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超前消费行为的调查研究
摘要:近年来对于超前消费的讨论日益增加,而在疫情影响下,大学生超前消费的问题更是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获得有效数据,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SPSS21.0数据分析工具进行研究大学生超前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理性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疫情;超前消费
经统计我国90后、00后人口超过3亿,是当下的消费新势力,他们除了追求最基本的成长发展外,还注重优质的生活品质,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信用消费已经成为他们实现需求的一种重要手段。《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显示,在中国的年轻人中,总体信贷产品的渗透率已达到86.6%。
1.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当代大学生超前消费现状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超前消费行为已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个性化的消费体验与满足感,这些容易导致盲目消费和超前消费[1],在浏览商品推送时,禁不住诱惑会购买可能并不是自己真正所需要的,就会超前消费。
以南昌市在校大学生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发现有超前消费的大学生占78.3%,没有过超前消费消费的大学生占21.7%,说明在疫情背景下,大学生超前消费行为逐渐明显。同时在疫情期间,大学生普遍认为超前消费的金额在500元以内较合适,占比为60.2%。在我国防疫常态化的背景下,互联网的依赖性逐步增强,大学生对超前消费的态度也发生变化,228位学生持中立的态度占总样本的44.5%,支持大学生超前消费的人数为167人占总样本的34.6%,但在这一情况下有使用金融平台进行超前消费的大学生人数高达78.3%,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说明外在因素对大学生超前消费的影响已超过他们主观看法的影响力。
2.调查过程
2.1 样本情况汇总
根据回收的512份有效问卷,对受调查者的性别、可自由支配的生活费、家庭人均月收入情况、家乡类型、是否为独生子女基本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样本中,男女类别分别为57.6%和42.6%。大学生月生活费在1000-1499元占比较大,达70.1%。而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000-5000元的占比63.7%。家庭类型主要是集中在城市和县镇,分别占比38.0%和39.5%。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群体中不是独生子女的占比较高,即83.4%。
2.2 超前消费用途
通过团体访谈,并且将性别与大学生超前消费的用途进行交叉分析发现,男性使用金融平台进行超前消费的用途主要在电子产品、服装、社交、恋爱方面;而女性超前消费的用途主要在服装、社交、餐饮学习方面。
2.3 消费来源
大学生大部分超前消费的资金来源于向花呗等借贷平台借用,比例为64.8%。向朋友借款、奖助学金支持超前消费占16.7%、兼职和勤工俭学占14.5%,这样来实现超前消费这一目的的人数也比较多。可见,大学生不完全依赖于父母进行超前消费,他们有意识地通过多种渠道来增加自己的消费来源。
2.4 消费水平
所调查的大学生群体的月生活费集中在1000-1499元之间占比70.1%,其次是月生活费为1500-2000元之间的人群占比 22.9%,月生活费低于1000元和2000元以上的人群,分别占比5.7%和1.4%。同时根据2019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全国居民人均月均消费为1796元左右,结合调查数据,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与全国居民人均月消费水平比较接近,体现了大学生群体在消费方面的能力不容小觑,他们的消费水平与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相当。
3.数据分析过程
3.1 问卷的信度检验
本文使用的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发现,共收取513份问卷,对所收集回的原始资料进行初步复核和核实,得到有效问卷512份。在检验信度时采用克隆巴赫Alpha信度系数作为技术支持,本如表3-1所示,测量中整体的克隆巴赫Alpha值为0.802,表明问卷所设计的量表的各变量的测量项一致性良好,问卷的总体信度较高[2]。
3.2 效度检验
在效度检验过程中,进行KMO样本测度和Bartlett's球型检验。经过数据处理,本次调查问卷的总体量表的效度检验KMO值是0.929, Bartlett's球型检验卡方值为6541.326,显著性概率值为0.000,统计检验显著。说明适合做因子分析。
3.3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超前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运用主成分分析,分别以大众媒体的传播、借贷平台的便利、网购平台的兴起、促销活动的优惠、支付手段的改变、家庭每月人均收入、生活费、家庭类型作为自变量,消费影响因素作为因变量进行分析。经过分析发现两项主成分为自变量构成的问题整体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KMO取样适切性量数为0.819,近似卡方统计量为1426.589,自由度为45,显著性水平为0.00,因此认为该问卷效度良好。由表3-2可知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大学生超前消费由两个因子,分别命名为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
当数字支付成为常态后,超前消费也主要用于线上消费大学生对于金钱的概念变得不那么敏感,规划能力降低,从而也导致消费行为的改变。经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的繁荣、促销活动的优惠与超前消费行为也呈现显著正相关,电商平台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家进行竞争,不断推出各种促销优惠活动以及各种媒体宣传广告来刺激消费。
3.3.1 网络购物平台
