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城市大数据在城市公共资源规划与利用的应用研究

付波涛
  
一起生活科学
2022年10期
昌邑大数据中心 山东昌邑 261300

摘要:大数据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在我国“壮大实体经济,发展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在当前面临城市公共资源服务不均、城市能源与环境危机、城市公共交通拥堵等资源供需优化矛盾诸多问题时,如何通过大数据技术解决城市公共资源承载力不平衡的问题,成为当前需要研究和应对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大数据进行建模分析,针对性解决城市公共资源配置不平衡问题,成为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解决城市治理问题的一个创新应用。

关键词:城市大数据、建模分析、公共资源

一、城市大数据体系

城市大数据是在政务大数据的基础上汇聚了社会数据、互联网数据以及物联网数据,将城市运行方方面面的数据资源进行汇聚融合,按照城市运行领域进行分类管理和应用,既实现了数据资源的积累,也实现了城市运行业务应用的关联,利用实时全量的城市大数据,即时修正运行短板,优化城市公共资源,实现城市治理模式、服务模式和数字产业发展的高质量突破。

二、城市公共资源规划和利用问题分析

城市发展依赖于城市影响力空间的集成资源,是有限度的,随着城市人口的扩张,资源日益紧张。对于政府来讲,需要通过政策运作,有序管理,合理开发与经营,并进行优化配置和开发营销,进行资源的统计、管理、分配、规划开发,才能更加充分有效地促进城市发展,获取城市发展的最大化公共绩效与长效化社会功利。

1、城市公共资源供求不平衡问题

由于城市化进程较快,人口、商业、产业要素都涌向城市,越来越多的资源向城市集中,形成优势资源聚集区,尤其是交通道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资源,造成城市内部、城乡之间资源供求不平衡越来越突出。直接结果是损害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社会利益,有碍社会的公正和谐,急需要通过大数据创新手段解决资源供求不平衡问题。

2、城市快速发展产生的资源匮乏问题

我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产生了对交通、物流、能源、医疗、教育等资源的严重依赖,一旦城市规划和产业发生变化,无法实现新的资源配置体系快速形成,产生诸如交通常态拥堵、环境持续污染、能源过渡消耗等城市压力日益严峻。在传统政策引导、宣传培养、强制监管等手段推动下,解决此类问题周期过长,效果不明显,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精准识别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城市快速发展所产生诸多资源消耗与资源结构合理性问题能够点对点解决。

3、公共资源区域配置差异逐渐拉大

中国城市公共资源配置失衡的状况越来越突出,市中心的医疗卫生建设、社会保障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教育建设等明显优于城郊及乡镇,以教育资源为例,城镇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平等,东、中、西部教育资源差距明显。由此可见,无论是在城乡或城市内部不同城区之间,还是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公共资源配置的不平等是各个领域都存在的普遍现象。为了解决这个普遍问题,在大力调整人口政策、引导合理就业、发展优势产业等途径的推动下,利用大数据分析决策能力,对于城乡公共资源配置进行模拟推演,建立大数据服务体系。

三、城市大数据解决公共资源规划建设中的应用

城市发展所带来的资源供需与配置这类复杂问题,往往涉及到城市运行的方方面面,并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需要借助于大数据分析模型对各类数据资源进行高强度的分析融合与计算,将问题的特征进行动态呈现,以找到问题根源,进行精准化解决。

1、大数据分析城市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法

(1)城市资源总量与结构分析

通过大数据综合分析与展示政府各类土地、人力、水、能源、交通、文化、矿产等资源的总量、结构、分布、时序变化以及趋势等信息。综合展示城市土地资源的总量、规划用途、现状用途、可开发利用资源等信息。

(2)城市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分析

对于城市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总量、结构、分布、时序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包括历年的土地利用的规划计划情况与实际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资源闲置情况的比对分析;针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价格、合同、开发周期、闲置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3)城市资源优化配置分析

通过大数据和空间分析,实现城市水、土地等资源与人口、企业等资源的优化调度配置分析,优化项目选址,分析资源配置情况,指导和调解资源规划计划与开发利用强度。例如:一个工业项目需要20亩连篇的工业用地,系统可以比对土地利用规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在建和已建建设项目用地图,分析出连篇工业用地可选址范围,为工业项目选址提供科学决策。

(4)城市资产规划与建设分析

通过大数据和地图“一张图”综合展示和分析城市资产的规划、开发、建设周期的信息综合分析与展示。包括综合分析和展示城市资产的基本信息、历年规划与计划信息、历年投资及使用信息、历年建设及进度信息等情况,评估城市资产的建设情况,并在“一张图”上进行直观展示。

(5)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评价

基于兴趣点数据中包括的多年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分布,评价多年来的规模和分布的变化,将其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目标和内容进行对比,实现这一部分规划内容的评价。此外,还可以从覆盖率水平等角度对公共服务的空间分布进行评价,有望与规划文本中的相应内容进行对比进而实现评价。

2、大数据分析模型设计

模型是指对某个实际问题或客观事物、规律进行抽象后的一种形式化表达方式。一种数据模型往往是为一种需求服务的,可能换个使用场景,就没有那么好的效果。所以针对不同的商业事件,都会有不同的数据分析模型。在解决城市公共资源规划和利用不平衡问题时通常会选择使用引力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设计公共资源规划和利用模型算法和评价指数。通常用到的数据分析模型包含引力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等。其中引力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并被不断拓展,引入参数也越来越多,以适用于不同的研究领域,如研究空间布局、旅游、贸易和人口迁移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研究成果。

3、数据分析模型应用实例

城市的交通状况的变化必然受到上下游路段的交通状况的影响,所以路段上的交通流量势必与相连路段前几个时段的交通流量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利用路段前几个时段的交通流量数据列去预测未来时段的交通流量,也可以利用上下游路段前几个时段的交通流量预测路段未来时段的交通流量。按照Logistic模型作为数据输入的模型基础,因变量即道路流量,自变量即上文所述各道路车道数、实时车流量、天气情况、道路积水点分布、道路周边停车场、实时车速。

四、城市大数据解决城市公共资源规划建设应用总结

大数据在解决城市公共资源规划和利用这类复杂综合问题时虽然具有突出优势,但也需要城市具备一个完善的大数据资源体系作为支撑,将相关的数据资源变成有价值的数据资产,通过大数据多维分析开展城市资源总量与结构分析、城市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分析、城市资源优化配置分析、人口承载情况实时评价、职住平衡评价等分析计算,挖掘专项领域中的痛点、堵点,精准发力、靶向施策,为提升城市空间布局与承载分析决策提供决策支撑,为后续不断扩展更多的专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蒋鹏飞,基于新时期现代化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探索及思考-工程技术研究,2018

孙彩贤,王小平,利用引力模型对上海世博会客流量的预测研究,.河南工业大学理学院,许昌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田志立,引力模型预测交通分布量的误差分析,清华大学,北京

任晓林,许怀金,转型期城市治理中的结构优化与资源配置,上海城市管理, 2011年第1期

陈丹,茂华 中国发展观察-关注公共资源配置的公平性问题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