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今年来,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建筑行业发展的速度比较快,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施工模式,该施工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工程施工的进度,并且弥补传统施工模式重点不足之处。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潜在的问题有很多,管理人员应该做好分析工作,及时排除影响因素,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发展
引言
装配式建筑相较于传统施工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大大提高施工进度、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目前,装配式建筑施工方式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施工方法之一,在民用建筑中体现的更加明显。
1装配式建筑概述
1.1装配式建筑内涵
装配式建筑,其是指一种建筑施工技术手段,其将建筑构件在工厂中通过流水化作业的方式生产预制出来,然后直接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建筑。相比较传统建筑施工而言,装配式建筑建造需要经历设计、采购、生产构件、施工吊装等多个环节,需要通过有效、合理、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我国最早引进装配式建筑是在20世纪中叶,但是由于形式比较单一,造价过高,因为并未投入使用。到了20世纪80年代,国内住宅在改革开放形势下进行市场化改革,这为装配式建筑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建筑工业化不断创新和发展,再加之国家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装配式建筑受到各级政府和建筑行业从业者的关注。
1.2装配式建筑应用优势
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优势明显,其一,其是预制件的形式,现场施工中大大减少了现浇作业量,现场人员需要进行装配作业,这样明显提升了施工现场作业的效率,能够有效减少延误工期进度等问题。其二,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大大屏蔽了来自外界的影响和干扰,为现场施工环节的稳定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其三,装配式建筑将建筑环节和装修环节融为一体,这样使得主体施工与装修能够同步推进。其四,采用装配式施工方式,极大节省了人力劳工,为建筑单位提升了工程收益。其五,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出信息化优势,实现建筑施工过程全面信息化管理。其六,采用装配式建筑,能够有效控制建筑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料,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而且有些结构预制件还能够回收利用,节省了资源。
2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信息碎片化,出现信息流壁垒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模块化建筑在建筑项目中仍然处于碎片化的状况,包括建筑设计、建筑部件的预制、建筑施工、吊装、运输等环节。若管理信息没有得到更好的互通,会导致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制作和施工效率大大降低,进而增加了施工工期,提高施成本。BIM的引入能够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不仅可以及时、有效地收集、分析信息,也能提供系统化平台,充分掌握项目工程管理的整体状况,有助于施工管理控制[3]。然而BIM软件的自主开发力度较为薄弱,二次开发程度出现较大的差异性,建筑信息和工业制作信息出现严重的互通障碍,造成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在不同参建单位之间存在管理信息壁垒,缺乏沟通和交流,导致项目施工管理过程较为困难。
2.2装配式建筑工程安装质量问题
在钢筋的施工过程中,若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没有得到有效开展,会导致钢筋出现折断、弯曲的状况,从而造成构建套筒和钢筋位置与设计图纸出现一定的偏差。若偏差情况较为严重,会造成钢筋不能直接插入到建筑构件当中。在预制墙板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竖向钢筋进行施工,而竖向钢筋在实际的定位过程中,需要大大提高精度,确保施工过程能够顺利开展。为此,预制墙板施工环节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会导致现浇墙板在安装的过程中出现模板偏位等情况,造成安装质量问题。
2.3工程管理协同效应不受重视
相较于传统建筑模式,装配建筑工程对工程管理的协同效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会有较为复杂的施工环节,对于不同的预制构建安装有不同的项目管理标准要求。管理人员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要将施工更加精细化,并且需要与其他多个部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确保装配式工程在施工中不会出现差错。另一方面,装配式建筑工程涉及大量且安装较为复杂的部件,对于施工标准和管理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多个部门、多个单位共同开展装配工作。但往往部分施工企业对于装配式建筑工程领域的认知程度相对较低,没有充分认识到工程管理协同效应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构建的安装方面,在现场施工时会出现安全质量问题,甚至会出现返工等情况,严重拖延了施工工期,增加施工成本。
3提高装配式建筑质量的相关解决措施
3.1预制构件安装的控制
在进行预制构件安装过程中,预制构件的相关指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制备时必须选择符合国家安全规程的起重设备,确保预制构件的质量。通常预制构件的重量和长度存在差异,企业选择的起重机规格也不同,因此管理人员需要预先规划起重机的运作场所,必要时必须铺设轨道和车辆。与此同时,企业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要求管理人员在施工前检查起重机的机器设备是否齐全,测量构件的重量,准备施工需要的脚手架等设备。此外,企业必须设立专业的设计部门制作图纸,预设投资限额的范围,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各种用途,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施工质量监督部门需要抽查有关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情况,必须在工程竣工时提交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等相关内容,接收工厂质量的投诉并及时解决问题,充分了解预制梁安装流程。监管部门在解决问题前必须注意工程质量的保修期,将超过保修期的问题建筑交由产权单位处理。质量监管部门需要了解客户投诉的内容,初步判断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合理程度,努力解决顾客提出的真实存在的工程问题。
3.2管理人员的管理对策
管理人员需要了解施工现场管理,了解多种节约资源的方法。与此同时,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做好质量问题预防工作,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施工单位应做好管理工作培训,在施工前规划施工所需材料,要求施工人员填写效果台账,安排施工人员检查下灰工具、模板、支撑等相关工具及材料,并检查施工结束后的地面情况,及时清理散漏的混凝土和砂石。此外,管理人员需要及时跟进现场施工的进度,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负责人,现场验收建筑器具及设备,检查产品的安全性和功能性,检查完毕后必须得到监督工程师的认可,增加施工工程检验的工序,保障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应充分熟知装配式建筑施工流程,明确流程管理要点,按照相应的规定开展工作。
3.3施工人员的管理对策
装配式建筑业的发展需要施工人员共同努力,因此企业必须建立施工现场考核制度,查看施工人员的出勤率,要求施工人员在岗期间必须做到随叫随到,若施工人员出现生病等情况需要请假,必须提前一天通知企业,减轻企业行政部门的工作量,有助于企业提前安排班次,提高施工效率。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在施工过程中会存在不匹配等问题,施工人员需要及时发现问题,通知厂家更换预制构件。与此同时,施工人员必须了解预制构件的技术要求,使用前检查构件的平整度、表面色泽均匀状况以及裂痕问题,并且需要将每个预制构件进行独立包装,使用叉车装卸。另外,企业必须规范施工人员行为,要求技术人员必须使用太阳能养护以及热模养护等方法保护预制构件,学习并了解养护膜的重要作用,能够利用透明材料搭建养护层,确保预制构件能够获得充足的温度和湿度,提高预制构件的使用寿命。
结语
装配式建筑方式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意义。为此,需要在实际的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增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从质量、安全、进度等角度充分考虑到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培养人才、加大管理力度、整个信息流等多种解决措施来提高整体水平,确保装配式建筑工程得到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刘正龙.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探讨[J].门窗,2019,21(17):1.
[2]贯士朋.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的分析[J].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2020,10(5):51.
[3]陈利华.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564(5):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