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基层实践与路径探索
——以S省Z市为例
摘 要:近年来,我国宗教工作在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基层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对Z市的宗教基本情况和具体实践进行调研,梳理出当前推进宗教中国化工作中存在的宗教发展不平衡、对宗教中国化认识不足、基层宗教管理力量薄弱、宗教界服务能力待提升、宗教治理工作需要强化等难点,在深入剖析问题并结合实际的基础上,从提升对宗教政策理论的认识、加强宗教部门管理力量、提升宗教治理水平、规范管理民间信仰四个方面探讨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基层实践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宗教中国化;基层实践;路径探索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我国宗教实际,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对宗教本质的深刻把握所作出的新见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伟大创新,是新时代宗教工作的理论遵循。近年来,我国宗教工作在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道路上稳步前进,但是基层宗教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政、教界共同努力,结合工作实际,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基层实践。
一、Z市宗教的基本情况
宗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白皮书指出:“中国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宗教,信教公民近2亿,宗教教职人员38万余人……中国还存在多种民间信仰,与当地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结合在一起,参与民间信仰活动的群众较多。”五大宗教与民间信仰共同构成了我国宗教的基本格局,也是当前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践行主体和基层宗教工作的主要对象。
(一)宗教界
根据Z市统战部门提供的信息,Z市目前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等四大宗教,信教群众52.5万余人,约占全市人口的22%(Z市常住人口230.86万)。
全市共有合法宗教场所157处(寺观教堂20处,固定活动处所137处),其中佛教寺院占71%,基督教占17%,道教占10%,天主教占2%。全市现有登记在册民间信仰场所112处。全市宗教活动场所分布呈现出农村多、城镇少的特点,其中31处分布在城镇,126处分布在农村。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数量(112处)接近于分布在农村的宗教活动场所(126处)。
全市有依法取得宗教教职人员资格的人员146名,其中佛教124名,占85%;道教18名,占12.3%;基督教2名,天主教2名,分别占1.35%。民间信仰组织负责人及骨干人员114名。佛教信众占信教人数的79%,道教信众占信教人数的10%,基督教信众占信教人数的6%,天主教信众占信教人数的5%。
全市宗教团体设置不够完备,发展不均衡。现有市级爱国宗教团体2个(市佛教协会和市道教协会),县级爱国宗教团体6个。
总体来看,Z市宗教呈现出发展不均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佛教的活动场所、教职人员以及信教群众在全市四大宗教信仰中占较大比例,且远远多于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信教人数的总和;二是宗教活动场所分布不均衡,多数分布在农村,城镇较少;三是宗教团体设置还不够完备和均衡;四是民间信仰活动比较活跃,并且其组织负责人及骨干人员数量与全市依法取得宗教教职人员资格人员的数量接近,发展劲头足,呈现出与四大宗教齐头并进的发展状态。
(二)宗教管理部门
Z市共设有两级宗教管理部门,市民宗局和两县一区民宗局,成立了党委宗教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宗部门依法管理、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各乡镇(街道)明确1名宗教工作分管领导和1名工作人员,各村(社区)明确1名宗教工作联络员,形成了基层宗教管理三级网络。Z市宗教管理部门虽然在组织架构方面比较完备,但是在市级以下的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宗教管理工作相对还比较薄弱。
二、宗教中国化基层实践的难点
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1]此后,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成为党和国家宗教工作的重点方向,也是基层宗教工作具体实践的重要着力点。近几年来,Z市宗教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工作模式,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基层宗教工作实践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成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亟待解决和突破。
(一)对宗教中国化认识不足
宗教部门和宗教界作为宗教中国化践行主体,在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探索宗教中国化道路的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宗教界人士和在基层从事宗教工作的干部没有充分认识到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的重要性。
