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实例的山区二级公路改建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交通安全性评价分析

董延琦
  
一起电力科技
2022年6期
贵州省遵义公路管理局 贵州省遵义市 563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公路安全性评价以公路使用者出发,在事故发生之前发现道路存在的潜在安全因素,提前进行预防,降低公路运营后的事故率。本文以G348某段的改扩建为依托,对道路的线形比选、设计要素、平面交叉、交通工程设施进行安全评价分析,以使得该公路在通车运行期间的安全性得到提高。

关键词:山区公路;安全评价;交通工程;交通安全

Abstract: Traffic safety evaluation is based on road users to find out the potential safety factors of the road before the accident happening, and it is to prevent them in advance, and reduce the accident rate after transportation beginning. Based on the reconstruction and expansion of a mountainous road reconstruction, this paper makes a safety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alignment comparison and selection of the road, design elements, level crossing and traffic engineering facilities, so as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the road during its opening and operation.

Key words: mountainous road; safety evaluation; traffic engineering; traffic safety

0 引言

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通常采用警告标志标线、限速标志、抓拍等交通工程措施来降低运营期间的交通事故率,交通工程措施需要在道路运营期间不断的去调整,完善才能不断的提高安全水平,会经历一个事故的阵痛期。在道路的规划、设计阶段进行安全性评价,发现潜在的安全因素,提前进行干预完善,可以减少建成后的损失,提高运营期间的安全性。公路安全性评估,以道路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在道路建设之前对设计成果进行安全评估,发现问题并完善方案,提高建成后道路的安全性,降低道路的安全风险[1]。

1 工程概况

某段山区公路,技术等级为二级,路基宽度8.5m,路面宽度7.5m,设计速度40km/h。由于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原有道路变为场镇道路,交通量持续增加,过境车辆通行困难,急需对原有道路进行改扩建升级。此二级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如表1所示。

对比规范要求,改建道路的设计指标均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值。

2 方案比选评价

路线比选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2]。道路初步设计时提供了两个方案,比选方案统计表如2

推荐线主要采用新建,比较线为利用原有道路进行改扩建。同比较线相比,推荐线里程段、拆迁少、建设成本低、对场镇影响小符合场镇规划。

安全检查清单对比选方案地形地质条件等五个方面,进行安全评价打分。采用综合模糊评价法,对比选方案进行评价,得到评价结果。经计算,各比选方案的得分如表3所示。

计算结果K线及推荐线的得分远远小于比较线,根据综合模糊评价法的得分评价规则,得分越低则风险越小,交通安全保障能力越强,可以得到K线及推荐线的安全性更好。

3 设计要素评价

3.1 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

车速协调性评价分析可以使得设计道路更符合公路实际运营,更具科学性[3]。协调性评价包括相邻路段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和同一路段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协调性评价。评价标准如表所示。

经运行速度梯度的计算,该段道路有若干路段属于协调性不良路段。运行速度预测值的计算结果表明,小型车的运行速度显著高于大型车,局部路段超过20km/h,对比评价标准,说明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的协调性不良。通过对运行速度协调性进行评价,该段道路的速度协调性不佳,需要采取限速等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整体的速度协调性。

3.2 路线评价

该段道路的平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的取值,均满足规范要求。视距是保证公路运行安全的重要设计指标。该段道路有多处小半径曲线路段,视距不满足相关要求,存在视野受限,需要采取相应的交通工程措施。对该段道路的纵坡进行调查,满足规范要求,但存在连续的长下坡、长上坡的情况,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3.3 路侧评价

路侧评价通过路侧净区宽度这一指标来进行。规范规定,填方路段,边坡坡度陡于1:3.5时,边坡不能行车,不能作为有效宽度。该段道路一般路基填方边坡坡比为1:1.5、1:1.75,不满足路侧净区的要求;填方路段所提供的路侧净区宽度为0.75m,不满足路侧净区的要求。该段道路,挖方直线段路堑边沟无盖板,无法提供路侧净区,挖方边坡坡比为1:0.3~1:1,所能提供的路侧净区宽度为0.75m(土路肩),不满足路侧净区的要求。挖方段未设置护栏。与直线段相比,曲线段需要更大的路侧净区。项目大多数路段曲线净区都不满足要求。

4 平面交叉评价

道路交叉口是设计和施工的关键节点[4]。根据公路设计规范要求,二级公路干线公路平面交叉的最小间距不小于500m,集散公路不小于300m。该段改建道路,全线共有13个交叉口,其中有两个交叉口不满足规范的要求。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限制交叉口之间的车速。

全线被交路转角半径均较小,不利于车辆的汇入,平面交叉角除K679+568和K681+420为直角,K682+380为120°之外,其余交叉口都为斜角,交叉口必须斜交时,应不小于45°,部分路段未设置交通安全标识等设施,部分交叉间距小于300m不满足规范要求,应在考虑行人安全方面着手,建议增加限速标识,可采取路面减速设施,增加警示和反光标识等。

5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评价

交通安全设施是公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车辆安全、畅通、高效、快捷行驶的交通工程基础设施,在现代道路交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需要满足相关的行业规范要求,该段道路标志、标线的设计都符合相关的要求,但需要明确标志的反光类型、标线的设置间隔。护栏的设置满足设置要求,建议在施工图时核查设置在挖方段路侧的交通标志等路侧障碍物的具体位置,应将其移至路侧安全净空区以外;若移动困难,应考虑设置路侧护栏保护。根据运行速度的计算,该段道路的速度协调性不佳,在曲线段时应设置线形轮廓标,在小半径曲线段进行加密处理。

6 结论

项目主要设计指标满足相关的规范要求。山区的地形、气候条件对交通安全有不利影响,建议通过加强交通工程措施的方式来进行缓解。该项目为改扩建项目,利用多段既有公路,局部路段线形指标较低,建议提高线形指标、加强交通工程措施以保证安全。速度协调性较差,需要进行线形优化。侵入道路区域的障碍物要及时清除,保证行车安全。在部分条件受限的交叉口区域,需要设置警示桩,采取相应的限速措施,对转角进行优化,提高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钟小明,杨志刚,周娟,张健.《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程》(T/CECS G:E10-2021)解读[J].公路,2022,67(04):261-267.

[2]张霖波,冯长林,刘志强.公路路线方案比选的模糊综合评价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9,31(02):347-350.

[3]屈强.从道路几何容许车速和限制车速协调性探讨公路线形设计方法[J].公路,2020,65(04):238-242.

[4]卢阳.市政道路与国道交叉口新建工程的安全影响评价[J].四川建材,2022,48(01):228-229.

[5]王益,荣建,陈家源,汤婧,罗薇.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评价方法研究[J].公路,2022,67(04):331-33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