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目标管理法提高慢性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合格率的效果评价
摘要:为分析通过目标管理法提高慢性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倡导准备合格率的效果,采取观察对照法,选取2021年7—12月在我院消化科行结肠镜检查的慢性便秘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1-6月行结肠镜检查的慢性便秘患者为观察组。经统计数据显示,实施目标管理法,慢性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倡导准备合格率明显提升,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医患关系更加和谐,提高了病人治疗后的首次复诊率,改善病人的临床结局,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目标管理法;慢性便秘;结肠镜检查
引言:据调查大部分慢性便秘患者出现体重急剧降低、乏力、发热以及贫血等现象,更甚者出现精神抑郁,其生存质量和工作质量均受到严重影响[2]。长期便秘可能会引起结肠癌,结肠镜作为临床上诊断结肠、直肠等疾病中最常用、最直观的检测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肠道器质性病变具体位置,而且可以利用活检方式鉴定病变性质。虽然结肠镜检查诊断消化道器质性病变具有一定优势,但很多患者出现肠道准备不合格现象,使得检查效果不尽人意。为此,现我科将目标管理理论的护理干预用于慢性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旨在提高慢性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合格率 。
一、慢性便秘及目标管理法概述
临床上,将排便频数降低或者排便困难、大便坚硬且有排便不空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明显、需要辅助手段排便等持续6个月以上症状性疾病定义为慢性便秘[1]。便秘发生诱因复杂,不仅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而且与消化道系统器质性病变有关。结肠镜是当前检查诊断消化道器质性病变的主要方式,然后患者肠道准备不合格现象,影响检查效果,也给患者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
目标管理指的是被管理者以及管理者可结合当前所处于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可共同参与及完成的目标,从而激发出被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目标管理法的应用保证干预方法的科学化、规范化以及明确化,提高患者的管理质量。在结肠镜检查中采取此管理方法,患者也可以参与临床治疗目标的制定,也让其更加明白肠镜检查的重要性,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也大大提升了结肠镜检查的效果。
二、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7—12月在我院消化科行结肠镜检查的慢性便秘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60例,女性58例,年龄19~85岁;2022年1-6月行结肠镜检查的慢性便秘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性67例,女性53例,年龄19岁~83岁。
选取标准为:(1)年龄≥ 18周岁;(2)患者可正常沟通交流,能够配合相关资料的填写及收集;(3)符合慢性便秘诊断标准;(4)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1)合并肠梗阻、消化道穿孔等其他肠道疾病者;(2)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者;(3)合并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
(二)干预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肠道准备干预;观察组:(1)制定个体化肠道准备方案。例如,对于糖尿病患者,应在积极控制血糖情况下指导患者服药以及适宜运动以促进胃肠排空。(2)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限制,清淡饮食、易消化,包括结肠镜检查前天晚上19∶00禁食至检查结束,并按照医嘱服用清肠药物。(3)指导并协助患者服药期间适量活动。服药期间适当运动有利于胃肠蠕动,促进胃肠排空,从而提高肠道准备质量。服药期间顺时针按摩腹部有利于胃排空,从而提高肠道准备效果。(4)加强对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前有研究表明,部分清肠药由于会导致患者恶心呕吐等各种不良事件,使得患者拒绝或者未能完全服用清肠药,严重影响肠道准备质量。丰富宣教内容和形式可以有效提升患者对肠道准备的依从性。医护人员针对泻药服用时间和剂量以及其他相关知识耐心宣教可显著提高服药依从性进而提高肠道准备质量。护士严格监督和查对患者服药情况对于确保肠道准备质量具有至关重要作用。(4)加强结肠镜检查相关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士质量,确保查对严谨。护士与肠道准备期间严密监督患者排便次数,一旦发现排便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必要情况下改用其他肠道准备方案。
三、观察指标和评价方法
肠道准备情况根据渥太华肠道准备评估量表(Ottawa Bowel Preparation Scale,OBPS)进行评估。该量表总评分主要包括各肠段(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升结肠和盲肠)以及全结肠内液体量评分,其中各肠段评分采取5级评分法,分值0~4分,分值≥3分表示该结肠段肠道准备不合格;全结肠内液体量评分采取3级评分法,分值0~2分,最终得分为各肠段得分与全结肠内液体量得分之和,分值0~14分,分值越低表示肠道准备质量越好。其中最终得分<6分表示肠道准备合格;最终得分≥6分表示肠道准备不合格。OBPS由1名有经验的护士和1名医生分别评估,最终结果取两者平均值。
四、结论与评价
本研究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从最终的数据分析,观察组采取目标管理法,结肠镜准备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升,结肠镜检查效果较为突出。值得在慢性便秘患者的结肠镜临床检查准备工作中推广。
我院基于目标管理法提高慢性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准备合格率效果的研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保证目标管理法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技术、设备和人员资质上,我院的医护一体化目标管理团队由个案管理师1人、护士长(研究者)1人、消化内科主治医生1人、护士2人组成。其中,个案管理师负责目标管理方案制定,目标管理计划的执行、监测、追踪、协调和评价,目标管理的健康教育、电话随访及门诊随访。护士长协助个案管理师进行目标管理实施、组织和监督,参与收集资料、健康教育、电话随访及门诊随访。消化科主治医生负责筛选研究对象、参与个案管理方案的制定及安全性监测。消化科护士负责协助实施干预方案并参与健康教育、门诊随访及资料收集等。团队每个成员各司其职,团队定期就目标管理的相关知识进行培训、考核,严格把控目标管理效果,完善整个技术操作流程,并制定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流程。由此可见,目标管理法对于提高慢性便秘患者结肠镜准备合格率有着明显的效果,但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科室医护人员做好每一步流程,保证各个环节都有专人把控,并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其依从性,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结语:综上所述,基于目标管理法提高慢性便秘患者结肠镜前准备合格率的效果得到较大提升,医患关系更加和谐,有效减轻了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提高了病人治疗后的首次复诊率,改善病人的临床结局,缓解病人负性心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刘诗,李英莉. 老年人慢性便秘非药物治疗进展[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9, 22(1):26-29..
[2] 侯晓华, 朱斯然.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筛选[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9,22(1):7-9.
[3] 安莹莹,曹海龙,许梦雀, 等. 青年慢性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的结果分析[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6,33(5):3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