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东北地区红色旅游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

张缤月 沈洪波 卢佳鑫
  
一起文学
2022年18期
长春人文学院文学院 吉林长春 130117

[摘要]红色旅游战略进一步推动了发展红色旅游的热潮。东北地区红色旅游发展潜力巨大,但存在结构单一、宣传不足等等问题。通过SWOT分析和社会调查报告,从政府和高校两个层面提出建议,提高东北地区红色革命基地的旅游竞争力。

[关键词]东北地区;红色旅游;SWOT分析;发展策略

引言

把历史的红色文章和今天的红色文章有效结合,把红色文化的魂与旅游市场的需求、产品、业态有效整合,用红色发展带动乡村经济振兴,是今天东北地区红色旅游发展在新时代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与东北地区文化和特色紧密结合,能够带动高校学生志愿服务和就业,有利于当地公益组织丰富活动方式,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红旅文化的社会知名度,具有一定社会和经济价值。

东北地区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红色旅游”是指到红军革命根据地去旅游的活动,是红色革命精神与现代旅游经济的结晶。它以革命精神为内涵,以旅游为基本形式,组织和接待游客参观游览、学习革命历史知识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旅游行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发展经济,还能加强我国人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2020年,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产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全年参与红色旅游的游客仅约1亿人次。2022年,旅游市场迎来了持续复苏,各大小长假红色旅游备受追捧,红色旅游热度持续攀升,并已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态势。红色旅游新发展不仅在于开发专项旅游市场,还要注重发展特色旅游的结构。如何面向大众旅游市场打造红色旅游景区、红色小镇等文旅融合项目,带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发展,是当前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使命和核心问题。

东北地区红色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中国的红色革命是从乡村走出来的,红色文化在乡村生活、环境、民俗中形成了独特的价值。因此,在红色文化丰富的乡村区域,红色旅游成为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交叉的热点。要使红色旅游撬动更大规模的市场,可以获得政府层面大力支持的同时激发更多游客的自发前往和消费行为。

(二)劣势分析

市场竞争猛烈。我国东北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总体上来看知名度并不高,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一批在全国有较高的扩散性和影响力的反映中国革命军民革命斗争的文学创作品相继问世,这些作品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而深刻的反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新中国其他省份红色旅游的知名度。从而削弱了东北红色旅游拓展的广度。

旅行产品缺乏吸引。我国东北地区有的红色旅游景点目前所提供的旅游拓展产品基本上只是用简单物品展现和橱窗式的文物陈设,其中静态观光内容居多景点内容的吸引力较少,较为陈旧,讲解缺乏与时俱进的手段,让游客觉得较为枯燥乏味,不适于现代审美观念的不断发展及旅行者不断向深向广追求高质量的消费取向,东北红色旅游资源与市场需求相对冲,因而也就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我国东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在新中国成立时期领先于全国,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东北地区的基建事业发展阻碍重重,这一问题不能充分满足游客的需求,此外,红色旅游产业链对于基础设施的高精度的贴合以及基础设施的高度完备,这些重要因素,是东北地区所欠缺的。

宣传力度较低。按照市场规律搞好宣传推广是搞好红色旅游的重要环节之一。东北地区的红色旅游景区总体上看在市场营销方面投入不足、宣传力度较低。市场营销方式较为落后,没有突出的宣传材料。和其他相关的旅游资源联名度不够高,在宣传上仍有欠缺。大众了解程度低,没有激起大众的旅游欲望。多多了解当下热点,推出紧追热点的宣传物料。聘请当地有知名度的人物拍摄宣传片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手段,抛弃死板宣传,可以与电视节目或电视剧展开深度合作,以达到宣传的目的。拒绝太过浮夸的宣传手段,例如搞笑宣传,插入娱乐类综艺节目宣传,要让群众深刻认识红色旅游景点的庄重性,不能不择手段进行宣传。

(三)机会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核心是实现乡村现代化。红色革命所传承的战略价值观在组织领导、军队建设、组织发展上具有重大意义,这种精神在乡村振兴中非常重要。振兴与红色旅游呈现相互促进的发展结构,红色旅游能够提升乡村形象和品牌、拉动乡村经济发展、推动乡村产业转型、提升乡民生活品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振兴能够完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红色旅游产业整合、推动红色文化建设、优化红色旅游生态环境。

(四)挑战分析

从全国各地的红色旅游来看,有五大革命圣地,知名度都很高,并且开发的成熟度和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而吉林省的红色旅游资源,明显处于劣势地位。从东北的范围来看,黑龙江拥有240余处烈士陵园和49个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但是辽宁省的红色旅游资源分布非常的散落各地,红色革命基地的开发成熟度较高,但存在宣传力不足现象,难以吸引海内外人士来此地接受红色旅游教育,因此东北地区红色革命基地容易被其他更知名地区遗址所替代。

促进东北红色旅游发展的对策

以政府为主导。打造东北大旅游红色旅游格局,中国东北地区是较为完整的地理分类区划之一, 这一特点为发展东北红色大旅游的思想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和创造力。放眼全国,在政府的主导之下,红色旅游业开展向优向好发展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们一定要重视政府对东北红色旅游的扶持,顺势而行不断扩展东北红色旅游的市场。在行政管理上, 东北各地政府可以建立相互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即通过打破各地的隔膜, 实现不同地区的联通合作共赢。

开创旅游新思路。促进红色旅游的综合发展名词中的红色代表红色旅游、其中的绿色代表了生态旅游而白色的则是代表冰雪旅游。生态旅游的含义是一种以自然为基础的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和环境教育旅游的交织与融合。这就需要旅行者共同保护绿色环境,保证旅游景区的生态效益。东北红色革命文旅应专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景区提升、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三大消费场景下的文旅资源,以资源价值盘活与开发为导向,以“运营前置”的思维,构建起涵盖规划策划、品牌创建、空间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导视设计、文创设计、新媒体运营等服务内容的文旅融合整体解决方案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4-2010年全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Z].2004.王力注:《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2]喻彩霞,张河清,陈宁英.中国红色旅游研究综述[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

[3]张河清,陈宁英.红色旅游城市的市场竞争态分析——以6大红色旅游城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8,(11)

[基金项目] 本文是长春人文学院大学生创新项目《东北地区红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张缤月(2002--),女,江苏连云港人,长春人文学院20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卢佳鑫(2002-10-17)女,辽宁沈阳人,长春人文学院20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

通讯作者,沈洪波(1981--),男,吉林辽源人,长春人文学院文学院讲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