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析中国古典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差异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因其独特的造园手法与文化内涵,在世界建筑史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但构成古典园林主体的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两大部分中也存在着许多差异。本文旨在对二者进行多方面比较与分析,并探讨其差异性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差异
1 引言
宋代郭熙曾在《林泉高致》中提出过:“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行、望、游、居。四个字归根到底,是对古典园林实用性与美观性的总结。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实用与美观这两个方面也随着时间的变换,不断完善成为符合不同时期需求的形态。但追其究竟,其内涵未曾改变。只是由于造园条件与需求的不同,导致古典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2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过程
史书中记载的最早的园林形式为“囿”。商周时期周文王已经开始修建“灵囿,灵沼,灵台”。灵囿为帝王畜养动物的园林,其功能为种植,放养以及狩猎。帝王带领士兵在囿中围猎,其实就是练兵的一种方式;而灵沼则是天然的、用以养鱼养鸟的水池;灵台是囿中的重要建筑,一般建在地势较高处,便于观测星象,进行祭祀。综合来看,灵台为主体,灵囿环绕其周围,而灵沼则为灵台周边的水域,三者合一。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园林内部仍旧利用自然山水建造景观,保留土筑的高台。但已经开始修建桥、亭等小型建筑,园林内容进一步丰富。秦汉时期囿中开始建立朝宫,建筑的作用除了观赏游览之外还可以用来朝政。此外,秦始皇在园中修建传说中有神仙居住的神山,隐喻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座神山。形成“一池三山”的布局,借由园林满足奢望。汉代在前朝的旧址上扩建,形成了“苑”。上林苑便是当时园林的代表,具有猎场、庄园、离宫的性质。大抵在汉代以前,人们把自然环境只视为享受物质生活的场所。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园林风格转折的重要历史时期,物质认知开始转向美学认知。园林不再单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而存在,更多的则是为了寄托情感。至此,私家园林开始兴起,文人雅士寄情于山水,追求自由野逸的意趣,宫苑形式渐渐被自然山水景观替代。
唐宋时期文化得到十足的发展,园林中也自然而然的融入了更多的诗情画意,园林风格更加艺术化。宋代经济高度发达,政策上重视文学抑制武力,人们自然追求享乐清净,园林的建造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明清两代为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巅峰时期。帝王为巩固彰显皇家地位而兴建皇家园林,规模十分庞大;私家园林的发展也因社会局势平稳、经济稳定而趋于完善。在园林建造方面,无论理论抑是实践都有着非凡的成就。现如今保存至今的园林中,尤以明清时期的最多、最具特色。
3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差异性比较
3.1园林主人身份不同
皇家园林的主人为皇室,因此皇家园林的建造必然要求能够体现出皇室气派的形象。虽然历朝历代的皇家园林在功能与布局上并不完全一致,但总体上来看,其规模宏大,气势非凡的特点以及对于权势之感的重视却从未改变。而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恰恰相反,其主人大多是文人雅士,目的是为了能够清净安身、寄情于山水。因此园林面积虽小,却精致婉约,充满情趣。
3.2选址及布局的差异性
中国古代帝王的建立都城多在北方。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地势较为平缓,水土肥沃,适合农耕发展。因此皇家园林也随皇室也建于北方。如周文王时期的“囿”,就建立于现今的西安。而在园林文化得到高度发展的明清时期的也是如此:北京的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都是从古代保存下来的十分著名的皇家园林。园林内部布局也受到皇家思想的影响,空间大且结构严谨,布局规整,多为轴线对称式,讲究前朝后寝、一池三山的布局方式。水体面积也比较大,视野十分开阔,湖光山色与宫殿建筑融汇在一起,形成雄伟壮丽的气派景象。
反观私家园林,大多出现在南方各地市井之中。虽然空间范围有限,但十分讲究“虽为人做,宛自天开”的自然造园手法,追求个性的审美意趣随处可见,一般中部以山池为主,周围环以树木,巧妙利用园林中的建筑、水流、植物进行空间的划分,随意通透并有一定程度的引导作用。
3.3园林中的色彩差异性
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等级。运用不同色彩展示身份自然成为了一种彰显尊贵地位的手段,因此对于至高无上的权利的强调也通过色彩在建筑物上得以体现。皇家园林中的建筑物大多错彩镂金,红墙黄瓦。除了只有皇亲贵胄才能使用的红色黄色等暖色以外,还有蓝、绿等明艳的色彩与之呼应。鲜艳的色彩使得皇家园林中的建筑鲜艳而突出,大气且端庄。私家园林中自然不能使用同皇家一样的色彩,且私家园林的意趣也不同于皇家园林那样需要极力展示权利与威严。因而在色彩使用方面大多委婉朴素,略施粉黛,除建筑物外观之外,内部的家具、铺地色调也较为统一,形成其独特的淡雅恬静的特色。
4 产生差异性的原因
4.1人文因素
首先,古代帝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因此作为为皇室提供游憩的皇家园林必然与私家园林之间有着显著的区别。除权利之外,皇家园林建设过程中投入的金钱自然也不是私家园林能与之相比的,等级与经济的不对等是造成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之间差异性的根本原因。
其次,战争带来的社会动荡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巨大的影响,继而影响到私家园林的风格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人口南迁,与此同时人们将期望寄托于宗教。玄学流行,文人雅士厌倦战乱,纷纷建园借以寄托思想情怀。汉代尊崇的儒术在此时受到冷落,道家思想则大行其道。私家园林也因此形成超脱,清淡,自由的风格,帝王造园也受到当时思潮的影响,审美追求发生改变。开池筑山,追求自然美逐渐代替宫苑形式,但皇室等级尊严的束缚仍旧存在,因此无法完全学习私家园林的洒脱超然。
4.2自然因素
不同气候也会对造园产生不同的影响。 北方气候较为寒冷,这种环境会加强园林内部冷色倾向,因此园中需要鲜艳明亮的颜色丰富景色层次,增加温暖感。南方气候炎热,潮湿,造园时便用饱和度较低的灰白色营造清净的氛围。
此外,园林布局中要综合自然因素来考虑植物如何分布以及建筑物是否能充分发挥功能、抵御恶劣天气等问题。如四季变换时间长度的不同会使得不同种类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不同层次;面对寒冷或湿热的环境情况也要考虑建筑御寒、通风的问题。因此自然因素也是直接导致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中存在差异性的一大原因。
五 结语
在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在布局、色彩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虽风格迥异,却相辅相成,并驾齐驱,形成有着独到中国文化内涵与意趣、在世界园林设计史上都有着不可撼动地位的中国园林设计。对于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差异性的分析,也有利于中国园林设计在未来的园林设计道路中形成优势互补,推动自身走向更高、更广阔的舞台。
参考文献
[1]袁敏.浅谈中国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的差异[J].山东工业技术,2013(14):214+208.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3.14.199.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人文背景[J].中国园林,2004(09):62-65.
[3]李校瑾.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J].长江丛刊,2016(27):41.作者简介:兰添(1997.09.22—),女,吉林白山人,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设计学专业