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1+X” 证书制度课证融通的实施路径研究

肖成林
  
一起电力科技
2022年11期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4321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内容摘要】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出台,标志着“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正式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是高职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一项重大举措。本文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在1+X证书制度下,从定位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选择“课证融通”课程体系中的职业资格证书、构建学前教育专业“课证融通”课程体系、完善实训条件、优化教师队伍等几个方面谈谈实施路径

【关键词】1+X幼儿照护   学前教育专业   融通研究

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是对 1994 年以来实施的 “双证书”制度的超越、创新和探索,在实施“1+X”证书制度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与“1+X”证书制度对接不畅问题;二是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融通不够问题;三是专业课程与职业领域的匹配度不足问题;四是“双师型”教师的职业技能偏弱问题;五是现行教材、教法与“1+X”证书不适应问题。笔者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谈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如何开展1+X课证融通研究。

一、实施目的

1、优化培养模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通过“课证融通”改革试点,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实现三个有效衔接,即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的岗位需求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工作过程对接,真正把职业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及其职业素养要求等融入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及专业教学的全过程。             2、改善评价体系。通过学前教育专业“课证融通”改革实施,结合学校课程评价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特点,建立两者融通的学业评价机制。优化评价与考核的方式方法,把职业资格证书的终结性考评转变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学生在通过专业课程考核后,达到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提升技能水平。通过学前教育专业“课证融通”改革实施,提高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取得双证的比例。

二、工作思路

“课证融通”实施工作是职业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又一项重大举措。学校将依据试点目标及任务,以开放办学为宗旨,探索“课证融通”实施途径;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构建“课证融通”课程体系;以“课证融通”教育实施为载体,建设精品专业;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抓手,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与素质;以实行“课证融通”过程监控为目的,建立新型的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机制。

三、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20年1月—2020年7月):收集、学习有关文献资料;调查现状、确定选题方向;反复论证、研讨,明确研究重心,明晰研究思路,制定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20年8月--2021年8月):立足教学实践、结合办学实际,深入研讨“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1+x”证书制度课证融的创新性设想与思路,初步提出基本框架与理念、基本操作及方法;开展调查研究,分析高职学校“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设计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开展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的实证研究,对策略进行检验,并做进一步优化。

第三阶段:研究结题阶段(2021年9月-2022年1月):整理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提炼整合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工作。并就实践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研究成果作深入交流研讨与推广应用,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四、融通路径与方法

(一)定位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是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的综合体现,它涵盖专业设置、人才定位、教育重心等多方面的内容,对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起着决定性作用。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为:本专业主要面向幼儿教育行业企业,从事幼儿教师等工作的具有综合职业素养和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选择“课证融通”课程体系中的职业资格证书

“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就是课程体系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进行衔接,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三)构建学前教育专业“课证融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指遵循一定的教育理论和规律,将专业所开设的全部课程进行排序,构成有规则的课程结构体系。换言之,课程体系是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

构建“课证融通”课程体系,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做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融通。但必须指出的是,专业培养和职业培训不能完全划等号,因此既不能简单地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课程体系直接引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更不能草率地将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系统完全改造为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体系。学前教育专业“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在对企业人员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学习和借鉴国内其他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采用顶层设计和系统整合的思路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含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选修课+其他(含实践课程)”的平台课程体系,以及“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的专业课程体系。

(四)完善实训条件

1、围绕学前教育专业“课证融通”实施目标,充分发挥学前教育专业实训中心师资与设备优势,按照转变教学模式,实现工学结合、做学一体要求,借鉴职业标准,制定实训课题系列,编写合适的实训指导教材。

2、提升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借助网络技术,增强虚拟环境仿真实训系统功能,打破时空限制。实现网上学习、虚拟操作及真实场景训练“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借助数字信息化平台,建立学生成长过程管理,全息展示学生学习、成长轨迹。

3、创新实训基地运作模式,引进和借鉴企业管理及运作模式,模拟企业工作环境,校企合作优化完善实训条件,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新模式,使专业教学过程与岗位真实情境有机融合。

(五)优化教师队伍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完善企业兼职教师工作机制、建立校企合作教师培养机制以及探索教师企业实践有效性与长效机制,形成“技师进课堂,讲师进企业”氛围,吸引更多的学前教育人才参与进来,优化教师团队结构。进一步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有计划、有步骤地探索“课证融通”教学模式,提高教师实施任务引领型课程教学的设计与组织能力,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的产教结合实践,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专业教师的素质。

五、取得的成效

1、2020年6月起派专业教师参加湖南金职伟业母婴护理有限公司举办的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目前为止,培训考评员13名,督导员4名,考务员3名。

2、在申报考核站点的基础上,确定1+X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时间,第一次考核时间为2020年12月,共培训学生144人。我们认真配合培训评价组织严格考核纪律,加强过程管理,推进考核工作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进而确保考核结果的公平与公正。及时结清考务相关费用,考试合格率为97.2%。2021年11月培训学生90人,考试合格率为94%。

3、近两年来,主编高职学前教育教材《学前儿童社会》,由2020年8月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目前已通过湖北省教育厅遴选,参加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评选。另主编《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生活照护》于2021年8月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

4、管理荣誉:2022年1月湖北职院被评为全国优秀考点;4人次先后被评为“优秀培训教师”“优秀考务工作者”“特殊贡献奖”。

【基金项目】该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基于三教改革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研究”(编号2020GA089)阶段性研究成果;该文系湖北省高校2020年省级教学项目“基于三教改革的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研究”(编号202082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肖成林,1972年8月出生,男,汉族,湖北云梦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学前教育研究。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