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的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叶凯
  
一起生活科学
2022年5期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山东青岛 266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本文以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的发展以及运营模式为切入点,分析了复合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内容和方式,希望能为我国相关人才的培养贡献微薄的力量,推动我国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全自动无人驾驶;城市交通;轨道交通;人才培养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已经成为了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发展方向,为此必须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工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发展及运营模式

1.1轨道交通领域的发展方向

根据我国的相关标准,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指的是自动化水平已经达到了GOA4级别,而且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可维护性都达到了相关要求的无人值守的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也被称为UTO系统。这一系统不但具备自动驾驶和运营的能力,而且还能自动进行休眠或者启动,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故障,还能够进行自动的处理,在紧急关头能够通过故障应急处理进行紧急制动,能够有效提高轨道交通运行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减少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自2012年以来,我国多条地铁线路已经使用了这一技术,比如2015年投入使用的上海10号线,其正线以及停车场运行等工作内容都可以通过该系统实现自动化的控制,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无人驾驶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升级,2016年的南港岛线通过使用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无人驾驶。另外在2017年建成的北京燕房线列车上,也进行了障碍物检测装置及车厢内的无人对讲装置的配备,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的发展日益完善,应用范围逐渐广泛起来[1]。

1.2 UTO模式下高度集中化运营的人才需求

全自动无人驾驶线路的运营与传统汽车人工驾驶不同,呈现出了一种高度的集中化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充分适应行车模式的变化趋势,势必要将行车控制模式进行相应的转变,比如从原有的“二级管理、三级控制”形式转变为“一级管理、二级控制”的形式。并且将行车调度和司机以及乘客之间的行车模式也进行相应的转变,一般来说是从原有的“行车调度—司机—乘客”转变为“行车调度—乘客”模式,省去了司机驾驶的环节,从原有的系统式的行车模式转变为扁平化、集中化的全自动无人驾驶运营模式。这种行车模式的转变固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是对于运营人才的要求也产生了不断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复合性的运营人才才能够满足工作的需要,胜任当前的工作[2]。所以在进行地铁行驶工作尤其是无人驾驶地铁行驶工作的过程中,应该进行调度工作模式的转变,由原有的调度员、司机等多个岗位共同参与地铁运行控制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由调度员直接对地铁的运行进行调度指挥的运营模式,所以调度员就会面临比此前的工作更多的问题,需要具备更高的能力和技能水平,所以说UTO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化得模式,需要更多的具有复合技能的高级人才进行工作才能够满足工作的需求[3]。

2复合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进行复合技能人才的培养,最主要的就是打破传统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情况,通过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等多方面内容的复合培养,才能够获得所需的人才。为了能够满足上述培养工作的内容要求,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符合技能人才培养的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4]。

这一题细节一分为三个不同的圈层,分别是外圈、中圈以及内圈,包括23种复合技能。通常来说外圈指的是素质能力方面的能力提高,其中包括八种具体的素质能力,比如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以及敬业精神、服务意识和心理素质。中圈则是理论知识圈,主要包括九种在工作过程中能用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联锁系统原理及检修、CBTC系统原理、FAS\BAS综合监控原理、ISCS综合监控原理、行车组织、电子电工、机械原理、应急事件处置以及客运组织。内圈则是技术技能圈,在这一圈层中主要培养的是人才的核心技能,包括CBTC系统原理及检修、ISCS、BAS、FAS等设备原理及检修、车辆机械结构及操作、CBTC下行车组织工作、供电控制以及客流监控及组织,这六项核心技能是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人才培养中最为核心也是最为精英的六种技能[5]。

而复合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三个圈层、二十三个内容节点彼此之间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从三个圈层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理论知识圈不但是人才培养体系的落脚点,连接着素质能力圈和核心技能圈,而且能够成为人才进行工作的最重要的基础。在进行复合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包括机械、电子、信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础的实践操作,而且还要对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模式进行深层次的把握,包括对列车结构机架式、综合监控系统操作等相关的设备技能的操作都要了然于心,才能在问题发生时第一时间发挥复合型人才的作用。所以在目前看来,复合型人才只有在对理论知识圈和技术知识圈进行充分的把握的情况下,才能够有效、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在经过适当的培养和引导,才能实现自身能力水平的提高以及自我价值的完成,最终形成素质能力圈,完成复合技能人才的培养,为我国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的使用和升级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3结语

由于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在我国轨道交通运营中并未得到全面的普及,而是有选择地进行试点和人才培养,通过复合技能人才体系的使用,能够不断提高人才水平以及人才培养的能力,从而不断拓宽学生的就业面,提高学生的就业高度。另外还要进行一定的社会实践,避免学生在培养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之间产生脱节,而且还应该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自我展示的舞台。

参考文献

[1]裴廷福,庞彦知.基于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的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现代职业教育,2019(32):39-41.

[2]胡恩华,裴加富,张炳锋,刘琅.车辆调度系统在全自动无人驾驶线路的研究与应用[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2(02):1-7.

[3]翟国锐,徐燕芬,代军峰,孟祥振.全自动无人驾驶城轨车辆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研究[J].铁道车辆,2021,59(03):17-20.

[4]王向阳,朵建华,高晓菲.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与传统CBTC系统差异分析与探讨[J].铁路技术创新,2019(05):22-26.

[5]孟庆元,邹守铭,孙娜,毕昱,徐娜.全自动无人驾驶的系统服务可用性考核方法的研究[J].铁道车辆,2022,60(01):79-81+8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