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教育信息化2. 0以赛促教背景下教师研修共同体的构建必要性和可行性报告》

李萍
  
一起生活科学
2021年28期
福建经贸学校 福建省 泉州市 362000

自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开展以来,各个学校为了促使教师的专业发展,于是以竞赛的形式为教师建立研修共同体,从而让教师能够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前提下,顺利提升自身的综合水平,进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今后的发展奠基。接下来本文就这一主题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究,以此为教师研修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依据。

一、基于教育信息化2. 0以赛促教背景下教师研修共同体的构建必要性

1.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落实要求教师对信息技术在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后评价,以及考试方面等都得以实施,然而当下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偏低,一不懂如何使用信息技术,二不懂如何将其与学科内容进行融合,所以构建教师研修共同体是当下的主要任务。但是,想要让教师们积极探究和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还需要以比赛的形式来构建学习共同体,进而让教师在研修中树立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并将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现状和实施过程进行探究,例如微课的录制和微课资源的分享,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flash,VR技术的应用,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具体包括学习英语的英语趣配音,学习数学的小袁试题等等,教师都应对这些教学软件的应用得以把握,最后在研修课程中将这些信息化教学内容得以应用,进而将具体的实施方案得以实施,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2.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在出生后一直处在互联网时代,所以学习和成长离不开互联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据学生的生长环境和学习需求,将信息技术应用在课堂教学之中,一来减轻自身的教学负担,增加课堂教学容量,丰富教学资源;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教学内容得以发展,并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零碎的问题系统化,让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来将课堂知识进行内化,进而构建知识框架为今后的发展奠基。而基于教育信息化2.0以赛促教背景下教师研修共同体的构建则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教师共建学习共同体,进而实现教师与学生间的共同发展与成长,最终实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

3.促使学校教学的发展

教师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研修共同体不仅可以让教师对当下的教学形势和教学发展方向得以掌握,还利于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融入其中,进而让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变得更加现代化。再者,教师研修共同体的构建体现了学校教学的前瞻性,可以让教师们对当下的教学现状和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和分析,在接受培训的同时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并将提出的可行性策略在实际教学中得以应用,将学校教学质量得以提升。总而言之,基于教育信息化以赛促教背景下构建教师研修共同体对学校的教学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4.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以后,各个学段学校都将这一计划得以落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队伍的构建上,教师是教学的核心人物,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人物,教师队伍的构建和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是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关键,更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点,因此想要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构建教师研修共同体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学校相关部门必须重视这一研修内容的开展,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进而让教师能够在研修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将其在备课、教学过程、复习和考试等多个环节进行应用,以此将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和有趣,且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基于教育信息化2. 0以赛促教背景下教师研修共同体的构建的可行性

1.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强

教师研修共同体是以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础,以学校提供研修机会和平台为依据实施的构建。首先,学校为了让教师们赶上时代的潮流,为教师提供了基本的学习平台,如开展每两周一次的兄弟学校交流会,研修“信息技术背景下立德树人教学的有效开展”、“信息技术背景下多学科融合教学的有效开展”等教学主题,经过多次的学习与研讨,让教师对当下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解和掌握,并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设计优秀课例,分析课例,从而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中提升自身的整体水平。

就本校的教师而言,自主参与信息技术考试的教师由原来的30%上升为74%,可见,教师在面对时代发展带来的挑战时他们所做出的改变和上进心。再看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他们不再以学生的成绩来考核学生,而是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加以落实,进而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关键水平和学习品质。总之,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观念的转化给研修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可能。

2.完善的共同体构建规范

为了能够构建完善的教师研修共同体,学校对信息化教育2.0行动计划背景下对研修共同体教学模式的构建规范进行了丰富和完善。

第一,从人员组织上来看。

研修共同体的人员组成主要包括大学教师、中小学教师和全日制教育硕士。之后,让参与研修共同体的教师写一份自我介绍上交给负责人,进而让负责人了解小组成员的具体情况,便于今后的沟通与交流。并且,负责人将建立研修共同体教师的个人主页,确定研修共同体的人员构成。

