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析“双减”政策背景下校园足球的推进策略

陈虎
  
一起文学
2022年18期
平顶山学院 河南平顶山 467000

摘要:足球运动已成功深入到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体育教学的发展。“双减”政策的提出,为我国校园足球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发展带来了一线生机,但如今小学校园足球教学状况仍美中不足。本文将以“双减”政策为引领,梳理影响校园足球开展现状,提出校园足球的优化路径,旨在进一步促进小学阶段校园足球的普及与发展,提高校园足球水平。

关键词:“双减”政策,校园足球,推进策略

"双减"新政策草案的顺利颁布,标志预示着从我国学校减负一体化治理已开始正式走向国内学校教育、校外机构教育等协同综合治理并重的发展格局,这又是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深人基层推进实践的一重大举措政策体系创新,对我国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之根本育人任务、建设现代高质量现代化教育政策体系也具有着重要意义,对学校体育工作也有重要的促进价值。校园足球运动是一项全面系统推进普通学校体育领域综合办学改革、推进学体教用融合的深度一体化发展道路的基础性探路工程。"双减"政策背景下,校园足球发展将迎来更大机遇,大有可为。

1 "双减"政策背景下校园足球的发展机遇

1.1课后服务延时服务。学校课后是学生教育成长的重要主阵地、国家"双减"服务政策执行的关键主战场。提升优质学校的课后管理服务专业化水平,满足青少年学生成长多样化教育需求,是"双减"政策的重要内容。"双减"政策从服务时间安全保障、质量满意度提高、渠道拓展、线上资源整合开发及推广等多个业务维度,就课后延时预约服务发展作出整体规划,强调要打造"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体系。

1.2学科类培训压减。在较长一个时期内,受制于教育评价导向不科学、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弱化、家长焦虑心理以及"剧场效应"等因素影响,学科类培训需求非常旺盛,共同促成了非学科类培训快速升温的局面。对校园足球而言,社会足球培训服务供给的增加,在市场竟争机制作用下可以产出更多优质的足球培训资源,成为学校自身相关资源的有益补充。这既便于学校更好地与社会足球培训机构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及其他校园足球课程合作,也便于更多的学生足球运动员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到校外接受更高水平、更符合项目发展规律和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的足球训练,更多有天赋的学生足球运动员也将因此有机会进人精英青训系统的选材视野,迈向更高的发展平台。

1.3家长观念转变。"双减"政策要取得实效、校园足球要实现发展,离不开家长群体的参与和支持。"双减"政策强调,要"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努力形成减负共识"。可以预见的是,"双减"政策的接续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趋势的发展,将有力引导家长正视"全面发展"之义,弱化"唯分数论"和片面智育观,科学确定子女发展方向,合理建立子女成才期待,因教育应试思维、体育锦标主义以及行业不正之风而在相当程度上被忽视的体育的多元价值、足球的育人功能,也将重新得到家长的审视和关注。"双减"的政策落地将有利于直接引导带动社会更多关注学生并参与学校课后的延时性体育生活服务工作及各种校外社会体育服务培训,足球运动课外参与实践的参与频次水平和培训质量亦将得以相应显著提高,这更有助于激发学生们和教师家长通过共享实践对学习足球教育的内在价值深入理解,形成自身对学校足球服务的第一本质属性、校园足球活动的第一精神属性也是第一教育性价值的核心价值高度认同,明晰对校园足球教育在培养学生身心成长教育、行为塑造、精神培养、美学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社会化教育适应市场经济中产生的积极重要作用。

2 中小学校园足球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在"双减"背景下,我国中小学校园足球正处于发展的绝佳时期。中小学校园足球发展规模大幅度增加,课后培训、课外培训明显增多,正处于培养、挖掘具有足球运动潜力的学生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力普及、推广足球文化的重要时期。落实中小学足球普及课,建设中小学特色足球文化,杜绝为数据、为名誉、为利益而导致低质量、低效率开展中小学校园足球的情况发生。

