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情景化教学思考
摘要:在时代不断的发展中,人们对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越来越重视,如此就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更好的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转变。情境教学是当前一种新颖和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应用此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价值。本文对小学数学情景化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教师今后的教学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情景教学
引言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科,在这个阶段开展教学活动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的发挥出教育的作用和价值,将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充分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要对这种教学方法充分的研究和改进。
一、情境教学的重要作用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改善以往单纯记忆和模仿的教学模式,并且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交流互动等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当中。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活泼好动,小学数学知识中的许多内容比较抽象难懂,这就造成学生的学习和教学内容产生冲突,所以要利用教学模式来转化这种冲突,在对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不断的探究中,发现情境教学正好能够改善这一冲突现象。结合情境教学创设的原理,给学生营造出优质、趣味和智慧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客观的事物中充分的体会和感受,并激发出相应的学习情绪,并全面的参与到学习当中,从而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情境教学的创设需要结合教学的内容、学生的性格和学习能力等,并利用情境教学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并突出教师和学生这两个重要主体,从而营造出轻松、活跃和直观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带着自己积极的情绪投入到教学当中展开学习,使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有机结合,从而激发出学生更多的学习潜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认识数学、探究数学、拓展眼界。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的多元化的,教师要对情境创设的形式和应用效果进行更深的探究和思考。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情景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1互动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中包含者很多的内容其中数量关系、空间图形等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直观和形象阶段,这就导致数学课程和学生之间出现矛盾冲突,减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从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状态处于被动状态,无法让学生更为深入的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在此基础上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互动元素进行情境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直观、熟悉的生活情境从而改善学生和教学之间的矛盾。比如在学习《找规律》的相关知识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设计联欢会情境,给学生展示出联欢会所需要用到的彩旗、彩花、灯笼等图片,之后让学生从图片中找出规律并进行排列。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到图片中事物的规律和排列顺序。之后引导学生思考彩旗的规律可以从颜色角度出发找出其中的规律。之后让学生按照红旗、黄旗、蓝旗等颜色规律分成一组,让学生体会到旗子规律在排列当中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初步理解规律的含义,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重复排列旗子并鼓励学生用语言进行表述。采用这种方式让让学生理解到规律对于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
2利用实物进行教学
许多教师虽然在意识上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然而却仍然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无法突破,这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始终拘泥于课堂理论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的事物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要利用身边的事物进行理解和分析。比如在学习《认识钟表》这一教学内容时[1],这节内容对于我们来说没有多大难度,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要让他们认识和理解时针、分针和秒针之间的数量关系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在课下准备一块手表并带到学校,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手表的时针、分针和秒针的关系认识到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教师在教学学生读表时先让学生对手表进行观察,指针指在哪两个数字之间,除了12和1之间读时是1外,时针在指在其他位置时候就表示当前较小的数字,如果时针的位置指在了2和3 之间就可以读作2。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分针进行观察,将分针所指数字乘以5就表示当前的分钟数,比如分针指在了3和4之间,就需要将3和4乘以5就是15到20分钟之间。最后教师给学生讲解秒针的读法,秒针走一圈是一分钟,并且两个数字之间表示五秒,学生结合分针停留的位置确定秒数。通过结合生活事物进行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钟表,并学习正确的读法和理解各个数字之间的关系。这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增强教学的效率。
3创设故事情境
如何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牢固的记住和掌握乘法口诀,这就需要教师应用故事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处于发展阶段,没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是他们对故事有着较大的兴趣。因此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可以利用故事情境开展教学,[2]让学生通过故事牢固的记住乘法口诀,并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乘法口诀是学生今后学习更深层知识的基础。所以教师要让学生牢固的掌握乘法口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趣味性的内容融入其中,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动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较大的学习兴趣,深刻的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熊出没”的相关视频,并对视频内容进行改编:“如果吉吉、熊大、光头强每人给了熊二5个苹果,那么熊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如果吉吉、熊大、光头强、翠花和毛毛分别给了熊二3个苹果那么熊二有多少个苹果?利用这样的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深入到乘法思考中,并发现学习乘法知识的重要性。利用故事情境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并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本节乘法知识的理解。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开展情境教学,并融入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当中,学习相应知识,并全面的提升自身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毛美媛.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情景化教学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21(26):135-136.
[2]刘兴东.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情景化教学思考[J].现代交际,2020(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