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直观教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朱镕蘂
  
一起文学
2022年18期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四中学 245000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重要意义。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策略,实现教学与现实的有效结合。 [1]充分而恰当地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具,能帮助学生对历史的发展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历史教学,直观教具,应用

引  言:历史知识是过去的、广泛的和不可再现的,这给学生接受历史知识造成一定障碍。历史教学中巧妙地使用多种多样的直观教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使用直观教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历史教学中,只是通过教师的语言直观学生往往无法全面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因而需要借助多种形式的直观教具辅助教学。[2]运用直观教具可以将过去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予以直观化、形象化,便于学生感知、接受。人类从远古至现今,出现过众多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通过运用直观教具,能够将抽象的历史事实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初中学生年龄较小,思维片面性和表面性明显,对历史认识不深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运用直观教具,创设历史情境,将抽象、模糊的历史事件转变为学生自己可以理解的直观印象,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历史直观教具的应用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借助直观教具的演示来帮助讲解,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氛围,让学生看得见、听得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泛舟历史长河,体验博大精深。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历史教学内容是遥远和陌生的,又无法直接感知,依靠教师精心制作选用的直观教具的展示,引导学生形成再造想象,使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头脑中观察到那发生在过去的陌生的客观对象,从而形成清晰的而不是错觉的历史表象。历史直观教具的使用是加强古今联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的需要。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之一。我们要善于捕捉周围涌现出来的新鲜信息,加以收集整理,将书本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做到思维与古今历史同步延伸或追根溯源,才能启入人心。[3]

二、演示直观教具的基本要求

1.选择合适的直观教具

运用直观教具重现历史形象,目的是把理性的知识发展为具体的概念、感性的知识。教师课前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思想教育因素,有计划地安排好运用的步骤和工具,一节课教具切不可过多、主次不分,应该符合最小代价的原则。

2.尽量挖掘教具的深层作用

采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要将直观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加强分析、归纳、比较能力的培养。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充分挖掘教具内涵,提出一些探求性的问题,诱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积极思考,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4]

3.注意教具的与时俱进

由于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师在选择教具时要注意与时俱进,不只是选择最新的教学设备,更要选择最新的历史研究成果以及学生最熟悉的影视剧作品。

三、直观教具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音频教具的运用

听觉教具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音乐,可以营造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综合、分析、推理,进行创造性、主动性学习。

例如,讲授八年级上册《抗日救亡运动》时,首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低沉而悲壮的旋律很快就把学生思维逐渐融人歌曲的意境中去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地图、模型和图片等视觉型教具的运用

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活动演变,都要依靠一定的空间,历史地图正好反映了这种活动演变的场所。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历史地图,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例如,讲授八年级上册《北伐战争》时,可以将孙传芳、吴佩孚、张作霖和广州国民政府的势力范围在幻灯片中先展示出来,然后通过动画效果,展示北伐军进军的路线,将静态地图变成立体、多变的地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掌握握北伐战争的进军过程和结果。

在历史直观教具中,文物、模型是最典型的一种,它们能帮助学生再现过去的历史形象,使看不到、摸不着的历史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模型直观代替实物,比如,北京人头部复原像,曲辕犁,筒车等。出示模型时,先引导学生进行概貌观察、然后进行具体观察。例如,讲述唐朝“筒车”时,演示“筒车”模型的过程中与三国时期的“翻车”进行对比,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在学习八年级上册《中华民国的创建》时,我用一枚家传的民国三年的银元导入,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钱币吗,你们知道这个上面的民国三年是指历史上的那一年呢?并让学生传看该银元,直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图片主要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课本和地图册中的图片,对于这类图片,教师要充分运用并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另一类是教师以多媒体形式展示的补充图片,对于这类图片,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图片,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现象。

3.电影和视频等视听型教具运用

电影、电视重现了历史的生动形象和场面,起到教师平铺直叙难以收到的效果。例如,讲授《鸦片战争》内容时,可先播放《大国崛起》中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繁荣景象、人们的生活来展现现代文明带来的方便快捷,然后再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画面。通过这些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巨大的变化和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深重灾难,而且引起学生对鸦片战争中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与英国先进的生产力的对比思考。学习“五四运动”一节时,我先给学生播放了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的几个片段,然后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提问:“这反映的是什么事件?”随即导入新课。

4.现代交互性直观教具的运用

相对传统的直观教具而言,电化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直观教具。随着技术发展,出现大量新的教学技术,如畅言、白板和101教育PPT等等。这类教具能根据学生学习的程度去控制学习内容,并且可以使学生在行为、认知、情感等方面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例如,讲授九年级《探寻新航路》时,关于迪亚士等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既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重点。我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白板课件,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途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白板上操作,加深印象。

历史课堂需要把过去发生的事件和出现过的人物展现在学生面前,直观教具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能够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学生感知和理解历史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不断探索和尝试直观教具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更好发挥直观教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汉国.新编历史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1—35.

[2]董义生.历史教学与直观教具[J].淮南师范学院报.2005(2):114-115.

[3]叶玫.试论直观教具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咨询导报.2006(9):219.

[4]李琼.在历史教学中发挥直观教具的积极作用[J].贵阳师专学报. 2001(4):87-8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