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探析多元文化视角下短视频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

——以B站为例

侯婉婷 翟钶佳 张梦梦 王梦迪 马晶晶
  
一起生活科学
2022年7期
郑州师范学院 450044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使短视频成为浪潮,短视频的内容丰富多样、创作者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社会的各个层面。短视频以其内容和自身特点已成为文化输出的主要传播力量和重要的媒介渠道。本文以B站为例,通过对短视频中传播的内容和特点的分析,分析了短视频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

关键词:多元文化视角;短视频;传统文化;传播;

作为新生艺术样态与文化景观,短视频充满勃勃生机与创新活力。近年来,短视频平台纷纷发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话题,有效推动泛娱乐社交平台向更广阔的文化内容领域拓展和深耕。通过简易化、通俗化、趣味化形式,短视频对传统文化艺术进行创造性呈现,在广大用户中得到积极热烈的正向回应。新的传播媒介最大程度地传播了传统文化,信息文化的传播紧跟时代潮流,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论文聚焦不同背景身份的创作者通过短视频跨文化传播,期望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以及思考与借鉴,丰富传统文化传播方面的研究。

一、B站短视频内容的分析

(一)样本的选取

通过对比不同视频平台,B站在平台的“定位”,“内容”和“社交属性”方面具有独特的地位和特征,可以说B站是集合了很多社区的资源。在B站,我们通过输入“传统文化”等关键字筛选出我们研究所需的视频。创作这些视频的UP主们以细腻的视角及更有力的表达,讲述他们的所见所感,客观真实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二)视频的特色及内容分析

该自媒体视频所涉及的主题广泛,大小广度不一。本文研究的短视频参考的方向是研究传统文化这一方面,通过流行音乐的搭配与炫彩的滤镜进行合理的录制剪辑,让受众创作出符合审美的且具有创意的关于传统文化类型的视频。虽然爆款的视频会造成在平台当中的内容的大量的同质化,但是用户运用不同的滤镜和编辑方式仍然也可以创作出独特风格的作品,打造一定的差异化,让传统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播。而对于年轻人群体来说,其关注内容多元化,打破过去的创作者内容多元化,创作者精于某一领域,比如美食、旅游、日常等多方面,构成了短视频多元化的内容生态。有中国特色的相亲文化、砍价文化、中式方言等一系列具有中国独特符号的文化意象。视频创作者始终以平等中和的态度进行讨论,部分创作者在“他者”视角的角色互换中,完成了互相尊重的文化交融。

二、对B站短视频传播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分析。

在短视频横空出世以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主要依赖于文字、图片的形式,较为死板且难有新意。短视频中集动画,音乐、文字等为一体,将刻板的图文变得活泼起来。B站UP主通过创作形式多样的短视频,使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并影响着他们的生活。短视频最短不过数秒,最长不过几分钟,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推广效果令人振奋。内容创作与算法推荐的良性循环,吸引越来越多用户参与评论、点赞、转发。通过愉悦的文化体验和社交互动,参与者亲近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认同。

(一)各具特色的饮食传统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展现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稳定的结构体系,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华饮食文化形成了独有的内容和结构。中国传统饮食把五谷奉为主食,五畜、五果、五蔬奉为副食,煮炒炖炸,涮蒸卤熏方式多种多样,且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不同菜系,如鲁、川、越、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独具特色的传统饮食文化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B站各类美食视频展现的中国充满探索精神的食材、因地制宜的特色饮食、人文气息浓厚的菜品名称,表达了对悠久的传统饮食文化的尊重与赞美。这些短视频还展现了中国独具特色的“黑暗料理”。皮蛋、臭豆腐、腐乳等“变质”类食物被不少外国人认为是不能吃的食物,而现在他们也正在以新的视角正视此类食物,开始关注豆腐乳、乌鸡等有着食品卫生科学承认的具有独特营养价值的特殊食物。传统饮食文化,不仅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与风俗,也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生存之道与哲学智慧。

(二)历史悠久的戏曲文化

戏曲文化借助短视频大放光彩。京剧、黄梅戏、豫剧、花鼓戏、昆曲等戏曲成为“网红”,其中“黄梅戏”话题内容达到2.1亿次的播放量,年轻用户竞相模仿“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黄榜中状元”的《女驸马》唱段,展示各自艺术领悟力和表现力,传统戏曲魅力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互动形式得以迅速传播。此外,带有戏曲音乐元素的《说唱脸谱》《离人愁》《琵琶行》等流行歌曲也在短视频平台上颇为流行。短视频对传统文化进行了继承与创新。

(三)充满人情味的习俗

B站中各色各样的短视频,展现了中国人注重家庭、尊重长者的传统价值观与学礼重礼的传统美德。中国传统节日众多,可以看到短视频里的许多外国人最初是从粽子、汤圆、桂花酒等节日纪念食品感知中国节日的。他们沉醉于守岁、贴门神、扒龙船、挂艾草、放烟花等节日习俗的乐趣中,并对其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表示敬意。节日习俗中的饮食传统与文化活动折射了民族精神文化调节人际关系、沟通情感的多重作用,更反映出了中国人坚守的传统伦理价值观,如长幼有序、孝亲尊长、宾主互敬、天地共生等。此外,短视频也展现了中国人升迁、升学、乔迁、寿辰、结婚等人生重要大事的习俗活动。中华文化重视人伦与生命,传统礼仪与风俗习惯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多样化的习俗活动展现了中华民族对人与人、人的精神与肉体间关系的思考与探索。

三、思考与启示

(一)构建共情传播

传统文化短视频在传播中,要将情感作为传播的主线,以情打动人心,以情促进交流,可以在叙述传统文化的内容中增添情感因素,强调传统文化精神,增强用户对内容的认同感,产生共鸣,从而提升自身传播的吸引力,借助用户广范围的扩散,构建共情传播体系,消除传播障碍。

(二)叙事缝合传播

针对传统文化短视频碎片化叙事的传播特征,在吸引用户兴趣的前提下,为保证其传播内容的完整度,还需要进行缝合工作,即对传统文化短视频中的内容进行后续补充。叙事的缝合有利于信息接收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信息,在自然、流畅的审美愉悦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传者的叙事传播,达到与传者在心灵深处互动、交融、共鸣的理想境界。

结语

本文将B站短视频与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分析了其短视频的内容、特色和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短视频在互联网媒体传播矩阵中备受关注,更需坚守文化品质与主流价值,在普及艺术、传播文化、记录生活的过程中追求创意、传达美意、汇聚善意,为增强人民生活幸福感、凝聚社会向心力提供重要助力。

参考文献:

[1.]殷乐.新媒体平台的文化传承:问题与对策

[2.]胡静.抖音APP传统文化传播创新思路研究

[3.]杨梦阳.短视频平台下传统文化传播——以抖音为例

[4.]孙秀源 孙玲.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尝试

项目来源:郑州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项目名称:探析多元文化视角下短视频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以B站为例

项目编号:DCY202101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