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黔西南美食非遗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提升育人质量的实践与探索

杨孝敏
  
一起电力科技
2022年11期
贵州省兴仁市鲁础营回族乡鲁础营民族小学 贵州兴仁 562300

摘要:贵州省黔西南是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美食文化底蕴厚重。文章以贵州省黔西南少数民族美食非遗文化入手,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式的效果,远比直观给学生讲解爱国主义精神的德育教育方式更能深入人心,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以美食文化为切入点的学校德育教学已经成为成功典范,为学校教育教学中提升育人质量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黔西南美食;教育教学;提升育人质量;实践探索

黔西南位于我国贵州西南部,是少数民族聚集之地,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深厚,是个人杰地灵,拥有美丽自热风光的好地方,同时丰富的美食资源,也使得黔西南拥有源远流长的美食文化。教师要以弘扬黔西南家乡的美食非遗文化为依托,融入到学校的德育教育中,激发学生积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愫。

一、以民族美食文化,提升德育资源多样化

现在很多学校依然重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德育教学的质量,道德品质的培养不仅仅是依靠课本就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师要结合课本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开展德育教学。中国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而通过地方美食文化来进行德育渗透是一个不错的途径。要想使得德育教学有较好的效果,先要找到德育教育与美食文化之间的交叉点,教师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感悟,通过对美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不知不觉中得到心灵的洗礼。比如开展体验式的德育实践活动,走进黔西南人的生活,走入他们的美食世界,增进乡土风情的了解。

学生可以对黔西南地域和民族文化进行搜集、学习,了解黔西南的饮食文化和美食特色,并以此为起点,对世界各国相应的美食文化进行一个了解,通过对比,感悟黔西南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食,发自内心的体会黔西南人们的勤劳和智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尊重少数民族智慧结晶的美好感情,为我们少数民族文化感到自豪。

二、以民族美食文化,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在德育教学过程里要讲好美食故事,善于利用美食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巧借美食故事的素材,在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渗透。黔西南就流传这这样一个关于“秀才粉”的美食故事,相传明弘治年间有一个秀才,自幼父母双亡,依靠祖母为生,家境及其贫寒,但秀才并没有被窘迫的生活所压垮,在逆境中苦读勤学,饿了以素剪粉果腹,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完成学业,后来为官廉洁多惠政,勉励士子勤学,深得人民爱戴,返乡依然不忘当年窘迫中陪伴自己的素剪粉。这个故事主人公的经历与现在学生的经历相去甚远,学生会由此及彼的想到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应该感恩幸福的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一切美好感受。通过这种美食故事,给予学生更多来自心灵深处的思考,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内,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和接触少数民族文化和传统美食,把握好每一个德育教育的机会,利用少数民族美食文化进行德育渗透,使得学生了解到一个勤劳民族的智慧,积极向上的思想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民间美食文化是一种具有群众基础的大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作为校园德育教育的重要源泉和基础,把民间美食文化引入德育教学,是发扬也是传承。促使德育教育更好的与传统文化,地方特色相结合,这将是德育教学的重大改革方向。

教师通过对黔西南地方美食推动德育教育的开展,使学生的心灵走出教室,走进黔西南人的世界,了解少数民族风土人情,追溯历史。通过对美食文化的学习,感受他们厚重的文化内涵,看看究竟黔西南那一方水土养育了怎样的一方人。“饵块粑”是原产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属于布依族的地方特色美食,布依族以农业为主,从事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素有“水稻民族”的称谓,秦汉时期布依族地区的社会生产力已经相当发达。对这些美食知识的学习和了解,让学生仿佛看到了黔西南的美丽田野,也仿佛看到了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的身影。无论学校还是教师都要紧紧抓住这个契机,让地方美食背后勤劳、质朴的故事深入学生内心,以地方美食相关元素促进德育课程的研发和实践。只有引导学生了解地方美食,促进对地方人民情感的培养,才能让德育教育质量更上一层楼。教师要善于挖掘乡土文化以及地方特色美食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兴趣,积极推动学校育人质量的提升,将德育教育的形式不断进行创新,效果更加行之有效。

三、以民族美食文化,促进德育的传承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只有将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促进主动参与,知行合一,才能满足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教学目标的达成。将地方美食文化与学生动手能力相结合,更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也使得美食文化促进德育教学被开发到了更高的层面。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新型教学,让正能量的价值观走入学生的生活,影响身边的人。在开展德育教育时,要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根据不同的年龄采用不同的方法,同时,德育教育更要与时俱进,仅仅围绕时代的发展变化开展。地方家乡美食文化是学生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取材于家乡美食文化,与德育实践相结合,有效改变了传统德育教育的刻板生硬模式,为创建新型、有趣、高效的德育教育开辟了新的路径,做了积极的尝试,促使优秀的思想品质一代一代被传承下来。

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尝试黔西南美食的制作方法,通过亲自动手实践,体会我国少数民族的地方特色,感受中国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细细品味其中的酸甜苦辣。将我们国家民族文化背后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进行学习和传承,这是一个国家,一个伟大民族的根基,通过对地方民族美食文化内涵的体会,更能促进学生深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学生的心灵受到熏陶和浸润,能够积极促进他们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德育方法是实施德育内容的重要手段,恰当适时的德育方法是提升德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校和教师要勇于在德育教学中实践和探索有特色的德育教学工程,积极借鉴成功的德育教学案例,摒弃传统说教式的德育教学模式,以借鉴、传承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新时代、新形式下的德育教学工作。美食文化育德的目的在于通过真实存在的东西让学生学会责任和担当,自立自强、热爱祖国,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魅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黔西南地方美食非遗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为提升德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更多实践和探索的途径。教学实践表明,这是学校德育教育提升的一种积极尝试,有利的促进了学生勤劳质朴、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等优秀品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学校教师要积极进行更多教学实践和探索,为国家培养身心健康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马瑞兰.利用乡土历史资源开展德育实践探研[J].成才之路,2018(08):11.

[2]柯新燕.舌尖上的德育——来自自制美食系列班会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15(02):10-12.

注:此文系《运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提升学校文化育人质量实践研究》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