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家庭教育中“五育”并举教育理念落实的对策

张凯利
  
一起文学
2022年19期
延边大学 师范学院

摘 要:家庭教育对每个人来说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伴随着每个人成长的终身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本文就“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家庭教育过程中的现实瓶颈以及如何更好地促进“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融入家庭教育进行初步的探讨,以促进“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在家庭教育中的落实,促进家庭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五育并举;家庭教育;教育理念;全面发展

一、“五育”并举教育理念的由来及对家庭教育的需求

五育并举是现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倡导的育人模式。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辛亥革命胜利后不久,由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提出,其主要内容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五育并举内容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尤其是随着“双减”政策的持续实施,素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而五育并举恰是素质教育的主题内容,以应试教育抓成绩为本的做法得到根本性扭转,使减负真正得以实现。对于家长们来说必须要清楚的一点是,五育并举不仅仅是学校育人的宗旨,还应受到家庭教育的充分重视,从而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五育”并举走进家庭教育中的现实瓶颈

新时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的核心要义,落实过程中则要注重建设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全面育人体系[[参考文献

李建民,陈如平.新时代普通高中教育转型发展关键在育人模式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9(09).]],为扭转家庭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促进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更好地与学校教育相衔接。深化家庭教育育人方式改革,解决长期存在的家庭教育模式和观念问题。目前在家庭教育中深化“五育”并举理念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现实问题,本文主要归结为以下三点:其一,家庭教育中“五育”失衡;其二,家庭教育中将“五育”内部逻辑分裂,缺乏互通融合;其三,家庭教育中相应的评价模式落后。

三、家庭教育中“五育”并举的实践路径

针对“五育”理念在家庭教育中落实中的瓶颈,本文提出以下几条实践路径: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第一,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增强作为父母注重子女身心健康发展的使命感。推进五育融合教育的重要前提,是转变以前的固有观念,形成正确的教育观点[[杨丽.“五育融合”的历史演进、现实困境及实现之策——基于新发展阶段背景下的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21(04).]]。认识到“五育”的全面发展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第二,注重家庭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良好的家庭传统会对孩子产生积极影响。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和特长,更要加强学生的品德建设、实践修养和政治信念,从而“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第三,促进家庭和谐,营造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父母应该尊重孩子各方面的兴趣爱好,应该注重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需要及时沟通与交流,了解孩子的需求,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主体性的转化,寻找问题发生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李婧.家庭教育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现存问题及路径研究[J].品位·经典,2022(04).]]。

(二)推进家校共育,实现“五育”均衡发展。

第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功,取决于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密切合作[[杨启光.新时代我国家庭视角的教育政策创新体系建构[J].南京社会科学,2022(03).]]。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延伸,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通过家长和老师的沟通,家长和老师都能更加全面的了解孩子,促进孩子在家校共育中全面发展。第二,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教育机制。家长通过家长会等线下活动和班级微信群或钉钉平台等线上交流活动,与教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与班级中的其他家长相互交流分享教育经验,以促进家庭教育适应孩子的需要。第三,家长应主动跟孩子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家长的有效沟通可能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家长与教师的及时沟通与孩子的有效沟通以及教育方法的选择对孩子在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正面影响,对实现“五育”的均衡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三)更新评价理念,提倡多元评价。

第一,综合评价正成为教育评价的趋势和导向[[周光礼,袁晓萍.聚焦“四个评价” 深化教育评价机制改革[J].中国试,2020(08).]]。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要更加注重全面发展。综合评价正成为教育评价的趋势和导向,家长对孩子的评价理念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更新。父母作为评价的主体,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评价孩子,应综合地看一个孩子的发展和成长。第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评价对孩子会产生重要影响,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夸赞,父母的鼓励会给予孩子自信和力量,所以父母在评价孩子时要引导着孩子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第三,评价的方式要多元化。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成长路径和成长目标,也就是说,在教育层面学生成长是多元化的,教育评价要以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树立多元化的评价观。父母要多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通过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家长和老师可以从彼此的视角下更多的去了解孩子,发挥教育的合力,实现“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家庭教育之中。

结语

家庭教育是人接受教育的起点,在儿童正式接受集体教育之前,家庭教育应确保儿童的身心健康,为孩子接受各学段的教育打下良好基础。教育的本质意义在于解放心灵,唤醒智慧,培养自由完整的人。家庭教育是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实现主基教育的有效衔接,实现孩子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实现孩子的全面个性发展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言: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促进“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与家庭教育相融合,实现孩子的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李建民,陈如平.新时代普通高中教育转型发展关键在育人模式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9(09).

杨丽.“五育融合”的历史演进、现实困境及实现之策——基于新发展阶段背景下的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21(04).

李婧.家庭教育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现存问题及路径研究[J].品位·经典,2022(04).

杨启光.新时代我国家庭视角的教育政策创新体系建构[J].南京社会科学,2022(03).

周光礼,袁晓萍.聚焦“四个评价” 深化教育评价机制改革[J].中国试,2020(08).

袁建林,熊颖.我国基础教育评价制度的结构、问题及完善路径[J].中国考试,2022(01).

作者简介:张凯利(1997.07),女,汉族,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收刊人: 张凯利

手机号码: 18043545599

地址: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公园街道公园路977号延边大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