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数智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黄文雅 刘喜梅
  
一起生活科学
2022年4期
湖南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4

摘 要: 数智时代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应积极开展将数智与会计交融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创新的教学改革,以数字化、智能化助推专业建设,我校初步探索形成了具有应用型地方本科特色的“地方化、专业化、数智化”三化一体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数智化课程体系、打造数智化教学平台、培养数智型师资队伍、创新数智化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适应当今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为数智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提供思路。

关键词: 数智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学;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的迅速发展,数字技术早已深入应用于国家经济和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全行业都经历或正在面临着数字化转型,会计行业尤为如此。目前,人才市场一方面面临着会计从业人员数量过多、劳动力过剩,另一方面又切实存在着从业人员数字化技能不强、数字型会计人才短缺等问题[1]。早在2016年10月财政部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行动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将会为会计行业的信息化应用奠定良好基础,并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及时了解和重点把握‘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对会计工作的影响”[2]。2020年9月,教育部等三部委又专门颁布了《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鼓励各个高校注重探索基础理论与“人工智能+X”复合型技术人才并重的培养模式[3]。

在此背景下,作为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我校紧紧围绕“如何培养适应数智时代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主题,积极开展了将数智与会计交融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创新的教学改革,以数字化、智能化助推专业建设,初步探索形成我校具有应用型地方本科特色的“地方化、专业化、数智化”三化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数智化课程体系构建、数智化教学平台打造、数智型师资团队组建和数智化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分析探索了适应当今市场需求的我校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一、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数智时代会计人才的工作环境变化显著。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有利推动了会计业务从基本核算、监督等职能逐渐扩展管理和其他衍生职能[4],市场迫切需要能够将企业的业务数据和财务信息相结合,针对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海量的财务业务相关和不相关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助力企业管理决策的会计人才。然而,当前培养出的会计人才技能与数智时代企业的业务需求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因此有必要重新梳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将培养数智与会计交织融合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目标。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在以往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以地方化和专业化引领数智化发展,其中地方化为数智化提供地方本土实践,专业化为数智化提供学科基础和专业功底,以数智化赋能地方化和专业化,注重学生的数智思维培养。因此,数智时代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旨在基于地方发展战略,依托学校的办学特色,接轨国际会计准则,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会计学科基础理论技术,专业素养扎实,实践能力强,秉持职业操守,具备国际视野,能将数智与会计交织融合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基于以上培养目标,重新梳理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立德树人,以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坚守职业操守为目标;2、专业素养,以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素养和现代信息技术为目标;3、实践能力,以培养学生融合信息技术和专业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助力企业管理决策和发展为目标。

二、构建数智化课程体系

目前,会计专业的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所具备的“数智能力”提出了高要求,为适应数智转型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高校首先要把准行业变化脉搏,构建数智化课程体系。

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大幅度提高与信息系统和战略管理相关的通识教育基础课程;优化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设置,依据数智时代下会计从业人员的不同业务场景,有针对性地设置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依托数智化实践教学基地,提高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构建起以通识基础课程为依托,以学科专业课程为核心,以信息系统和数字技术为支撑,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的“通专融合”课程体系,实现数智化技术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

在开设课程时,会计学专业除普及计算机知识之外,还设置了“商务数据分析与运用”“ERP财务管理系统”“财务共享理论与实务”“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基础”“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等课程,构建数智技术与会计信息融合课程模块,着力培养学生在数智环境下的财务数据分析处理和决策能力。进一步精简和优化会计专业的传统核心课程,根据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切实嵌入数智技术和战略决策相关的课程,例如“大数据财务风险管理”着重分析如何处理大数据与财务风险管理的关系等,“会计信息系统”则着重管理与设计智能化会计信息系统,“大数据与智能财务决策”能针对财务大数据生成的特征,特别是非结构化、非财务性数据的特征,阐释大数据分析原理、方法以及财务大数据的应用。依据数智环境下会计从业人员的不同财务应用场景,设置专业课程,进而有效增强学生解决企业实际财务问题的能力。

