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大数据挖掘和信息处理技术的成都电力营销全业务监控平台研究与应用

何晓宇
  
一起电力科技
2022年10期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供电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引言

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供电企业营销业务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防范业务办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差错,保证供电公司的客户服务、电费回收等环节的工作质量,是近年来国网公司提质增效重点关注的领域。供电公司每天都有大量的业务发生,如何对各业务的重点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是营销业务一大课题。原有的业务稽查通常通过人工方式进行,效率低下,且过多依赖于稽查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改进传统业务、向数字化转型的需求迫在眉睫。

一、电力营销全业务监控平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原有的业务稽查通常通过人工方式进行:一是由稽查人员在海量的业务办理资料中查找问题,对客户用电现场、设备等进行小范围抽检;二是通过人工在供电企业的营销数据系统中进行数据比对,查找数据间的矛盾点、异常点,并形成电子表格工单进行下发核实。整体工作虽能有序推进,但工作效率不够高,针对性不强,且过多依赖于稽查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改进传统业务、向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日益高涨,必须依靠计算机来实现大规模的数据比对分析,才能真正发挥业务管控的职能。

为顺应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融合发展趋势,国网公司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充分应用大数据挖掘和信息处理技术,对营销稽查业务模式创新进行研究,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大规模的数据监控,让电脑代替人脑去查找、发现问题,能使营销稽查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同时在不增加现有稽查业务人力的基础上稳步进行智能营销稽查的转型。

二、平台建设的具体做法。

平台建设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充分应用大数据和信息处理技术,重点研究几个方面来建立电力营销稽查业务的数字化应用业务模式:一是如何提高异常问题数据质量,改变以往无效工单多、数据不准确的弊病;二是如何将业务专家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再现,让机器代替进行大规模的数据检索,扩大问题覆盖面;三是如何改进传统稽查业务流转不畅、大量工作内容以内网邮件、电子表格作为载体的低效工作模式。

具体做法如下:

(一)两大业务系统数据融合,布局天网电子眼,监控业务要道

针对传统稽查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利用电子计算机打造数字化业务监控系统,该系统独立于用电采集系统、营销业务186系统,作为独立的业务辅助系统,不对实际生产环境产生影响;同时打通数据接口,融合两大业务系统的关键数据(业务流程时间节点、抄表数据、表计电流电压数据等),再由业务专家精心设计筛查规则,在营销全业务中容易出错的“业务要道”布局稽查天网“电子眼”,通过固定的数据巡测周期,按照设计好的规则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大规模的数据监控,将不符合规则的信息整合形成异常数据,并自动生成可以在系统中进行流转的异常工单流,通过对营销各专业异常数据的分析研判,实现满足城网、农网、全口径的管理需求;作为公司市、县两级开展自主稽查工作的业务基础;最终达到能够有效监控业务情况、得出合理分析结论、整改问题数据、提升营销业务管理水平的目的。项目拓扑原理图如下:

(二)稽查业务线上化

1.稽查工单线上流转功能

传统稽查业务以纸质、电子表格工单为主要载体,发送、填写较为麻烦,无法快速统计和管控,且数据都在本地保存,在稽查工作完成后无法进行回溯和跟踪,往往造成问题“前清后乱”、屡查屡犯。为此,对当前营销稽查业务的工单流转模式进行重新梳理,充分结合公司当前组织架构设计,设计能够贯通市-县-所的业务工单流程,通过配置不同层级的权限,实现工单的线上传递,与实际业务流程一致,改变以往通过邮件、电子表格、文档等形式流转的传统模式,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在市级稽查工作人员监控发现问题后,随即派发工单至所属县公司,并由县公司组织进行问题核查与回复,经市公司人员审核完成后归档,形成流程闭环。

2.多种手段生成异常信息

一是实现日常监控主题自动化生成工单。通过对系统中已配置的稽查主题,能够通过系统自动定时任务的设置,每月固定时间生成异常工单。二是实现通过外部手工导入工单。针对部分异常来源于外部信息(如投诉举报、其他业务部门提取的异常等),在系统中保留手工导入工单的功能,全面实现稽查工单流转的线上化目标,实现对各类异常信息以系统工单的方式进行线上流转。

三、营销全业务监控平台研究过程中的创新点:

(一)RTCI工作法则。为改进老式稽查业务存在的规则粗糙,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为将数据有效性和稽查规则的命中率提升至极致,创新建立“R(研讨)T(试点)C(稽查)I(改进)”工作法则,将稽查规则有效性作为项目的“灵魂”和第一目标,反复迭代改进稽查规则。具体为:

研讨(Research):集思广益,头脑风暴,制订稽查主题规则雏形;

试点(Test):完成数据提取和校核后,选择部分试点单位验证,根据反馈结果改进规则;

全域稽查(Comprehensively audit):公司全域开展稽查;

改进(Improve):根据全面稽查的结果,再次改进稽查规则,部署为日常监控主题。

按照RTCI工作法则,完成在异常规则设计后,即通过试点、全域稽查等方式开展稽查业务,并根据各单位反馈的核查情况不断改进规则,形成固定的工作模式,异常规则有效性大幅提高。

(二)稽查业务线上化革新。对所有监控的异常自动在信息化系统(营销全业务管控平台)中生成异常工单,以简单易学、实用高效为原则,全面实现线上稽查工单流转,一键派单、分级审核,改变了以往通过邮件、电子表格等传统方式进行流转的业务模式,极大提升工作效率。

(三)管理模式创新。主要包括:重新梳理确定当前营销稽查工作的职责界面:由市公司层面集中研发稽查规则,根据成都公司业务管理需求研发多项具有特色的稽查主题,同时承接上级下发的各类稽查工单,持续督导县公司核查整改,并对闭环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县公司层面完善稽查人员配置,专注应用稽查主题,核查整改异常问题,落实闭环管控措施。在系统大数据的支持下,根据新的业务运营情况重新建立万户异常率、异常压降率、闭环整改率等多个指标综合评价的评价模式,极大丰富了以往稽查管理较为单一评价体系,更加切合工作实际,并编入关键业绩指标考核内容,为平台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四、营销全业务监控平台推广应用情况和产生的效益:

“营销全业务监控平台”项目利用大数据和信息化处理技术,创新数据分析方式,开展精准稽查主题研发及业务流转自动化研究,并成功部署上线,在成都范围内使用以来,应用成效显著,大大提升了稽查工作质效,推动了稽查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极具推广价值。

近年来打造以“表计失压”、“抄表数据异常”为代表的多个精品稽查主题,通过 “电子眼”的精准稽查,查处各类问题两千余笔,取得稽查业务经济成效超两千万元,稽查规则有效性大幅提升,异常总量大幅下降。平台的推广应用,实现了营销全业务全流程的风险高效识别和问题及时整改,提升了电力公司营销经营管理水平,同时,也减少了电费差错风险,促进了各类营销业务的规范化、标准化作业,对于提升用户用电体验,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和优化营商环境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

结束语

成都电力营销全业务监控平台在系统功能方面更多侧重于计量、采集方面的异常,省内其他地市供电单位公司尚未建成同类系统,但与国内发达地区(如江苏)同类系统相比,平台的运行时间仍然较少,在后台数据传输过程中会出现数据质量不稳定的情况,且稽查主题设计业务门槛较高,随着既有稽查主题的逐步部署和完善,新规则研发难度会增大。所以,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平台功能,在电力营销稽查工作中发挥更大的实效,有效赋能营销业务数字化转型实践。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