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古诗词艺术歌曲《白头吟》创作特征及演唱处理
摘要:艺术歌曲《白头吟》是古诗词艺术歌曲中一首优美的现代声乐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着重从音乐特征和演唱处理进行分析,更全面地挖掘作品的词义与意境,以求找到适合古诗词艺术歌曲韵味和感情的演唱方法。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白头吟; 演唱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白头吟》概述
(一)作者简介
1.词作者简介
《白头吟》是汉代才女卓文君的一首诗词。卓文君是一个才貌双全、敢爱敢恨的女子,通晓琴棋书画和医理,“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是卓文君的著名诗句。卓文君出生在贵族,却只为一首《凤求凰》,不顾家庭反对,与落魄潦倒、放浪不羁的文人司马相如私奔,过着当街卖酒的贫困日子,也无怨无悔。当得知丈夫有了“二心”后,没有哀求、纠缠和委曲求全,而是强忍伤悲,冷静地与负心人喝酒告别。
2.曲作者简介
李砚,湖北人,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新生代作曲家,近几年创作出《凤求凰》、《青玉案.元夕》、《蝶恋花》等古诗词艺术歌曲,具有鲜明的历史和时代特色。扎实的声乐演唱基础使得他的创作作品既能最大程度地还原诗词原作的古朴特征,又能突出演唱者的声音特点,非常切合发声原理,朗朗上口,深受声乐专业师生的喜爱,掀起了一波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热潮。
(二)古诗词《白头吟》创作背景
富家千金卓文君为了爱情,冲破世俗观念,嫁给了贫困落魄的司马相如,后来因生活所迫,临街开了家小酒铺卖酒。卓文君父亲卓王孙被他们的真情感动,赏给他们很多钱。司马相如凭借自己的才华,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日子越过越好的时候,有一天司马相如却告诉卓文君,他看上一个年轻女子,要纳其为妾,卓文君听闻后,十分伤心,便写下了这首《白头吟》,表达自己对感情忠贞,要与司马相如断绝关系。司马相如读到这首诗后,回心转意,夫妻二人重归旧好。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白头吟》创作特征
(一)《白头吟》诗词内涵
1.艺术性——叙事性与教诲性相结合的深刻意蕴
《白头吟》诗词结构整齐,对仗工整,蕴含着艺术之美。叙事性与教诲性的相结合,从而展现了此诗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叙事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传承运用了《诗经》的“赋比兴”手法,如“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用山上白雪、云间明月形容男女间纯洁的爱情;“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用竹竿尾部和鱼尾巴的摇摆不定,形容对爱情的不坚定,不忠诚。全诗每四句构成一个意群,运用层层递进的叙事方式,讲述女子对爱情的执著和向往,经历丈夫的“两意”后,没有在人前哭闹纠缠,而是选择“决绝”,最后还不忘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诫世间男女要有正确的爱情观和择偶观。
2.思想性——向善性与向美性相融的审美风格
《白头吟》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聪慧美丽、性格亦柔亦刚且感情真挚的女子形象。虽有悲伤的情绪和凄美的意境,但自始至终,传达着向善、向美的审美风格和价值导向,具有一定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性。“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说明了爱情应该是以两个人意气相投为基础,互相吸引,并不是靠金钱的关系去维系,这样爱情价值观,再历经两千年后的今天仍然值得推崇。通过诗词,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化千百年来所传承的“美”与“善”的统一,这种“美与善”始终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态度。在演唱时,我们应该去感悟这样的思想之美,让它体现在艺术歌曲的演唱中,提升我们的声乐艺术的审美观。虽然后世对作者和创作背景也有争议,但是这样的美好的品德和圆满的结局,是符合我们传统审美向往的,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学习的。
(二)《白头吟》音乐风格
1.古朴之韵与现代技法的碰撞
古诗词为现当代艺术歌曲的创作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创作素材。青年作曲家李砚根据这首诗进行了二次的创作,古诗词的韵味和现代作曲技法碰撞出了一首古诗词艺术歌曲。整首歌曲的风格古朴简洁,音乐主题的展开也是开门见山,与歌词的匹配度非常高。该作品是一首降E调的歌曲,节拍为4/4拍,强弱次强弱的节奏型方式,表达封建社会中女性爱情的不幸,而难能可贵的是这位女主人公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并流露出了自己的真实感情,展示了独特的个性。
2.旋律与诗词的完美融合
音乐旋律赋予古诗词新的生命,也使得文学和艺术达到完美的结合,融为一体。作曲家根据《白头吟》诗词的整体情感色调,通过运用跳进、级进及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谱写出音乐旋律,既符合古诗词原有的情感基调,又符合听众的审美。通过反复吟诵诗词《白头吟》,我们明显感觉到歌曲旋律与诗词语言节奏、音调平仄,非常贴切。如“斗酒会”的旋律是“2 6 1”,“竹竿何袅袅”的旋律是“6 6 7 5 6”。为了与诗词的语调语气更贴近,演唱“斗酒会”时在“斗”上加一个滑音;演唱“竹竿何袅袅”时根据“竹”和“何”的二声音调,加上前倚音。这首作品的旋律部分主要采用跳进的创作手法,第一句就是do、mi、sol的跳进的创作手法,从小字一组上平缓的展开,表达出女主人公理想中的爱情应该像山上的雪一样纯白,像云间的月亮一样明亮;到第二句加上了五度的跳进,决定要决裂了,要加上肯定的语气;中间加上两小结的间奏像是在思考什么,尽量让自己的心情平复。
