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幼儿园班级规则教育
——基于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研究
摘要:在幼儿园内开展的教育活动当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便是对幼儿所开展的规则教育。由于幼儿阶段正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日常活动中就需要幼儿教师能够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好活动内容,进一步突出体现出规则教育的积极意义。基于幼儿日常生活活动进一步推进规则教育内容的讲解,不断引导幼儿能够明确规则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将结合科学制定幼儿园日常活动常规细则、转变教育者对规则教育目的的认识、以尊重幼儿主体性为基础制定规则、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制定班级的公约等多样化策略与方法,有效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规则教育;日常生活
一、科学制定幼儿园日常活动常规细则
在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中,要想更好地开展规则教育,则一定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则与制度作为基础标准,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加规范化地按照相应的常规制度细则来引导幼儿形成规则的认知。在对于规则制度进行制定的过程当中,幼儿教师应当根据班级幼儿的成长特点以及个性特征等,更加具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规范行为习惯的养成[1]。并且为了能够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也需要差异化地对其进行引导,在日常生活的多样活动中为幼儿渗透规则规范,确保幼儿能够认知规则、遵守规则。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中洗手环节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其正确掌握清洗方式,则需要在相应的洗手区域内张贴相关的正确洗手流程,并且结合生动形象的海报内容,积极影响幼儿对规则内容进行了解,更好地促进自身行为规范的养成。幼儿园方面科学地制定出日常活动的常规细则,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清晰掌握学习相关的正确洗手步骤,有助于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而且还可以相应开设游戏情境,通过教师的演示环节和幼儿的模仿环节,有效渗透规则内容。
二、转变教育者对规则教育目的的认识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通常也是采用填鸭式的方式,直接对于规则教育内容进行灌输,通过强制性的方式,无法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一味地通过命令、强制性的口吻进行规则教育,则难以促进其形成规则意识。现如今,最为关键和基础的便是需要幼儿教师能够转变对教育目的的认识,更好地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进而才能够将规则知识逐渐内化,让规则意识能够被幼儿所认知,并在其内心处扎根发展[2]。
基于传统幼儿园开展的规则教育情况可以发现,通常情况下,幼儿只是在幼儿园班级内表现出极乖的现象,反而回到家庭当中还是不会遵守相应规则。因此,还是需要幼儿教师能够进一步转变自身对规则教育目的的认识,进而能够通过日常生活活动中的规则教育活动。进一步帮助幼儿认知规则规范,唤醒其规则意识与主体意识,结合幼儿的成长需求相应给予有针对性地规则教育。
三、以尊重幼儿主体性为基础制定规则
在以往的幼儿园规则教育中,相应的规则规范都会被认为是一种知识内容,进而多数情况下都是强制要求幼儿进行学习和遵守,这样一来,则会忽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现如今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中,教师应当尊重幼儿主体性,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关的规则。考虑幼儿年龄、幼儿天性以及主观能动性、主体执行能力等,进一步对规则教育进行深入研究。除此之外,也应当进行差异化的研究,更好地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以及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其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要想进一步突出幼儿的主体性特点,则需要幼儿教师积极与幼儿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进行互动的环节中,了解幼儿的个性特征以及成长需求等,进一步结合其兴趣爱好来制定规则内容,设计规则教育活动。例如,在引导幼儿了解学习站排时要遵守排队规则、走路或下楼梯时不能说话等规则,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使其能够发挥自身的主体执行能力,通过活动的时间过程,更好地认知规则,感受遵守规则所带来的快乐[3]。
四、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制定班级的公约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中,要想进一步突出教育活动的价值,为幼儿的成长起到积极的影响,则幼儿教师一定要避免以强制性的口吻来进行要求。在进行规则的认知学习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更多地是需要幼儿能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而能够积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幼儿参与到班级公约的制定活动中,有助于幼儿对规则理解的同时,又能够强化规则教育的认知与实践环节,在潜移默化中为其渗透规则意识[4]。
在幼儿园传统地制定规则或是制定班级公约内容时,都只是教师来进行强制性的规定,这样一来,难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和学习需求。因此,现如今为了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成长,则可以引导其积极参与到班级公约的制定环节中,充分考虑幼儿的成长特征与主体意识。在制定班级规则和入园规则时,教师与幼儿进行相互的沟通与互动,切记不要采用一些“禁止”、“不准”等词语,进而使其积极参与制定规则,有助于幼儿了解规则内容,形成规则意识。
结束语:综上可知,在幼儿园班级的日常生活活动中,规则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需要幼儿教师以及幼儿园方面都给予高度重视。通过有效转变幼儿教师传统对规则教育目的的认识,通过尊重幼儿主体性、科学制定常规细则、引导幼儿参与制定班级公约等多样化策略与方法,有效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促进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以及规则意识。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则需要充分结合幼儿的成长特征,利用科学合理的规则教育方式,逐渐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沐.幼儿园规则教育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1(05):93-96.
[2]杨丽娜.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方法[J].好家长,2020(08):38.
[3]王沐. 幼儿园规则教育的实施现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4]祁红英.幼儿园班级规则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