杂系统

一、金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创新发展的时代背景

近年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等多个重要、正式场所,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是中国实现下一个百年目标必须首先突破的基本关口。自2018年来,次贷危机、中美冰期、去全球化等格局变迁对中国贯彻“六稳”“六保”,逐步迈入经济发展“由量向质”、就业繁荣“由多向均”的新时代新阶段战略设计,提出更高要求,带来更大挑战。适逢其会,由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牵动的两化融合战略已经成为浙江、中国乃至全球拉动经济增长、带动社会变革的首要选项。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统计,截止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近四十万亿,不仅占GDP比重高达38.6%,更是保持着9.7%的高位增长速度,远超同期GDP增速,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据中国信通院统计,2020年全球主要47个国家的数字经济增值规模达32.6万亿美元,占GDP比重为43.7%;2018年数字经济成功吸纳1.91亿人就业,占当年中国就业总人数的24.6%,且数字经济就业人员同比增长11.5%,显著高于同期全国就业规模增速。

据浙江省经信厅披露,2020年浙江省数字经济总量达3.0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46.8%;与此同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全社会增加值由2017年的4853.3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8347.3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长率为14.52%,高于同期浙江省GDP增长率(9.16%)和数字经济总量增长率。显而易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正在成为拉动浙江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数字核心产业创新正在成为拉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

二、金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机遇

然而,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的成就与时弊齐镳并驱。王如意(2019)通过对比浙江省各市县(区)在数字基建、数字核心、数字消费、数字服务和数字治理等方面的特征和优劣,发现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大、产业弱、积累少的问题,尤其表现为杭甬双城两枝独秀,浙中板块支撑不足。[1]据浙江省经信厅披露,浙中城市群在历年历月的浙江县域数字经济发展网络影响力指数榜单中排名多居中下,榜首较少。据浙江省统计局披露,2021年金华市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累计值约为231.86万亿元,分别约为杭州市的1/5或宁波市的2/5倍,占浙江省总量的7.49%。由此可见,以金华市为代表的浙中城市群(即浙中经济板块)在数字经济发展,尤其在数字核心产业创新发展,进程中面临底子薄、起步迟、发展慢的主要问题。

目前,关于(浙中)经济板块的产业创新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Cunningham最早提出从产业创新视角剖析经济增长问题,以解决创新多样性过盛造成的分析框架紊乱性。[2]刘茂盛最早提出政府施策干预产业决策机制,激励产业要素分配,盘活产业资源禀赋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开启中国产业创新研究的先河。[3]长期以来,海内外学者普遍关注影响和引导产业创新的要素构成。其中,海外学者通过对2000多家创意产业企业的调查得出结论,产业创新中存在一项或多项最具创新性的集群。[4]这项研究启发了后来学者关于“核心产业创新”的思考。立足“浙中板块”的产业创新研究相对较少,但仍然有迹可循。国内学者通过对浙中城市群的抽样研究提出,合作和创新是区域物流民企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5]换言之,民营资本捆绑的产业创新,尤其是技术风险较高、行业前景不明、网络价值显著的物流快递和数字产业等,必须依靠产业集群与资源禀赋共享充重组,最终基于市场资源视角进行浙中城市群空间演变研究,提出市场禀赋与城市集群创新发展高度耦合的结论。

三、金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创新发展的重大挑战

然而,围绕数字核心产业创新和业态涌现的机制研究仍有较大争议。部分学者梳理了19世纪后半叶产业创新模型由“技术推动、需求拉动”到耦合、集成的转变后提出,现代产业创新愈加扁平,产业网络、电子工具正在加速产业创新进程。平行共进、快速迭代推动传统工业和数字产业融合,快步迈入“数字+产业”的新型业态。之后,关于数字核心产业创新业态涌现的研究迎来新一轮热潮。软件即服务、区块链、物联网和开放式创新等业态模式的出现都与数字核心技术的突破有着直接和必然关系,但现有的主流研究并没有关注、归纳或总结上述业态发生与数字核心技术突破的逻辑。

随着浙江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先后提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统计学概念,围绕数字核心产业创新的研究由山穷水复转向柳暗花明。宣晓冬等学者在基于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案例调查中发现,参与行业基础研究的企业比例远低于关注未来技术发展的企业比例。[6]因此,如何引导企业参与技术研发,尤其引导企业参与产业基础且核心的底层技术研发,很有可能成为政策引领产业创新的改革发力点。其他学者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的系统测算结果显示,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持续增长,2012至2018年年均增长率达10.50%,其中数字技术应用产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产业是带动核心产业发展的关键,与数字产品制造产业并行成为数字经济核心三大主体产业。尽管这篇文章没有知名数字核心产业带动数字服务提升产业的机理和路径,但仍为数字核心产业创新研究价值提供了重要参考。学者进而借助上述数字经济分类规则,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二分视角建立二模网络,深度解析了中国产业网络中的数字化特征,提出中国目前广泛存在的软硬件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这些文章虽然在经验分析中做出较大贡献,但仍未实现数字核心产业创新理论的有效突破。

为此,中国及海外的许多专家学者选择引入复杂系统理论谋求突破。有学者就曾以浙中金华城镇群为对象开展的共生研究是关于浙中板块复杂创新系统最早、最具影响力的研究。尽管没有明确指出浙中板块创新行为适用复杂系统理论,但共生关系的出现标志着学者对浙中板块集群关系复杂性的认可与探索。

四、讨论与结论

尽管复杂系统理论的结构性强、概念丰富、层级冗杂、行为纷繁,但自问世以来,该理论横跨理、工、文、史、哲多学科,已经形成较好的研究范式。现有的关于创新回报和巨浪假说的研究提出,资本主义前沿已经进入了边际递减或被迫增长阶段,而这一事实正在强烈威胁资本主义社会自我维系的动力。这篇文章不仅引起了政产学研各界的强烈共鸣,更彰显了复杂系统理论在复杂创新问题中强大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可以预见,复杂系统理论能够适应浙中板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创新及业态涌现的机理与路径研究所需,大有可为。

基金

本文系金华市2022年度一般立项课题“耗散理论视角下金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创新发展的机理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金社课〔2022〕一般YB2022117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朱发仓, 胡文仓, 王宁, 祝欣茹, 罗威, 王如意. 浙江省数字经济融合应用规模测算评估分析研究[Z]. 杭州:浙江工商大学, 2019.

[2]Cunningham N.J. 1960. Industrial Innovation. Business History, 2 (2), 97-100.

[3]刘茂盛. 产业创新:发展湖南经济的政策性思考[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0 (1): 125-127.

[4]Müller K., Rammer C., Trüby J. 2009. The role of creative industries in industrial innovation. Innovation, 11 (2), 148-168.

[5]陈庆. 区域民营快递业发展模式探析——基于浙中城市群的企业样本[J]. 物流技术, 2014, 33 (1): 245-247+317.

[6]宣晓冬, 傅啸, 叶璟, 魏澄莹. 推动企业参与基础研究的政策研究——基于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案例[J]. 中国科学基金, 2021, 35 (5): 838-843.

本文系金华市2022年度一般立项课题“耗散理论视角下金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创新发展的机理与路径研究”(编号:金社课〔2022〕一般YB2022117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