一些基层宗教工作的干部认为宗教中国化是宗教自然发展的过程,而且是宗教界的自己事情,不用对其进行指导和干预,只要保证宗教活动的开展不违纪违规即可;有的对宗教中国化的意义、内涵、要求、目的等方面认识不足,或者认为宗教中国化就是纯理论,感觉到无从下手,亦或是认为当地的宗教工作不重要,不想担当作为、不敢担当作为,缺乏工作积极性。
一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坚持宗教中国化的方向有误解,认为中国化就是为了控制和限制宗教,因而抱有排斥心态;部分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的教界人士认为自己所信仰的是中国的宗教或已经是中国化的宗教,没必要再对其进行中国化的改变;部分宗教人士认为天主教讲“本地化”就是“中国化”,没有必要改换表述。[2]
由于部分基层宗教工作干部和宗教界人士对于宗教中国化的认识偏差,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矛盾和误解,甚至会引起或激化矛盾,阻碍宗教工作顺利开展和宗教中国化工作的深入推进。
(二)基层宗教管理力量薄弱
Z市在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工作中积极探索和实践,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存在着很多困难,主要体现在宗教管理工作人员少、财政保障经费较少、各部门之间协调不足等方面。
当前宗教管理部门人员较少,与全市157处宗教场所、112处民间信仰场所、146名教职人员和一百多位民间信仰组织负责人,以及50余万的信教群众相比,比例严重失调,就会出现小马拉大车的状况,工作人员往往力不从心,很难做好做细。由于Z市不是民族和宗教重点地区,财政保障宗教宗教工作经费较少,在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支持创建示范场所等方面发力不足。特别是疫情以来,部分宗教活动场所自养困难,开展宗教中国化建设无资金保障。基层宗教管理力量薄弱就容易出现管理漏洞,若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容易造成不良甚至是严重的影响。
(三)宗教界服务能力待提升
宗教界缺乏人才,成为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短板。全市共有157处宗教活动场所,仅有146名教职人员,且分布不均衡,有的场所有多名教职人员,有的场所无教职人员。目前教职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其中60岁以上的教职人员占总人数的53.5%。大部分教职人员文化程度偏低,专业素养不够高,对政策法规和坚持宗教中国化的理解程度不够,在信教群众中起引导作用不强。
部分宗教场所存在建筑风格不协调统一、布局不合理的情况,内部设施不规范,制度执行不规范、不严格,民主管理能力亟待加强,整体服务力度不足。
宗教团体在组织管理上还比较薄弱,部分班子成员存在在职不履职、履职不尽职的情况,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发挥督导管理、桥梁纽带作用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宗教治理工作需要强化
Z市宗教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存在多处风险隐患,宗教治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强化。
合法宗教场所存在风险点。全市合法宗教场所多数都依法依规开展宗教活动,但是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为宗教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一是除少数宗教场所土地合法以外,多数的合法场所和民间信仰场所土地来源非法,主要是以群众赠送、协议购买、长期租用等方式获得土地,没有土地使用证和房屋产权证,也没有法人资格和对公账户,对场所的资金监管存在困难;二是部分场所的骨灰存放设施需要进一步规范治理;三是有宗教元素的景区和民间信仰场所违规设置功德箱、收取捐赠现象较普遍,利用宗教获利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宗教场所违规燃点高香大烛、大型露天造像整改不到位。
民间信仰管理困难。全市民间信仰场所众多,广泛分布在农村偏远地区,其建筑规模、信众数量与部分合法宗教场所无明显差别,一些小庙甚至比合法场所面积大、信众多、香火旺盛。由于农村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教育普及的滞后、信徒中老年人群居多、对宗教的认识不够,管理难度大,容易导致封建迷信思想之风盛行,出现私建庙宇、私塑神像、非法敛财等现象,有邪教、极端思想、非法宗教势力隐蔽传播和发展的隐患。
三、宗教中国化基层实践的路径探索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探索过程。当前在推进宗教中国化过程中不断面临许多新形势和新问题,我们当从一以贯之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科学地把握宗教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基层实践路径,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一)提升对宗教政策理论的认识
加强宗教政策理论学习。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基层从事宗教工作的干部,还是宗教界人士、信教群众,对于我国的宗教、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的掌握不够深入,从而导致宗教界在开展宗教活动的时候出现违法违规的情况,产生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在宗教工作部门、宗教界和信教群众之间开展宗教理论政策的教育培训工作,在“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等主题活动中连续、深入地学习宗教理论政策。通过学习使宗教工作人员、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能够正确认识宗教,分清合法与非法宗教活动,引导信教群众分清迷信与正信的区别,合法合规地开展宗教活动。
