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唐菀阳: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的探索

唐菀阳
  
北大荒文化
2023年10期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应当充分认识到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功能、育人价值和育人实践,从政治建院、人才强院、质量兴院、规范治院四个维度,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立足点培育党性修养,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引擎点激发职教责任,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为发力点锤炼斗争精神,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落脚点强化服务意识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并阐述了其丰富内涵,即“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纳入大会主题。2021年 9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要扎实推动内涵式发展。加强新时代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需要不断加强对伟大建党精神新时代价值和弘扬路径的理论研究,更需要付诸实践,增强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的行动自觉,实现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的同频共振和双向驱动。

一、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的价值意蕴

(一)有助于充分运用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功能,准确定位职责使命

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既是高职院校鲜明的办学底色,也是“双高”建设的重要价值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要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通过专题研讨、学习交流、理论阐释等多种方式,系统阐述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内涵,有利于准确定位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自身的功能作用和职责使命,发挥伟大建党精神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从而有利于依托思政课建设和教学改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应用型、实践型、技能型人才。

(二)有助于全面挖掘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价值,持续提供动力支持

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富有思想内涵,充满精神营养,蕴藏历史底蕴,彰显时代价值。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倘若能及时保持政治敏锐性,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充分挖掘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价值,深入思考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的路径方法,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质量,将有利于推进内涵式发展的进程。

(三)有助于积极探索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实践,不断积累素材经验

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自身实际,通过专题宣讲、翻转课堂、交流研讨、主题活动、实践教学等形式,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利于扩大学生参与度,强化学生互动度,打造形成一批学生真心喜欢、切实受益的,可复制、能推广的典型案例,持续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和获得感,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积累丰富的素材和经验。

二、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维度

(一)党建引领:深度领航政治建院

充分发挥伟大建党精神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凝心铸魂作用,通过品牌党建深度领航政治建院,是引领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的正确航向。因此,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应将政治建院放在首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夯实基层组织建设根基,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加强政治保障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严肃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为关键,以促进党建与思政课教学工作深度融合为核心,以基层支部作用发挥为引领,以创新打造党建品牌为抓手,以提升人才培养的德育质量为目标,努力开创内涵式发展新局面。

(二)先锋示范:高度重视人才强院

思政课教师是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的中坚力量。伟大建党精神内涵深远,历经百年传承更显熠熠生辉,深刻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自信从容、担当使命、自强不息、自我革新的精神品质,能够持续涵养高校思政课教师坚定信仰的底气、立德树人的志气、求真创新的骨气、严以修身的勇气。坚定信仰的底气是根本,立德树人的志气是动力,求真创新的勇气是途径,严以修身的骨气是保障。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应高度重视人才强院,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指引,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先锋示范作用,促进思政课教师在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生动实践中不断促进自身业务素养、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的提升。

(三)守正创新:持续推进质量兴院

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是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的中心任务。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与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奋斗精神一一对应。面对“欧美国家以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霸权地位为优势,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加强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对学生的负面影响,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及其思政课教师要切实承担起时代的责任,通过在思政课教学中有机融入伟大建党精神,优化教学内容,坚持守正创新,因地制宜采取情景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新颖教法,精准确定教育的发力点,筑牢理论育人的根基,拓展实践育人的途径,聚焦课堂育人的功能,丰富环境育人的内涵,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持续推进质量兴院,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激励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四)制度完善:统筹布局规范治院

完善的制度是建强建好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的生命线。根据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马克思主义学院应当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完善在教育教学、研究宣传、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制度,并充分考虑各项制度相互衔接、相互支持、有效配合,统筹布局规范治院。首先,完善学术研究制度,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阵地建设,

培育“大师工作室” ,筑牢发展平台,提升发展质量,优化政策支持;其次,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要求,注重育人实效的科学检测和衡量,有利于教师的职业发展;再次,完善协同育人制度,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思政课程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同频共振。

三、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立足点培育党性修养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只有在理论上保持清醒,政治上才能保持坚定。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应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立足点,培育思政课教师的党性修养,以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依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系列理论成果的学习,通过学术沙龙、主题研讨、专题讲座、时事评析、实践研修等特色活动,将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要求内化为一种学习日常、一种理论意识、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党性修养,进一步以科学透彻的机理逻辑溯源,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如何走出来的,今后又将如何走下去,尤其是通过新时代十年的伟大成就,把握好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此基础上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由知而信,由信而行,以高度的党性修养和政治自觉为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奠定牢固的思想价值基础。

(二)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引擎点激发职教责任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是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外化为自觉的行动。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实现内涵式发展,需要传承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树立“大思政课”建设意识,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和《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明确自身的使命,即如何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专业特色、高职学情进行思政课建设和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精准教育,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引擎点激发职教责任。在教育内容上,通过精准定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内容供给与学生的职业需求相匹配,进行教学资源的差异化和类型化推送,通过必要的学情分析和科学的评价机制持续优化内容供给;在教育方法上,通过“体验式”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善于挖掘“体验式”教育元素,系统构建“体验式”教育平台,精心打造具有职业特色的“体验式”教育场景,实现精准滴灌;在教育手段上,通过新媒体新技术不断开拓教学新阵地,呈现教学新手段,并以融媒体的协同优势彰显思政课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实现精准运用;在教育话语上,通过“接地气”的艺术表达,将教育话语转化为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的大众化话语和围绕我国新时代发展的主旋律话语,全力打造具有亲和力的思政教育话语体系。

(三)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为发力点锤炼斗争精神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就是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不畏艰难险阻、奋勇争先、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回首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一直都是依靠勇于斗争、善于斗争走到今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也将继续依靠发扬斗争精神赢得未来。当前,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思政课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及其思政课教师需要坚持与各种形形色色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对否定党的领导的错误观点和思潮,必须坚决抵制、批判、斗争;要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对错误观点、思潮的产生原因、社会基础、理论主张、利益诉求、政治危害进行理论辨析,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观点和倾向,教育引导思政课教师和学生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从成功中吸取经验,从失误中吸取教训,以史为鉴,继往开来,为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四)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落脚点强化服务意识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对党的赤诚忠心、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推动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过程中,同样需要传承“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尤其要在思政课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践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强化服务办学职业性的意识,坚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追求,培养高职学生适应新时代产业变革和升级快速推进、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为祖国和人民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这是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科学定位,更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的最终价值目标和理性选择。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党百年奋斗实践经验的凝练与升华,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的精髓所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自觉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指引,增强历史自觉,强化责任担当,提升育人水平,践行育人使命,为进一步培养德技双馨的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实践型、技能型人才贡献“立德树人”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2).

[2] 高忠芳.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路径[J].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

基金项目:2021年度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研究专项课题(项目编号:JMJH202102);

作者简介:唐菀阳(1986-),女,广西桂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