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下的小学语文中高段记叙文类学习单设计
为了真正的落实教育部的“五项管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学校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更要结合“教学评一致性”,借助学习单这个工具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减负增效的情况下,努力提高小学语文中高段课堂教学质量。通过“教学评一致性”的理论引领,有效为课堂教学服务,使课堂教学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校课题组的老师设计了中高段记叙文类的学习单。
学生的学习单包括课前预习、课中测评、课后拓展三个方面。课前通过预习单指导学生如何预习;课中应用学习单的评价任务落实学习目标,讲究任务设置的技巧,有梯度注重差异性设计帮助学生学习的支架,给学生预留攀登的空间;课后通过学习单的引领,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开展一些延伸性的研究活动,使其进一步掌握本课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进一步加深对课程的体验。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这个单元选取的是革命题材,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革命先烈的事迹,感受革命志士不怕艰难困苦、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进而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铸就坚韧向上、追求理想的品质。本单元的文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必须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收集课外资料,了解故事背景,可以访问经历革命战争的老人,还可以收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在“课前预习”时学生的任务是:通过看书、看电影、访问、查资料等方式,围绕表示时间、地点和事件的关键词“狼牙山”“晋察冀根据地”“抗日战争”等内容查阅背景资料。这一任务的设计意图是:了解事件发生的基本背景,方便读懂课文。在课中“内容梳理”一栏,学生的任务是:
一、列出课文第二、三、四部分的小标题。
1.借助课后题,了解课文分为五部分。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再讲讲这个故事。
接受任务( )→( )→( )→英勇跳崖
2.借助“接受任务”这个小标题,学会提炼小标题的方法。
3.运用“借助关键词句,提取概括信息”的方法,列出课文第二、三、四部分内容的小标题。
二、借助小标题,概括课文中主要内容。
1.观察小标题,把课文各部分内容连起来。
2.补充必要的语句,加入连接词,让课文内容通顺连贯。
三、圈出文中描写五位壮士的四字词语,体会词语表达的感情。
1.浏览课文,圈出描写五位壮士的四字词语。
2.读出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
这一任务的设计意图是:借助课后习题,概括小标题,为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表达顺序、感知人物形象等打下基础。
在 “我的思考”一栏,学生的任务是:
一、感受五位壮士英雄气概(第二课时)
1.默读课文2--9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圈出关键词语,并在旁边作批注。
2抓住班长马宝玉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感受他的英雄气概.
3抓住其余四名战士的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感受他们的英雄气概。
4.抓住文中对五位战士的整体描写,感受他们的英雄气概。
二、关注文章写法
1.课文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就是“面”的描写)也写了每一位战士,(也就是“点”的描写)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找找课文中还在哪里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
这一任务的设计意图是:设研读重要语段时,要学会抓关键词句细细品味,用个性化的理解与文本、作者对话。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其情感,并了解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
在“拓展延伸”一栏,学生的任务是:
1.观看《狼牙山五壮士》影片。
2. 阅读《抗日英雄小故事》
3.观看抗日题材的影片,如:《小兵张嘎》《地道战》等。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师的教育理念有了转变,从以前的灌输式课堂转变为生成式课堂,努力做到让语文教学回家。这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能应用学习单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逐渐从以教为主走向已学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