提升对宗教中国化的认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提出,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供了正确路径,是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水平的重要任务。[3]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自2015年提出以来,政、教、学三界分别从政策解读、理论分析、实践思考等多方面、多角度展开研讨,基本形成了对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必要性、重要性、基本要求、主要任务等方面的客观认识和共识,特别是宗教学界对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内涵、目的、理论逻辑、实践主体、实践路径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研讨和研究,取得了不少建设性成果。[4]但是在基层实际工作中,无论是宗教工作人员,还是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于宗教中国化的认识不够深入、全面、准确,以至于在引导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工作中出现矛盾,阻碍宗教工作顺利开展。对此,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在宗教工作部门、宗教界和信教群众之间开展专题讲座,丰富活动形式,提升政教界对宗教中国化的认识,增进共识,引导宗教界增进“五个认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教规教义阐释等活动,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二)加强宗教部门管理力量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我们党关于宗教问题的重要主张,也是新时代宗教工作的重要任务。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才能举旗定向、纲举目张,保证宗教中国化进程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向纵深推进。[5]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必须继续加强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提升各级宗教工作干部的宗教政策理论水平和处理宗教工作的能力,结合本地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应管理文件,做好统筹谋划,依法依规开展宗教管理工作,推动宗教团体、宗教场所提升管理水平。
发现培养基层宗教工作和宗教界人才。党委政府要培养和发展基层宗教工作人才,把政治立场坚定、社会阅历丰富、懂宗教方针政策、办事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凝聚起来,建立宗教工作人才库,主动培养、合理运用,夯实基层宗教工作基础。[6]使优秀的教职人员引领宗教界做好健康传承工作,带领广大信教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活动、开展宗教教义的挖掘和阐释工作,把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
适当增加宗教管理部门的工作经费。目前全市宗教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少,缺乏具有专业素养及民宗工作经历的年轻人员,工作经费不充足,在处理宗教具体事务工作力量不够。应该适当增加宗教管理部门的工作经费,用于更好地开展工作。
(三)提升宗教治理水平
把宗教治理纳入国家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推动我国宗教工作体制机制日趋完善,强调要把宗教事务治理纳入国家治理体系,“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管理、社会协同、宗教自律的宗教事务治理格局”,在全面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之基础上,凝聚各方面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智慧,形成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合力。[7]基层宗教部门在开展工作时,应适时把宗教治理纳入到国家治理体系中,形成党和政府、宗教界、社会力量共同处理宗教问题的多元治理架构,适当给宗教“脱敏”,当宗教问题成为了社会问题,宗教关系、宗教与社会、宗教与国家才能真正进入法治领域,从而处理好宗教、社会、国家与个体之间的关系。[8]