三、打造数智化教学平台

为培养和增强学生数据分析处理和判断能力,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积极打造数智化实验和实践教学平台,运用信息技术模拟真实的财务决策场景,记录学生对信息的分析和判断过程。学校设立虚拟仿真实验室、重点学科实验中心等实践教学示范中心,为学生提供基础技能和企业实务应用的模拟实践环境,引导学生提前知晓行业形势和企业态势,理论联系实践,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托教学改革项目,不断促进教师将大数据和信息技术融入实践教学环节;运用信息技术打造数智化实验教学模式,大力激发学生专业热情,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有效推进数智化教学改革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为帮助学生更加真实体验企业运营及会计活动,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积极打造智能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开展校企共建实践基地,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和本土优势,与信息化、数字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例如,我校设立了湘电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韶峰南方水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湖南东信集团有限公司实践教学中心、人工智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研究基地、智慧零售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湖南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研究基地,以及与迅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通过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学习,学生亲身体验了数智型会计在企业运营和战略决策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有效提升了学校实践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四、组建数智型师资队伍

为适应数智时代对学生培养的新要求,应用型本科应积极采用“引进”和“引智”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打造一批具备数智化思维、掌握相关学科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数智型师资队伍。

引进方面。一是通过校外招聘方式,引进一批具有数字化技术和会计专业背景的年轻教师,增进教师队伍信息化学习氛围;二是招揽一些重点高校的教授专家作为特聘教授,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开展合作交流等方式为师生讲解会计信息化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最新趋势;三是聘请企业财务总监担任导师,开展“企业家进课堂”、“财务总监进课堂”等活动,从实际操作视角为学生解读数智时代企业财务发展趋势。

引智方面。一是通过借助本校计算机与通信学院、计算科学与电子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等院系的信息化、智能化方面的师资,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交叉思维和移动智能化信息系统应用能力;二是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去参与学术交流和教育培训,提升现任师资的信息化、专业化智慧;三是通过企业实习实践走访等形式,将课堂移植到企业中去,由真实的企业资深会计主管在企业内部,以企业的真实环境和真实数据情况开展3R实景教学。

五、创新数智化教学方式

数字化、智能化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会计人才培养教学方式的改革,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当积极利用数智时代的技术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推进数智技术与会计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在当前的数智时代条件下,高校的教学资源多样化,教学环境开放化,用数智时代的技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将真实企业的数据分析、战略管理、财务决策等融入到会计课堂教学当中。大力开展智慧课堂、案例式、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方式。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积极性和高效性。教师则依据所授课内容采用体验式、案例式、启发式等不同教学方式方法,通过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要。案例式教学要充分结合数智时代的背景,紧密联系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财务等新技术,将紧跟数智时代的教学案例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企业运营环境和会计活动,将抽象的专业知识具体化,从而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是以赛促学,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提倡教师与学生组建科研团队或兴趣小组。将应用型大学的双创教学嵌入到专业通识教学、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践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去,在增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有力改善专业理论教学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强化学生立德树人、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与团队精神等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数智化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的使命共同推动了数智时代会计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应用型本科高校应顺应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准确定位出数智时代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构建数智课程体系、打造数智化教学平台、组建数智型师资队伍、创新数智化教学方式等方面采取有效举措,建设“地方化、专业化、数智化”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孙璇,吴肇光 . 数字化就业的演进历程、发展瓶颈与促进数字化就业的策略研究[J]. 产业经济评论, 2021(2):119-128.

[2]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N]. 中国会计报,2016-10-21(3).

[3]靳庆鲁,朱凯,曾庆生.数智时代财会人才培养的“上财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1(11):28-34+45.

[4] 张庆龙 . 下一代财务:数字化与智能化 [J]. 财会月刊,2020(10):3-7.

*作者简介:黄文雅(1981-),女,汉族,湖南耒阳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刘喜梅(1978-),女,汉族,湖南湘潭人,副教授,管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湘教通〔2018〕436号,序号577);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项目(HNJG-2020-1342)《“双创”背景下独立学院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