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层文化馆在保护传承当地非遗的功能作用研究
摘要: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是各民族长期生产生活的传承实践成果,保护非遗并积极发挥非遗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对社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层文化馆在保护非遗方面可以发挥至关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首先对保护传承非遗的重要性进行谈论,其次从挖掘非遗、提供专业意见、推广非遗、重要部门4个方面对基层文化馆在保护传承当地非遗的作用展开相关探讨,最后从加强非遗认识、完善工作机制、丰富传承渠道3个方面对非遗保护传承措施进行相关论述,意在加强非遗保护,散发非遗魅力。
关键词:基层文化馆;非遗;保护传承;功能作用
前言: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的简称,其可以使人们更具有文化认同感,从而树立民族自信。为保护并传承非遗,基层文化馆应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让非遗能够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1.传承保护传承非遗的重要性
非遗既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其对于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文化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非遗受到严重的冲击,因此加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已刻不容缓。
1.1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非遗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充分体现出一个民族的发展史,加强对其的保护,可以显著提升我国的文化实力,这有助于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根据非遗的重要价值,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既可以让非遗助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又可以加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
1.2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手段
我国不仅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创造出了包含广大人民智慧的非遗。但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却未得到拥有的重视,导致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2]。在不断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明确非遗是传统文化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其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其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将会对我国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1.3增强群众文化认同的有效途径
非遗不是一个人的工作,也不是一个部门的工作,其在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势必会牵扯到许多人,而这些人在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会充分感受到非遗的魅力,从而不断提升自身对非遗的认同感。信息化时代,通过先进的网络平台、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可以让更多人了解非遗,增加民族认同感。
2.基层文化馆在保护传承当地非遗的作用
2.1挖掘非遗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谓上来看,其有“非物质”三个字,说明其不具有物质性载体,因此,在保护和传承方面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同时,非遗还具有多样化的特点,种类十分丰富,民间文学、曲艺、传统技艺以及传统戏剧等都是非遗,若想将所有的非遗进行保护和传承,则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除此之外,大部分的非遗都存在于偏远地区,偏远地区具有发展缓慢、信息交流不畅通等特点,因此饱含智慧的非遗不能被更多的“外人”所知晓,非遗的文化价值不能得到有效凸显,其教育功能也未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基层文化馆主要面向于基层人民群众,其可以深入基层群众内部,加强与基层群众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得到了解到更多的非遗,之后通过有效措施对非遗进行保护,进而实现非遗传承的目的。
2.2提供专业意见
鉴定非遗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任何“非遗”的申报都需要专业部门进行详细鉴定[3]。基层文化馆具有专业鉴定人员,其志在奉献于非遗事业,因此对非遗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能够利用自身专业的素养,从专业的角度准确对“非遗”进行鉴定。基层文化馆所具有的专业性意见能够推动非遗工作顺利开展。
2.3推广非遗
基层文化馆可以依托于自身的专业力量在基层开展能够宣传非遗的展览活动和知识讲座等,由于其活动具有权威性,因此可以在基层群众中产生较大的影响力,有助于基层群众加深对非遗的理解和认可,包括非遗文化价值、非遗形式等。循序渐进向基层群众渗透非遗,既可以达到春风化雨的目的,又可以助力我国实现文化自强。同时,当基层群众能够深刻认识非遗,那么其便会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主动对非遗进行传承和发扬。
2.4重要部门
《文化馆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基层文化馆是保护、传承非遗的重要部门”。基层文化馆不仅具有向人民群众宣扬非遗的作用,其还能助力非遗工作有序开展,并收获一定的成果。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基层文化馆是非遗传播的重要载体,是确保非遗能够为更多基层群众了解的不可忽视的存在。
3.基层文化馆保护传承当地非遗的有效措施
3.1加强非遗认识
首先,基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应当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能够切实认识到非遗的重要性,并能够主动落实自身工作,为非遗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基层文化馆应积极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能够在对非遗展开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让更多人了解到非遗对传承传统文化、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性。最后,基层文化馆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在全社会内形成良好的挖掘、保护、传承非遗的氛围,促使更多的基层群众能够参与到保护、传承的非遗工作中来。
3.2完善工作机制
非遗的挖掘、申报、鉴定、推广工作都应具有严谨性和科学性,而这就对基层文化馆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应当不断细化工作环节、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因此,基层文化馆需与时俱进地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确保所有工作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并能够切实展开有非遗有关的一系列工作。
3.3丰富传承渠道
新时代背景下,基层文化馆可以依托于各种平台和手段,丰富非遗传承渠道,从而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增强非遗在全社会中的影响力。
(1)借助节日,举办活动。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节日,其对当地群众影响颇深,因此,基层文化馆可以通过这样特殊的节日,积极展开“非遗”走出去的活动。例如:南宁市武鸣区政府部门与基层文化部门协同合作,曾在“壮族三月三”活动中,特别设立“非遗”美食街,通过“非遗”项目造型展示、优秀“非遗”项目展演、“非遗”美食品尝、“非遗”项目展销和举办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大赛等5大块内容,打造一道“流动的文化”,有效推动了武鸣“非遗”美食走出去。
(2)加强线上宣传。如今我们正处于互联网时代,大部分人都在通过智能终端——手机了解全世界的新鲜事和热点。因此,基层文化馆可以依托于线上平台,包括抖音平台、微信小程序以及QQ新闻等对非遗进行宣传,起到良好的宣传、发扬、传承效果。
(3)积极展开非遗进校园活动。基层文化馆加强与学校的合作,积极展开非遗进校园活动,可以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感受非遗的独有魅力,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同时这还可以激发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之情,让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学校影响到整个社会。例如: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拓展“多声部民歌”、“壮族嘹歌”这两大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通过非遗活动,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壮族百鸟衣故事”。丰富非遗传承渠道,既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还能充分发扬非遗所具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识。
结束语:非遗受到文化冲击的背景下,基层文化馆需切实发挥自身职能,积极开展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加强保护、传承非遗,既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康洪瑞. 基层文化馆在保护传承当地非遗的功能作用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5):90-91.
[2]朱会. 基层文化馆在保护传承当地非遗中的功能与作用[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5):186-187.
[3]林泽培. 基层文化单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作用分析[J]. 魅力中国,2020(45):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