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科教融合和产教协同促进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
摘 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教融合、产教协同成为当前教育行业的热门趋势,能够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由于近年来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相关人才需求增加,因此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的重要性。本文以科教融合和产教协同为背景,分析了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的重要性以及措施,探索了一条科教融合和产教协同的人工智能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希望能够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工智能人才提供一些思路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科教融合;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引 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出现,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成为新时代的主题,人工智能也随之崛起,出现在各行各业中,国家对于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高校必须承担起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责任,以此来应对国家激增的人工智能人才需求。
一、科教融合的定义
科教融合从字面上解释就是科技和教育相融合,从广义上来说,科教融合就是科教部门、机构以及活动三者之间的结合,狭义上来说,科教融合就是科研和教学互动之间的成果转化[1]。科教融合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办学理念,是时代赋予我国教育的核心问题,当前我国许多大学在教学工作中都不能形成科教融合的思想理念,高校也因此无法将丰富的科学资源转化成人才培养的优势。
二、产教协同的概念
产教协同中的产和教指的是产业和教育,是指产业界和教育界通过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手段进行合作,达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目的。产教协同近年来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手段,通过产教协同能够将教育和产业进行紧密结合,不能促进产业的发展和创新还能提高教育的质量和人才的培养,是一种可以长期稳定发展的合作机制。
三、人工智能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
(一)重构教学体系 优化教学内容。高校对于学生的教学方法以及课程内容必须是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高校需要充分了解当前市场中对于人才的需求,并根据合作企业对于人工智能的设置进行调研,科学合理的对人工智能专业目前的建设和未来的发展进行定位,制定不同年度的不同实施方案。另外对于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方案需要多方参与制定,先进行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的论证再由专家、教师、学生、企业等进行反馈和建议,确保制定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案符合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二)建设具有驱动型的合作项目。为了避免在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公平的问题,首先需要校企深入沟通交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计划以及内容,其次还要通过项目进行驱动合作,不能将合作仅仅停留在表面,要深化科教融合的模式,加强产教协同的功能,通过人工智能项目驱动人工智能的人才培养,深入课程改革和教学计划制定,最后高校和企业还应该建立一个合作教育的平台,为高校教师提供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为企业提供人才筛选平台,从根本上实现高校、学生、企业三者之间的合作共赢。(三)创建培养人才课程组。为了更好地培养人工智能人才,全面提升科教融合和产教协同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需要成立一个人工智能的课程建设小组[2]。课程建设小组需要基于当前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和需求,归纳出人工智能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技能和素养,更新当前的教学内容和大纲,选用合理正确的优秀教材,明确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并与企业进行合作,打造嵌入式特色教学课程,从根本上实现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四)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教师是学生的启蒙,对于学生、学校、企业来说都有着不同的影响,高水平的人工智能专业教师可以促进科教融合和产教协同工作,能够保障人工智能培养的人才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对于教师的培训,最好可以采用双师型的教师团队,教师既有高校的老师又有企业的负责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专业知识,企业负责人可以在实践中教会学生操作技巧,二者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达到建设一支水平理论高、实践经验多的教学团队的目的。
四、人工智能创新人才的培养措施
(一)设置人工智能专业特色。要想让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能够系统化的发展,高校必须结合当前自身发展情况,加大应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建设人工智能专业时必须凸显本校特色健全服务型人工智能专业。在科教融合产教协同的前提下,与企业进行深入合作,转变合作办学方向,促进人才培养建设,确定服务型人才培养教学方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针对企业制定培养方针,培养适合不同企业的人才,深度实现校企合作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我国的发展建设输送高质量的人工智能创新人才。(二)人才培养模式分析。项目现场的学生能否有序开展工作是人才培养是否成功的根本,无论是通过传统教学观念开展人工智能教学还是通过科教融合产教协同的模式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具备专业能力的学生[3]。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学生无法适应从学校到企业的落差,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在企业中的工作,因此需要高校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帮助学生能够进入真实的工作状态中,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在项目现场工作的氛围,并根据在学校里学得知识设立相关的项目任务,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项目工作中,真实的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学生对于项目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感。
结 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要想真正的强大起来不想依靠创新,而创新靠的是人才。”因此要想真正的提高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必须以人工智能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契合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方向,培养具有应用功能的人工智能创新人才。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必须引起各高校对于人工智能专业的重视,与企业之间进行紧密联系和合作,形成科教融合和产教协同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提高人工智能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工智能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资源培养人工智能专业人才,为社会、企业、国家提供优秀的创新型人工智能人才。在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同时还能从根本上提升国家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梁菲,覃云,潘翔.人工智能双创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路径选择研究[J].大众科技,2022.
[2] 刘花.产教融合与人工智能环境下双培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营销界,2022.
[3] 吴飞,吴超,朱强.科教融合和产教协同促进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22.
作者简介:季宏宇 ,女 吉林省白山市人,汉族,1982年10月,实验师,研究方向:数据挖掘。李冰冰 ,女 ,吉林省长春市人,汉族,1989年2月,实验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高校人工智能领域课程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课题批准号为ZD19114;吉林省高教学会高教科研课题“基于OBE和CIPP模式的单片机原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GJX2022D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