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红军长征主题插画设计与应用研究
——以《七律·长征》为例
摘 要:本文以百年党史中红军长征历史事件为立足点,以毛泽东同志《七律·长征》为设计理论基础,以插画作品礼赞长征辉煌,使得遥远的长征历史以一种艺术性的方式贴近生活,长征精神在新时代被人们继承传扬。
关键词:红军长征;插画设计;建党百年
一、建党百年华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之际,回顾百年努力,对全党继续引领中华民族破浪前行,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具重要时代实践价值和历史借鉴意义。
二、长征与长征精神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史上一个重要成就,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性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复兴是一项新长征,继续发扬红军长征精神,让新长征更辉煌。
三、长征主题系列插画设计
将长征精神与插画设计结合,使家喻户晓的长征作为本次插画设计主题,具有深刻的文化、教育和社会性意义。
首先在文化意义上,有助于长征文化的继承;其次在教育意义上,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复兴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强化中国人民的理想宿志和爱国情怀;最后在社会意义上,利用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展示长征历史资料以及感人事迹,使观者能够身临其境感受长征精神核心,有益于社会形成积极的正能量风气。为更好展现长征系列插画的艺术性、文化性和时代性,创作插画须遵循审美需要、文化传承和与时俱进等原则。插画必须具有形象性与直观性,内容要做到浅显易懂。在具有装饰性的同时,围绕真实长征事件展开设计,充分结合时代特征和主旋律基调,在形象塑造上加入活力与流行元素,更有利于年青一代接受长征精神的学习与熏陶。
四、《七律·长征》主题系列插画设计实践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众多诗词的名篇巨作之一,歌颂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气概。是毛泽东同志高度革命积极旷达精神的鲜活反映,亦是本系列插画的总领线索。
1.《七律·长征》插画主题内涵解读
《七律·长征》一诗中的关键事件:翻五岭、越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和翻越岷山。本系列插画以诗词历史事迹为背景展开六幅插画设计。体现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中心思想。
2.《七律·长征》插画装饰风格定位
基于对国内红色主题插画风格优缺点的分析研究,本设计在装饰风格基础上运用写实手绘钢笔淡彩。手工绘画能增加插画的艺术感染力和情感张力,更好调动读者情绪和审美情趣。将手绘风格插画与有温度的红军长征伟大主题结合,使作品更好地传递情感,使人产生多种联想与共鸣。
3.《七律·长征》插画视觉元素提炼
本系列插画视觉造型元素发掘于《七律·长征》所提及的关键历史事件,每幅插画构图方式和细节处理都有所差异。
插画用红军人物元素贯穿,第一幅通过描绘红军远去的背影表现即将启程的浩大场景,提取诗中“万水千山”这一元素,将其喻为重重荆棘,凸显红军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道路造型蜿蜒曲折呼应诗中“远征难”的描写。层叠的浮云描绘与“只等闲”的描写呼应,意为红军将未来的艰难险阻视若浮云。长征启程寄寓家人对红军战士的牵挂,马灯元素的刻画代表了红军长征路途中的信念与希望。第二幅近景插画更细腻,根据诗中运用的比喻手法,提取五岭和细浪两种造型元素作为画面背景,从五岭延伸到起伏的小波浪,反映红军面对困难的主观感受;第三幅提取乌蒙山和泥丸两种造型元素作为画面背景,泥丸元素抽象化处理,将高大的乌蒙山脉与脚下滚动的小泥丸进行极大与极小的夸张对比,与观者产生视觉交流和情感共鸣,充分表现红军豪迈飒爽的英雄气概;大渡河作为第四幅插画的背景地点,展示恶劣的战斗环境。从飞夺泸定桥这一事件中提取锁链元素呼应“铁索寒”的描写,通过锁链使画面产生由远及近的空间感,而子弹的描绘有助于画面紧张氛围的营造,侧面表现作战艰危和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英勇;第五幅中金沙江和峡谷山脉两种造型元素呈现了“巧渡金沙江”历史事件的大环境,木船则是红军得以渡过金沙江的工具,金沙江汹涌拍打木船,红军渡船勇往直前,目光坚定;系列第六幅中的岷山、冰雪视觉元素表明长征即将胜利时所到达的环境,与“岷山千里雪”相对应,太阳被云层围绕,具有拨云见日之感,这一画面与红军“尽开颜”的喜悦心态描写相映照。
4.《七律·长征》插画应用媒介选取
本次主题插画设计的应用媒介定位于以下几类。首先是广告宣传媒介,红军长征主题插画应用于广告宣传媒介具有强烈的可识别性,且禀承浅显易懂、简洁凝练、具有视觉感染力的表达形式,能有效抓住受众眼球并引起兴趣,从而达到传承红色文化的目的;其次是书籍媒介,红军主题插画除应用于书籍内页,还可应用于封面、封底、环衬、扉页、腰封及书签等方面,丰富书籍的版式设计,与记录红色历史的文字以图文混排的方式出现,使历史书籍更具可读性,增加书籍视觉效果和读者阅读兴趣。同理亦可应用于报纸、杂志、明信片、邮票等纸质媒介;再者是新媒体,随着移动端触控技术的革新,人们对于图像需求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展示发展,动态插画作为插画新的表现形式广泛应于移动媒体平台。红军长征主题插画的动态数字化表现使长征精神得到更广阔便捷的传播空间;最后是环境艺术媒介,墙面绘画逐步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红军长征主题插画可彩绘于墙面,作为红色文化墙存在,更直观展现党的历史成就。
结 语
综上新时代要充分发挥长征精神的历史属性,将其与时代特征结合,创造具有相关意义的插画设计,实现对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只有在顺应时代、面向年轻人的前提下进行红色文化主题插画的设计创新和探索,才能有效彰显其教育和经济价值,真正实现长征精神的有效传承。
参考文献
[1] 张文达, 陈宇婷, 胡志才. 红色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实践[J]. 湖南包装, 2021.
[2] 于莹, 吴媛媛. 浅析商业插画的艺术风格与应用媒介[J]. 理论界, 2013 (9): 57-59.
[3] 陆士桢. 长征精神传承要有现代视角[J]. 人民教育, 2016 (19): 44-48.
[4] 王静怡. 浅析手绘插画的视觉元素和表现技法[J]. 西部皮革, 2019.
[5] 李卓谦.插画设计的色彩情感表达应用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