现如今,网络购物平台的兴起是导致大学生产生超前消费的重要要素[3]。调查数据显示,70%以上的大学生超前消费在购买商品上(例如电子产品服装等)。网络购物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购物方式,大学生这一庞大的消费主体成为各大电商平台的主要消费对象,除了淘宝、京东等国内主流电商平台外,各种线上购物平台层出不穷,在各种活动节进行促销的活动,例如“双十一”“双十二”等购物狂欢节,刺激大学生消费欲望。52.7%的大学生用于饮食,35.7%的大学生用于娱乐消费。
3.3.2 互联网借贷平台
二十一世纪,互联网借贷平台便利了大学生进行超前消费[4],越来越的大学生出门只带一个手机,使用电子货币进行支付消费,电子货币在便利我们的生活同时,网上贷款也变得更加容易,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84.0%的同学使用网上借款(如蚂蚁花呗)去进行超前消费,其为超前消费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各种社会条件引诱下,加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不稳定,诱发了大学生超前消费的欲望,大学生虽然没有生活来源,但可以轻易接触到互联网金融平台,使其消费欲望得到实现。这表明,网上借贷平台促进了大学生进行超前消费[5]。
3.3.3 个人因素
超前消费是在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作用下形成的,除了外部因素,消费心理便是最主要的一个内部因素,他们追求高品质的享乐生活,对消费商品的追求给大学生提供了基本动力,对未来支付能力的预判便是将想法落实行为的判断,对未来支付能力的错误判断以至于根本不去判断,那就成了盲目的超前消费,当然,对于不同学生,其消费行为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大多数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呈现出理性消费的状态。当代大学生普遍追求个性,追求潮流文化,购买商品在乎品牌文化,刻意强调个性化,因此极容易产生攀比心理、虚荣心理,且容易在商家打折促销的活动中进行冲动消费,导致自己的资金透支,从而进行超前消费[6]。
3.3.4 消费计划的回归分析
通过表3-3的数据,在消费观念这一方面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05,由此可以得出大学生群体对于超前消费有一定的计划性,可以较好地平衡超前消费带来的债务和自身的收入。总体而言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超前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认知与规划。同时,大学生需要在满足生存和合理享受之间找到平衡点,除了制定良好的消费计划之外,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甄别出自己真正的需求,从而进行有计划的支出,合理消费。
3.3.5 超前消费教育
对于大学生超前消费问题,家长、学校、政府、社会大众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普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应该有组织,有计划的向大学生传授消费知识和消费观念,加强大学生消费理念教育[7]。此次调查大学生群体针对家长学校、政府、社会大众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相关分析发现,大学生的超前消费与家庭教育、学校引导、社会媒体宣传在p<0.05水平均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且平均值均小于3,说明大学生接受到的学校、政府、社会媒体的消费教育的程度不满意。所以应当从这三个层面对大学生加强超前消费教育。
3.3.6 疫情对超前消费的影响
疫情期间对线上线下的消费都有较大影响,疫情造成了大学生相对出行减少,也减少了线下购物并且必需的商品极度减少,线上消费也成为了大学生认为最好的选择,大学生疫情期间收入主要来源于其父母给予的生活费,出去兼职等其他渠道获得收入来源的机会很少[8]。本次调查的结果亦是如此,大学生群体在经济收入来源限制、无法出门的情况下,大学生变相的养成了“屯”货物和在疫情期间闭门不出的行为习惯,故而只能通过在线上购买商品获得消费体验与心理满足。
4.研究结论
通过分析收回的512份有效问卷和以往学者的探索研究发现,得出影响大学生在疫情期间超前消费的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是互联网购物借贷平台的兴起,让大学生在更加便捷且舒适的环境下消费,很容易陷入超前、超额消费漩涡。除了外界疫情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经济状况会显著影响大学生超前消费, 对于本身并不富裕的家庭和家庭人均月收入较少的大学生,他们很容易陷入超前消费境地。
另一方面,在疫情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需要考虑到网络借贷平台自身宣传对大学生的影响。目前大部分借贷平台都有三个特点:一是使用便捷,在手机上下载APP就能够实现随借随还。二是额度较大,在大学生的信用额度之内的借贷额度也较高,在大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范围外。三是利息率较高,平均日利息率万分之四。就借贷平台本身而言,额度高、利率高这两者为大学生超前消费提供了职称并为他们无力偿还债务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田风雪.大学生超前消费问题探析 [J]. 教书育人,2006(32):16-17
2. 王静,付万兴,姜欢,孙笑可,姜梦洋,周超逸. 经济新常态下“网贷”背后的超前消费的影响[J]. 中国市场,2018,11
3. 陈芳.新时代大学生网购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分析——以贵州商学院为例[J].中国产经,2020,(10):111-112.
4. 胡瑞年,卜方敬.大学生“超前消费”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J].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技财经,200(003):37-38
5. 郝柳君 , 荣茜.个人消费信贷产品的创新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以蚂蚁花呗为例 [J].时代金融 ,2016,(36):199.
6. 陈新星.从弗洛姆消费异化思想看当代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心理及其调适[J].教育评论,2015(06):11-13.
7. 蒋昕芸.经济发展形势下大学生超前消费引发的思政教育思考[J].经济师,2020,(08):43+46.
8. 王慧琳.新冠疫情下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变化——基于“蚂蚁花呗”使用数据的调查分析[J].特区经济,2022,(02):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