推进宗教治理法治化水平。宗教治理法治化是国家法治具体到宗教事务的治理模式,即充分运用法律这一治国之重器,把宗教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管住管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9]因此有必要提升宗教工作部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宗教领域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协调好国家、社会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国内与国外宗教、我国各宗教之间的关系,以及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关系,促进宗教的健康发展。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在我国宗教领域的许多问题都可以运用法律的手段进行解决。例如,Z市宗教场所土地遗留问题,宗教部门可以探索运用法律组团服务,协调各部门对争议小、矛盾少的场所进行协商处理,为具备条件的土地房产确权,逐步办理法人资格,进一步规范管理;对争议大、矛盾大的进行座谈协调,参考各方意见,把法律作为判断标准,不能借教追求某些特权,按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四)规范管理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至今没有形成一个确定的概念,但往往被作为迷信的代名词。杨庆堃认为,在中国社会,民间信仰与制度性宗教不同,具有弥漫性的特点……在结构功能角色上与制度性宗教互相作用、影响。[10]民间信仰还是我国大多数老百姓的信仰传统,堪称“最普遍、最真实、最基本的宗教文化形态”。[11]因此,我们就不能仅仅把民间信仰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信仰团体,而是与合法宗教、非法宗教密切相关,且与多数民众紧密互动的群体。
在2018年4月颁布的《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白皮书中指出中国存在多种民间信仰,与当地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结合在一起,参与民间信仰活动的群众较多。民间信仰在我国各省区县广泛分布,信仰活跃,Z市也不例外。如何对民间信仰进行规范化管理,是Z市宗教工作需要关注的重点。我们在对民间信仰进行管理的时候应坚持运用辩证思想,既要看到其积极性,也要看到其消极性,用“导”的态度开展管理工作。
摸清全市民间信仰的基本情况。在对民间信仰活动的管理中,要保护其正常的信仰活动,同时也要防范非法宗教的干扰、其他不法势力的渗透。在已有的调研基础上,深入摸清民间信仰的基本情况。比如,对有固定活动场所的民间信仰,了解其活动场所负责人、教派、传承、活动规模等情况;对无固定活动场所这类更加分散的民间信仰活动,了解其活动开展的方式、组织人员、活动规模、信仰状态等。对民间信仰的深入考察,有利于进一步分析全市乡村宗教信仰的规模、现状,对于评估乡村宗教治理中民间信仰所属性质、规范民间信仰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
依法对民间信仰进行归口管理。Z市在对民间信仰进行归口管理过程中,虽然对其活动场所按属地管理原则,由活动场所所在地乡镇(街道)党委政府承担具体管理责任,但具体管理形式还略显单薄。可广泛借鉴其他省市的管理经验,结合本市实际,努力探索。例如,2007年福建省民宗厅研究提出“抓大放小,循序渐进;挂靠佛道,依法管理;分级管理;明确责任”[12]的工作思路就值得我们借鉴。同时,可以借鉴湖南、浙江等多省市出台的关于民间信仰管理的实施意见和管理办法的经验,出台适应于Z市管理民间信仰的意见和办法,规范管理民间信仰。
结 语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任务。Z市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基层实践可以说是我国宗教工作的一个缩影,宗教工作中涌现出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基层宗教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因此,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不断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走深走实,引导宗教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贡献出积极力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水平[N].人民日报,2016-04-24(01).
[2] 陈宗荣.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J].中国宗教,2017(12):10-13.
[3] 王作安.行稳致远 久久为功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J].中国宗教,2016(10):13-15.
[4] 于飞.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基层实践思考[J].世界宗教文化,2021(05):37-44.
[5] 王作安.引领宗教中国化进程行稳致远[N].中国民族报,2019-03-26(05).
[6] 王作安.行稳致远 久久为功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J].中国宗教,2016(10):13-15.
[7] 何虎生,汪文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重要论述的思维方法及其启示[J],中国宗教,2022(07):50-52.
[8] 董小琴.宗教治理现代化:影响因素与推进路径[J].民族宗教工作研究,2021(06):55-61.
[9] 崔文静.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宗教治理法治化路径探析[J].科学与无神论,2021(05):25-38。
[10] 杨庆堃.中国社会中的宗教——宗教的现代社会功能与其历史因素之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6.1-358.
[11] 张志刚.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 [J].民俗研究,2018(04):14-18.
[12] 范丽珠.民间信仰的引导:新时期宗教工作的挑战[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06):110-116.
作者简介:钟思源(1991—),女,汉族,四川泸州人,四川省资阳市委党校教研部助理讲师,哲学硕士,主要从事宗教中国化、本土宗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