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共享经济下大学生共享厨房的可行性分析
——以湖北民族大学共享厨房研究为例
摘 要: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移动支付技术的高速发展,加快了经济数字化的转型,由此衍生出一种新经济模式—共享经济。随着当代大学生就餐可支付能力的明显提升以及对生活品质的高追求,他们对高质量就餐有了新诉求,尤其是白主烹饪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得到学生们的推崇,传统的学校餐厅难以满足学生们这些个性化的需求,为追寻年轻群众多元化饮食和遵循共享经济的市场规律,出现了新型的共享经济模式——共享厨房。另外,作为"第二课堂"活动载体之一,共享厨房为劳动教育和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个人实践能力以及独立生存能力。本文就共享厨房在高校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对大学共享厨房运营模式可能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总结,为今后高校共享厨房的持续运营提供参考。
本研究以打造大学校园特色实践基地发展为出发点,深入分析共享厨园的现状设计模式及机制,从不同消费体验者的角度,探析了共享厨园的各层面效益与问题。在响应教育部号召大学生开展校园劳动实践的政策背景下,融合校园景观,传播校园文化,为满足高校大学生对于动手做饭、体验耕种的需求,减少汉堡、炸鸡等冲击当下流行却不完善的快餐文化,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餐饮选择,让大学生了解更多农产品的相关知识以及光照气候土壤水源这些地理知识,填补共享厨房与共享菜园在大学校园的市场缺口。
关键词:共享经济,共享厨房,可行性,高校学生
一、高校共享厨房实施现状研究:
共享厨房的可行性研究需要进行实际调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①高校大学生对共享厨房意愿调研。通过线下走访湖北民族大学大学生对本校共享厨房倾向意愿调查发现,共享厨房可以得到师生青睐是因为他们厌倦了食堂千篇一律的菜单,把共享厨房当成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②高校共享厨房优势评价调研。通过对本校大学生线上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共享厨房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这一前提下,也具备相关的聚会功效。构建一个满足大学生个性化用餐需求、促进大学生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师生综合服务平台将是一个有效举措。
共享厨房对师生吸引点调查总体而言,本校学生群体对共享厨房这一新颖模式的期待值是个性且多样化的。不同年级段与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往往导致现有的就餐形式与聚会形式并不能完美契合学生群体的期望。
二、高校共享厨房发展策略研究:
研究发现,通过建立面向本校学生的自助厨房搭建共享菜园与共享厨房两位一体服务的平台,采用线上运营和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
用户可以通过关注相应公众平台,进行线上预约(预约具体使用时间段以及需要提供的服务模式)。线上平台的应用有利于减少线下管理人员成本的支出,同时可以保障订单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一键式”的预订操作流程也更加符合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消费习惯。线下服务模式就需要发挥共享菜园的作用,让学生亲身体验采摘的乐趣,可分为两种模式类型:自备食材甚至厨具,仅租用场地和设备或者提供采摘食材的场地同时租用烹饪场地和设备,多元化的线下服务模式选择是基于高校学生群体存在不同消费水平的情况考虑。
三、结语
校园共享厨房作为“互联网+”模式下在餐饮服务领域出现的新兴业态,逐渐成为一种新经济发展趋势。共享菜园的加入让学生能够体验生态农业,自己亲自采摘亲自烹饪的体验感是少有的。选定共享厨房的建设地点和共享菜园的开设地点,更有利于耕种劳动课的发展实施。对于喜爱和享受美食的同学,共享厨房的存在提高了他们的幸福感。大学生共享厨房为学生小型聚会提供了新出处,更是大学生丰富生活和释放自己、缓解压力的好地方。
其线上模式将农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让农业变得多元化并赋予创造力。同时学生们可以体验不同地区的美食文化和特色习俗,大学生校园厨房无疑成为一种促进不同地区学生之间文化交流和互动过程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有关共享厨房的法律还不健全,监管政策仍不完善,校园共享厨房的卫生安全、设备配置、建设资金等问题仍需解决。今后,随着法律法规、监管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共享厨房的模式将不断成熟,为大学生的的校园生活方式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梁祥辉,罗佳.基于共享厨房模式的校园餐饮创新研究[J].经济师,2021,No.387(05):143-144+146.
[2] 王玮琦,大学校园共享厨房经营管理模式探究——以“河小厨”为例[J].中国商论,2019,No.786(11):9-10.
[3] 辛思佳,党晓莉.基于共享经济下大学生共享厨房的发展与研究[J].财富生活,2021,No.97(22):7-8.
[4] 郑优,华依莎,共享厨房在高校的可行性分析——以"K-S共享厨房"为例[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26):171-172.
[5] 和文超,共享厨房在共享经济中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7(18):157-158..
[6] 张乐敏,张若曦.智慧城市循环产业创意教学研究——以低碳社区共享农场设计为例[J].中国房地产,2021(18):70-76.
[7] 丁潇颖, 中国社区农园研究[D].天津大学,2020.DOI:10.
[8] 徐建红,基于农村闲置资源共享的“掌上菜园”App设计与开发[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2,34(02):117-119.
[9] 湖北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S202010517090X
作者简介:赵芊芊(2003-)女,汉族,安徽淮南人,本科在读,湖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城乡规划。
通讯作者:姚丹(2001-),女,汉族,河南许昌人,本科生在读,湖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城乡规划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