3.伴奏织体与情绪相互依托
钢琴伴奏编配是艺术歌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跟随着歌曲的旋律、意境、情绪行进,使艺术歌曲有了鲜活的生命力。《白头吟》钢琴伴奏织体采用的是右手柱式和弦与左手琶音的方式,全曲的伴奏织体以和声的功能性连接为主,律动不大,节奏也较为舒缓,简单但不失古诗词艺术歌曲独特的韵味,为演唱者提供了想象和创作的空间。右手柱式和弦音响的立体、稳定、饱满,表现的是女主人公的坚毅和刚强,同时也有来自丈夫有了“两意”对她的心灵上的叩击,演奏者应注意弹奏力度,歌曲上半部分以轻到中强力度为主,下半部分歌曲高潮,女主人公在总结自己人生经验,实则是以此侧击自己的夫君,应注意加强力度,用有张力的和弦,抨击和教导负心人,也是让演唱者和听众得到内心的宣泄;而左手琶音的绵延不绝,音区跨度较大,表现了女主人公内心的温柔、善良,对爱情的忠贞不移,其实内心是波澜起伏的,希望能白头偕老的,但是自己却不能容忍丈夫有二心,表现出来的女性的自尊和骄傲。左右手伴奏织体,完美地营造了女子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与丈夫决绝时哀怨而不伤的情绪。
三、古诗词艺术歌曲《白头吟》演唱处理
(一)演唱分析
1.气息的控制
《白头吟》这首古诗词艺术歌曲,旋律古朴典雅,节奏稳重平缓。我们既要考虑诗词中所表达的深刻含义,也要注意通过控制声音和气息去完成演唱的线条和歌词中的情感。演唱时需要依据歌曲行腔,运用连贯而富有张力的气息,才能演唱出句子的线条美。如一开头的“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两句词,两句的句首气息要往下叹的力量,并要唱出有断有连的线条,“皑如/山上雪”,中间稍微停顿,但是气息保持不换气,唱出声断情不断的感觉。高潮部分“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以及“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是全曲音区最高的地方,也是情绪高潮部分,提前打开气息做好准备,脑子里要有连贯的大线条,由气息来控制线条的起伏和力度的强弱。
2.咬字吐字的运用
声乐演唱要表情达意,语言就是达“意”的载体。字正腔圆、吐字清晰、节奏分明是歌唱咬字的一项原则,要做到这点,就要在咬字吐字上使每个字的发音、归韵、收声清晰圆润。《白头吟》歌词中前四句最后一个字的押韵较为工整:“雪”、“月”、“绝”,押字母韵“ue”,韵脚选用乜斜辙,使诗词吟诵和演唱起来更上口。演唱前要多吟诵诗词,找到诗词的节奏和律动,带着语气强弱感觉去演唱,更显亲切。如第5到第8句中:“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把“今日”、“明旦”应突出语气的强烈,表现出情绪的递进,营造出女主人公要诀别的决心,以及其内心的哀伤。
3.音色的把握
《白头吟》是一位被爱情所伤的女子的吟唱,我们可以想象她当时的情绪心境,哀怨、悲伤、失落但不张扬。因此演唱时整体的声音形象,可以设计为成熟、厚重、结实、圆润的音色,再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而变化。歌曲上半段一开始以平缓的旋律,赞美和向往纯洁的爱情,接着表达决绝的决心,既有坚毅,又难掩伤悲,这一段演唱时既要唱出哀叹的情绪,又不能张扬,以柔和又稍带朦胧的音色为主;在高潮部分中“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等词句,表达女子对自己过往人生的感慨,演唱音色更具爆发力,最后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后半段运用结实和圆润的音色演唱比较适合情绪要求。
(二)情感处理
1.准确把握人物情感基调
演唱歌曲时,演唱者必须把握好主人公的情感基调,与人物情感产生共鸣,才能恰当地表达出作品的思想感情。《白头吟》表现了女性对于爱情表达中的“柔”与“刚”、“骄傲”与“伤悲”。面对丈夫的二心,没有哭闹、纠缠,理性而果断地选择“决绝”。可以看出卓文君对待爱的坚持与隐忍,付出与等待,对待已经死去的爱的帅气回绝和坚毅的人生观。本以为自己嫁了一个情意专心的称心郎,可以相爱到老,结果没想到一切都是这么不尽人意,在歌曲高潮部分,要把这种“怨”宣泄出来,但是很快又回归对丈夫的灵魂拷问: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此处应是带着“骄傲”的底气去演唱。
2.提高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
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一定要悟透歌词中所表达的意境,文学上的理解是演绎歌曲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歌曲演唱的传情达意。大部分的声乐学习者,比较注重演唱技能技巧的学习,而忽略了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的提高。我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和古诗词文学,对于艺术歌曲演唱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可以通过诵读《诗经》、《楚辞》等经典,提高自己的文化内涵,汲取经典的正能量,树立文化自信,借以锻炼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另外,曲艺、戏曲艺术是现代声乐艺术的摇篮,也要加强涉猎,向传统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民族音乐文化基础。需要进一步不断提升艺术素养和文化内涵,多进行文化和艺术学习,陶冶情操,涵养美感,真善美有机统一,感知美,欣赏美,践行美。
参考文献:
1.杨立岗等著《声乐教学法》 [M]. 上海世纪出版集体.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
2.孔卓.《中国古诗词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 《艺术科技》2018(8).
3.郭博理.《李砚古诗词艺术歌曲<凤求凰>的吟诵特征》[J]. 《艺术品鉴》2021(11).
【作者简介】钟丽娟(1980.8-- )女,汉族,广西北海人,国家二级演员,硕士,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教师, 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