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唐纳德?舍恩“反思实践”理论对提升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启示
摘要:近年来,民办高职院校作为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任务的重要载体之一,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作用。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科学研究的主力军,他们的科研水平,决定着其所在院校科研发展前景和社会影响力。如何有效的提升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唐纳德·舍恩的“反思实践”理论在我国已经得到广泛认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提升科研能力除了关注外在的、技术性知识的获取,还要关注“反思实践”,以便更好、更深入的理解“自己”以及从事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反思实践”理论 民办高职 青年教师 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民办高职院校发展迅速,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作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适应社会发展的职业技能型人才。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实施者,在民办高职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高职教师做好科研,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科技服务能力、行业领域影响力,还能够反哺教学,提升专业水平、教学能力。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服务社会的重要保障。因此,应将加强教师科研能力培养提升到高职院校发展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青年教师是民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里最有活力的生命军,他们思想活跃、勇于创新,他们科研能力的高低及发展状况决定着民办高职院校整体的科研水平和发展趋势。
一、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现状
1.科研意识不强,科研积极性不高,缺乏科研经验。
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较差,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意识差,积极性不高。有些年轻教师不知道科研是什么,该做什么,更谈不上如何才能提高。他们甚至认为只要把书教好就行,做科研没有意义。二是缺乏经验,对科研望而生畏。有些年轻老师,对科研很感兴趣,但是显得缺乏自信心,认为科研离自己很远,不知道如何下手,甚至认为这项工作让人“高不可攀”。
2.教学任务繁重,科研精力不足。
繁重的教学任务成为影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又一重要原因。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教师们面临着沉重的教学负担。尤其是青年教师,是民办高职院校教学队伍的主力军,新课、教改试验课等多数都是由他们来承担,为了上好这些课程,他们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他们平时不但要忙于写教案、备课、批改作业、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应付各项检查,还有可能要完成领导交给的其他教学任务或者非教学任务。
3.青年教师科研行为具有短期性和随意性,科研质量不高。
很多教师申请课题、做科研、撰写论文都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具有短期性或者随意性的特点。很多年轻教师,写论文、做科研就是单纯地为了评职称,在要评讲师或者副教授的前两年时间,才开始着手准备。有些青年教师在评职称的前3-4年时间,几乎是没有任何科研成果的,而在前l-2年,以每年2篇,甚至3-4篇的速度迅速出成果,在评完职称后,这些老师又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偃旗息鼓。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显然是不可能的。
二、唐纳德·舍恩的“反思实践”理论
唐纳德·舍恩(Donald Schon)是美国当代教育家。他提出“反思实践”和“反思实践者”的思想直接推动了专业教育领域“由关注理论到关注实践”的转变,对当时及以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反思实践”的特征在于:立足于特定的教育情境,解决特定情景中的问题,在行动中进行反思,获取实践性知识。具体分为“对行动的反思”和“在行动中反思两种形式。
三、唐纳德·舍恩“反思实践”理论对提升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启示
唐纳德·舍恩的理论使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了“反思性实践”的重要性。“实践—反思”理论在我国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不仅要专注于知识的传递,还要发展科研能力,注重对社会的服务,这些并不是单靠培训就能获得。因此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提升科研能力除了关注外在的、技术性知识的获取,还要关注“反思实践”,以便更好、更深入的理解“自己”以及从事的教学活动。
1.反思性总结,建立经验库
这是舍恩倡导的一种反思性研究方法。根据舍恩的观点,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会积累一些过去经历的案例,这些案例汇总成教师的经验库。当教师遇到新问题时,教师会有意识地去经验库中寻找案例进行比对,如果能够找到情境相似的案例,教师就会把新问题当做是熟悉的问题来处理;如果经验库中找不到可匹配的案例,教师就会重新思考如何解决新问题。新的策略经反思总结又会储存到教师的经验库中,成为以后解决新问题的经验。
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因缺乏科研经验,不知道科研是什么,该如何下手,对科研望而生畏。他们可以从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入手,对自己的实践进行主动地、系统地反思与探究的过程,对经验进行反思性总结,汇总成经验库,并对经验库不断完善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对实践的研究过程。反思不仅限于教学上,还包括职业技能实践。反思性总结要求教师对经验进行回顾分析与梳理,总结成功案例背后的原因以及所适用的情境,把隐性的行动中的识知显性化。反思性研究也不是随意的总结,例如课例研究,就需要研究设计、收集与分析数据的过程,用证据来支持结论。这有助于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改进教学实践,丰富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有助于他们树立科研信心,明白搞科研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认真做好每一步,就能做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2.实践过程中研究
舍恩提出了一种行动中反思方式,即现场实验或探索性实验,其本质就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反思性的探究活动,它由教师针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直接参与和开展调查与研究,其目的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行动研究中,研究主体是教师或实践者;研究内容是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是微观的、具体的;其研究过程是系统地探究行为,即包括计划——实施——调整——再实施等多次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其研究目的是解决问题,改进自己的实践。在这个不断探究、螺旋式循环上升的过程中,教师们能够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新知。
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因教学任务繁重等原因,缺乏科研精力,同时因缺乏科研规划,科研工作具有短期性和随意性的特点,科研质量不高。在行动中反思可以帮助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将他人的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这样将科研融入教学过程,从教学实践中实践科研成果,又将成果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论证和检验。这样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掌握学科前沿知识和专业发展方向。
同时,高职教育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应根据区域产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变化来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人才培养计划,因此,高职院校教师也应加强与区域内的企业合作,以服务企业的应用性研究为导向。高职教师应深入到企业、工厂,深入到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的生产现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难题。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可以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进行“行动中反思”,进行应用性科学研究,从中积累生产经验,把握行业生产技术前沿动态,在教学中就能结合生产实际需要传授相关理论和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技能。
经历了行动研究后,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都会发生改变,教师在实践中形成了反思的专业习惯,并以行动研究的方式去解决日常教学问题;行动研究能够促进合作式、学习型的教师文化的形成;同时,行动研究还能够使教师克服职业倦怠,找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提升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孟冬.地方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8:58-76;
[2]宋嵘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与提升的策略探析[J].职教论坛,2009,11;
[3]杨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5,(10):64-66
[4]周鑫,吴义昌.教师的四种专业实践行为——基于舍恩的反映性实践思想[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41(1);
[5]王军.教师适合做什么样的研究_学术研究或反思性研究——基于舍恩观点的分析[J].当代教师教育,2012,12(4);
[6]王军.舍恩反思实践专业教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8);
[7]汪少婷.民办高职院校新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上海市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
[8]梁明.高职教师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相互促进作用[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
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职业院校专项):“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现状分析及提升路径探索”,课题编号:JZ18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