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教育均衡发展视角下六年级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在教育均衡发展的视角下,小学教育工作需要积极创新,尤其是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更应当在教育创新实施下,完善教育教学方案,为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做好充足准备。教育创新是实现学生均衡发展的必然路径,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应深入了解各项教育改革政策,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完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探讨如何实现教育工作创新。基于此,本文主要在教育均衡发展视角下,分别从教材运用、生本教育、个体化差异以及创新意识培养入手,探究六年级数学教学策略创新路径。
关键词:教育均衡;六年级;数学教学
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发展,保障教育工作的稳定性,同时也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传统的教育观念难以适应现代教育需求,也无法实现教育工作的均衡化发展,尤其是对于农村教育而言,教学资源匮乏,因此教师更要融合新型教育思想,转换教育观念,应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也要始终遵循素质教育提出的教学标准,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课程改革,推动教育朝着均衡化发展。
一、灵活运用教材,推动教学均衡发展
在新课改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教育教学应当尊重学生需求,完善教学手段。数学教育活动的开展更强调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需要不断探究如何实现农村数学教育的创新,让学生能够在课程学习中真正的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在新课改教学理念下,数学教学并不是执行课程任务,也不是围绕着教科书逐步讲解,而是要学会灵活应用教材,实现教学的高效开展,进而推动教育均衡发展[1]。为了缓解教学资源匮乏的窘迫,农村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让教材与知识“活”起来,强化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实现教育改革的初衷,起到课堂推动作用。
比如,在学习《分数乘法》这节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从课堂导入环节入手,让知识“活”起来。首先,教师可以准备一个粉笔盒,每10秒钟向粉笔盒中放一根粉笔,2分钟后粉笔盒被填满,请问什么时候是半盒粉笔呢?随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在讨论完成后由学生回答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二分钟一共120秒,结合除法计算,半盒用了一半时间,除以2就是60秒。教师可以先认可学生的此种计算方法,随后结合分数乘法,加以讲解。装满一盒用120秒的时间,装满半盒就是1/2,用120×1/2,就是60秒;并结合例题引入本节教学知识分数乘法计算。在讲解分数乘法时,教师可以通过例题加强学生的理解,实现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让学生能够根据例题,学生法则灵活应用。
二、落实以生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以生为本是新课改教学目标提出的重点教学内容,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项问题,进而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教学目标,恰当选取教学手法,提高教学质量。农村小学数学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动脑、动手与动口,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乐于钻研的精神。作为数学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机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在课堂中自主研究数学知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2]。
比如,在学习《百分数》时,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百分数的含义,并体会实际生活中百分数的价值。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哪位同学知道99%怎么读呢?”学生答:“百分之九十九!”老师:“那99%叫什么数呢?”并用板书写出百分数的认识。在学习百分数时,学生会将百分数与分数混淆,这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二者的区别。例:班级中女生占总人数的40%与面粉重量是大米重量的3/4,让学生根据这两种说法,以小组为单位去总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学生通过探究后发现:分数可以代表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能够带单位;百分数只能代表两个数的关系,不可带单位。
三、尊重个体差异,实现均衡发展目标
由于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所不同,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都能够实现均衡发展,进而达到最终的教育目标。传统教育模式更注重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衡量学生好坏只是依靠成绩,忽略了对学生个性特点的评价,使得教育缺乏公正性[3]。虽然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共同之处,但个性发展却完全不同,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人成长差异较大,因此教学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给予学生针对性教育。
比如,在学习《负数》时,本节内容与初中教学知识有所关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不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理解负数的含义,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温度加强学生的理解。首先,为学生展示-10℃与10℃,并让学生试着读一读,根据“零上”与“零下”,让学生试着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经过探讨学生发现带有“-”的数字是代表在0以下,随后教师可以引出正负数含义。为了增强不同学生对负数的理解,教师可以让理解能力较低的学生再次试着完成有关于温度的正负数表达;让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去探究正负数,如:工资收入3500元、水电费支出200元,用正负数如何表达。
四、激发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想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错误,教师不应当立刻给出错误评价,而是要帮助学生共同探究错误的原因,让学生能够正视错误并加以改正。同时教师也要维护好课堂氛围,给予学生充分的探讨机会,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培养,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参与到学习之中,实现学生的均衡发展[4]。比如在学习《圆锥的体积》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圆柱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给予学生自主探究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准备好空心的圆锥与圆柱,借助工具来探究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随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将圆锥装满水倒进圆柱中,观察几次能倒满,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小学数学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而作为农村数学教师,更应当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强化,达到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郑声娟.“教以制动,进而生智”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J].名师在线,2022(2):63-65.
[2]钱锁珍.基于学生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J].小学生(下旬刊),2021(9):86-86.
[3]房艳娥.基于数形结合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J].读写算,2021(22):135-136.
[4]赵倩.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1(3):88-88.
作者简介:黄党光(1973-10)、男、壮族、广西德保人、大专、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