第二,从活动设计上来看。

为了便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探究,每次活动的主题都会由研修共同体的负责人将研修主题以邮件的方式提前发给共同体小组成员,让成员提前进行准备,并做好安排。之后,研修成员在搜集和准备了各个资料,再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讨论,进而设计一份行动探究方案,并在不断地纠正和改进中进行分析和整理,形成阶段性成果。最后各个小组将探究报告、探究日志进行汇总。小组负责人邀请专家进行点评,并将结果进行反馈,让小组成员进行反思和总结。

第三,从共同体文化的构建来看。

研修共同体的构建基础是对彼此的信任,所以在构建研修共同体时,缺乏信任是不可行的。其次,研修共同体的构建要以“规范”作为行为准则实施,让每一位成员在行为都能得到肯定。最后,每一位成员要彼此尊重,组员与组员不论学历的高低,年龄的大小都应该互相尊重,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研修共同体建立的平等性和公平性。

第四,从激励机制上来看。

为了实现以赛促教的目标,研修共同体的构建要设置一些激励机制,比如积分、等级、排行榜,在遵守教师个人发展的前提下,体现研修共同体构建的平等性、适度性,进而让每一位教师在研修共同体中得到自我成长与发展。

3.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与方式

为了帮助教师构建研修共同体,学校给教师们提供了研修的学习平台,让教师在研修和教学过程中将能够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提升。

首先,学校给教师提供了网络学习平台,平台中每天给教师播放相关的课程。课程的内容主要以微课的录制,PPT 的制作,动画的播放,视频的应用,学习软件的应用等等,平台的课程开设时间固定,但是可以回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听课,并在教学中进行应用。

其次,学校又组织教师去参加市区开展的关于信息技术融合教学专题探究的培训,让教师懂得融合的原则,如主体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层次性原则。同时掌握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策略,学习优秀的教学案例,将其在实际教学中得以效仿。

最后,学校组织教师每两周参与一次学校安排的信息化教育2.0行动计划背景下研修共同体构建的培训,培训中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化,让教师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价值,进而努力将这一工具得以应用。其次,让教师对教学评价进行改进,进而实现智能化评价,减轻教师的负担。

总之,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方式给教师的研修共同体构建带来了更多的可能,让教师在研修和教学过程中都能将这一教学工具和资源得以应用,同时将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4.丰富的教学评价体系

自信息化教育2.0行动计划开展以来,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和丰富,例如,自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以后,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范围增大,教学评价数据库得到完善,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了阶段性评价,从低级到高级进行螺旋式上升。再者,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的评价进行了间隔性评价,让教师能够定期时间内进行自我提升与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最后,还对教师的课件开发、微课制作以及考试评分等多项内容进行评价,并进行逐一对比,进行排名,以此让教师对自己在学校中的地位得以明确,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加以改进。除了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之外,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具体体现在线上教学平台的利用,通过智能评价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并在评价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其次,是通过设定好的教学标准进行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体现教学评价的层次性。最后,在教学评价中观察学生的成长过程和改进方面,进而得到教学效果的提升方向。而教学评价体现的完善给教师研修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基础条件,让教师能够对备课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以及实践活动等等进行探究,并将信息技术加以应用,以竞赛的形式对比研修的成果,最终在竞争意识中不断地实现自我突破。

例如,学校作为当地实验种子学校,每学期会让教研组对某一课的内容以“信息技术融合”为主题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最后将优秀课例上报给市区进行评比,以此在评比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和优势,并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进行融合和应用,将信息化教育2.0行动计划得以落实。以赛促教的过程让教研组的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升,专业素养也得到培养,且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大幅度发展,这对教师而言具有积极的意义。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教育2.0行动计划以赛促教背景下构建教师研修共同体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关键,无论学校还是教师在信息化教育2.0行动计划实施以来都要结合教学要求来调整教学计划和研修活动,进而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同时,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的便利机会,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会自我探究,以此满足求知欲。

作者简介:李萍 1980 汉 泉州 福建经贸学校 讲师 本科,

主要从事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人才培养与就业相关问题研究。

项目名称:《基于教育信息化2. 0以赛促教背景下教师研修共同体的构建》

项目编号:FJJKZJ20-139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