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问题链”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摘要:在初中的化学教学当中,老师需要通过提出问题来指引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化学知识,通过探析和解答来明确化学规律。因此,对于初中化学老师来说,“问题链”起着很大的作用,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发现并思考化学问题。本文将简述“问题链”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关键词:“问题链”;教学模式;初中化学;教学实践
目前在初中化学中,“问题链”教学模式得到广泛应用,对于学习意愿强度不同的学生都有着显著的作用,不断的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够跟紧教师的节奏,专注、主动的投入到化学课堂中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并更好的掌握初中化学知识。
一、“问题链”教学模式的原则
(一)适度性原则
在设计“问题链”教学模式的时候,需要以学生近期的学习水平来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问题的难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过于简单,要兼顾全体的学生,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加到“问题链”学习模式中,有能力思考并解答所提出的化学问题,另外也会因此增强学生的信心。
(二)整体性原则
在使用“问题链”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初中化学的章节作为整体进行设计(即大单元教学),因此要求老师要整体的把握化学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设计出来的问题要符合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内容,提出的问题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既体现基础性,又体现层次性和差异化,始终以化学的重点知识、核心素养为基准,针对核心的化学问题进行系统性的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链”教学模式中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学习效率。
二、“问题链”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一)问题的设计存在形式化
目前在初中化学的“问题链”教学模式中,问题的设计还存在着形式化、模式化,有一定程度的搭便车的现象时常发生,设计问题不够有教学力度,应设计有效问题进行提问,以初中化学所学的课程中重点、难点为导向,可以有效的回应学生的疑点难点,课程教学要具备普遍性。“问题链”教学模式并不是以老师为主体进行自问自答式的课堂教学,需要调动整体学生参与并积极的解决所提出的问题。这就表明,问题的设计上,要兼具普遍性和个性化,不能形式化的设计问题。
(二)“问题链”导向的专题设计不足
在实际的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链”教学模式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运用,从设计问题到提出问题再到解决问题需要强调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罗列化学问题,没有联络的问题并不能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并把握初中化学的知识内容,从而没有办法达到教学目的。
(三)“问题链”与课程结合度不高
目前,“问题链”教学模式的问题设计有些拘泥于课本,照本宣科的进行发问,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同时,还存在很少回应教学重难点问题只回应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的现象,即使初中化学的课堂气氛活跃了却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因此,学生不容易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五分析解决问题。那么“问题链”在问题设计上就要结合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设计。
三、“问题链”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教学准备
要在“问题链”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之前做好教学准备,为开展此教学模式做好前期铺垫,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设计之前教师要通盘考虑:如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讨欲望,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深度学习。对于教师来说,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在设计化学问题是,要根据核心的知识内容将新的知识和旧的知识进行更好整合,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联想并拓展化学知识;另外,对化学知识的问题预设需要准备好发问时机和发问次序,准备工作要充分,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随之变得更高。
在设计“问题链”的时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应对核心问题进行充分的衡量和考虑,在课堂前要预设“子问题链”,思维要具备多变性,灵活教学,注重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当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的子“问题链”,很可能影响到“问题链”教学模式的发挥,并连带影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案例:以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教学为例
常规教学(新课):
从实验原理、操作方法步骤、反应表达式、实验现象和结论、误差分析角度来进行“问题链”教学设计
深度学习:设计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小组学习
......
描述观察的现象:有的小组进入集气瓶中的水量超过1/5,有的少于1/5,原因何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进阶思维)
延伸拓展:①在学习氧气化学性质后深化:
为什么不选用木炭、硫、镁条、铁丝等物质来进行试验
②在总复习阶段设计探究性问题
使用木炭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集气瓶中事先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可行?原因分析与探究。
(知识内核:选用某种物质与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非气态物质,导致容器里的气压较小,再通过相应的实验现象表现出来,从而得出结论的角度设计“问题链”)
③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改进:例如利用铁丝生锈实验,数字化实验等来设计“问题链”,让课堂教学更有深度③
(二)教学组织和实施
“问题链”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需要由师生共同实现,教师应起到一个引导作用,对学生进行组织,所提出的问题要合理并且有层次,根据化学所要教学的内容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这样就更有助于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化学课堂的问题探究中,一些难度比较低的问题可以选择让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来回答,相对应的较难的问题可以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教师应给予不同层次的每个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时间来准确的回答所提出的化学问题。
在“问题链”教学模式的应用中还要重视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要善于追问,可以在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的时候进行恰当的提问,这样学生会更好的解答所提问题,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
学生之间,要合作探究学习,遇到复杂的问题,单独解答可能会有困难,这个时候就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并解答,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记忆,很好的掌握了所学知识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解答能力。
(三)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解答完学生的问题以后要及时的反馈,这样有助于“问题链”教学模式的运用和发展,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会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当学生准确的回答出问题时,老师要给予表扬,当学生没有回答上来或者是回答错误的时候,老师要及时的选择正确的评价方式进行引导与更正,这样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并改正。实施“问题链”教学模式时,教学反思尤其的重要,老师要及时的反思“问题链”教学模式在实际课堂中的作用效果,反思教师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并弥补不足优化课堂环节。
总之,“问题链”教学模式,既要重视问题的目标聚焦,聚焦核心素养、知识重难点、思维能力的增长点;又要体现问题的情景吻合,注重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还要体现问题的思维启发,能诱发学生的高阶思维;同时获得问题的“类化价值”,类问题、类方法,解决一类问题的思维、方法与过程。
“问题链”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应用使学生能更好的学习并吸收化学知识,有效的提高了初中生对于化学的学习效率,有利于推动初中生思维的进步以及学习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包慧.“问题链”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复习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23):98-98.
[2]王敏,封兆瑞,张骞.“问题链”+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9):0151-0151.
[3]荀峰.基于“问题链”教学模式的高质课堂[J].数学教学通讯,2021(29):61-6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