2.1竞赛机制单一,足球人才通道不畅通。大部分地市每年有1次针对小学三年级运动队及以上的官方比赛,此外各学校每年还会自行举办班级联赛,但这2类比赛远远达不到"常赛"的要求,同时比赛并未全面覆盖,竟赛体系不够完善、竟赛种类单一,会导致足球基础不牢、文化推广难等问题。人才的成长发展通道主要涉及优秀青少年足球人才资源的早期识别、发现、培养、输送转化和培养淘汰,涉及有关教育研究部门决策和文化体育部门执行的一些重大改革政策,特别应是涉及有关对口升学考试制度、运动员的选拔录用制度等。在国家出台特长生政策后,很多地区并未出台针对足球优秀苗子的政策,这也导致其面临着"无球可踢"的难题。

2.2社会组织参与缺乏规章制度。社会足球俱乐部同样也是提供一项更加良好与高效优质的业余教育提供资源整合与自我补充的培养的方式,能够有效通过俱乐部有效地整合并利用现有社会海量与闲置的社会各种闲散社会资金、游离于在社会外的优质业余足球教练员资源、闲暇场地,吸纳出数量众多并且符合一定条件要求的足球优秀业余青少年队员并利用在其各种课余的活动时间去充分的参与运动,但目前总体上呈现出"规模不一、机制各异"等特征。很多地区目前尚未出台明确的政策监管学校与各类体育机构的合作,社会足球俱乐部在参与校园足球建设中,存在违规收费、敷衍训练等现象,没有制度保障,根本无从维护青少年的权益。

2.3校园足球文化不足。足球不仅是一项运动,而且还是一种文化。足球运动学校要能想得到一个长久稳健的高速发展,学校必须在积极大力晋体育课及学校足球等运动开展的基础同时,必须注意积极大力营造学校良好稳定的现代校园足球文化氛围。但就现在很多中小学而言,中小学校园足球正在全面普及的道路上,但校园足球文化明显不足,甚至有所缺失。总体来说,学校校园足球文化不足,严重阻碍了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发展。

3"双减"政策背景下校园足球的推进策略

3.1健全政策体系,学校夯实质量。充分利用好外部市场资源,以招标购买有偿服务产品等市场方式与相关社会力量、市场力量等开展合作,并着重明确运动伤害事故风险共担原则,构建预防及应急处置机制。积极完善域内校园足球竟赛体系,合理确定赛制赛程,严肃规范赛风赛纪,并推动城乡间、区域间、等级间赛事的衔接贯通。主动与足球协会、体育类高等学校等专业主体建立合作机制,为服务校园足球发展提供更多高水平专业资源。跟进做好社会足球培训机构监管工作,维护社会足球培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防范资本无序扩张和逐利侵蚀。

3.2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要树立"家校社协同育体"的责任意识,密切与学校、社会足球培训机构的联系,共享经验、提供建议、反映诉求,不当"甩手掌柜",实现家庭与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联结互补。要成为教育内卷的"抵制者"。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不只重视排名这"一事之先",更要重视子女的身体健康、人格健全与能力发展;不只关注分数这"一时之得",更要关注子女的自我实现与成长性自我认同的形成。

3.3营造校园足球氛围,提高对足球运动的认知。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对足球运动的正确认知,对校园足球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因此,针对此问题,学校首先应贯彻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的思想方针,发挥组织作用,加强学校各科教师对校园足球运动的正确认知。同时,集体组织非足球专业的学科教师进行足球理论知识与实践培训,让非足球专业的学科教师对足球运动的基本技术、战术等形成初步的理解,能给学生最基础的足球指导。其次,学校要采用多种宣传手段,加强家长对足球运动的认知。同时,开设学生足球校本课程、组织参与校内园外各类足球联赛培训等,让我校学生深入感受现代足球等运动带来的足球魅力,加强了对传统足球文化运动特点的直观理解,吸引部分学生愿意主动参加进行课外足球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语

"双减"政策实施和校园足球发展,都是复杂而艰巨的长期性系统工程,是共同面向教育改革、共同指向学生全面发展、共同关系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事业。各方力量应当抓住机遇、挑起责任、放眼长远,让"双减"政策踏石留印,让校园足球摆脱更多枷锁,绽放更大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薛二勇.“双减”政策执行的内涵、理念与路径[J].人民论坛,2022.6

[2] 边玉芳.“双减”背景下如何做好家庭教育指导[J].中国电化教育,2022.5

[3] 杨献南.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管理的基本问题与策略选择[J].体育科学,2019.6

作者简介:陈虎(1983.2-),男,河南省平顶山人,平顶山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足球教育训练。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